我叫张萍,今年四十五岁,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平日生活还算安稳,工资不高,但足够家用。可这几天,因为父亲七十大寿的事情,我和家里闹得有些不愉快。

父亲张老头儿一辈子都很“传统”,到了这个岁数特别在意体面和排场。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家里一直以来都把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看得很重,每次看到村里哪个老人做寿,大摆宴席,他都会感叹道:“人老了就要有个样子,七十大寿不办一下,算什么日子呢?”

今年年初,父亲跟我们提起,他想趁自己七十岁的时候热热闹闹地办场酒席,邀请亲朋好友们来庆祝。我知道他喜欢热闹,可听到这个提议,心里立刻涌上了些许不安。这场酒席,我算了算,少说也要三五桌,这么一办下来,红包礼金、酒席费用,全都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根本不敢随意铺张。

于是,我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爸,咱们家情况一般,您过生日,我们一家人吃顿饭庆祝一下就行了,办酒席多花钱啊,还要收礼金,这样不太好吧。”

父亲一听,脸色立刻就拉了下来,不满地说:“怎么就不办了?我七十了,辛辛苦苦活了大半辈子,难道连个寿宴都不能摆?邻居李叔、王伯,哪个七十大寿不是热热闹闹的?就我不行?”

父亲的语气里带着委屈,我看着他的眼神,心里不禁有些无奈。我明白他这一代人非常在意“脸面”,觉得热闹办宴才是生活圆满的象征,可是酒席一办,费用不小啊。

回到家,我忍不住向老公吐槽:“你说我爸怎么就非要办寿宴呢?亲朋好友们随个礼金,回来人情总得还吧?咱家情况也不宽裕,哪经得起这样折腾?”

老公也摇摇头,沉默了一会儿才说:“老人嘛,肯定希望有个排场,想给自己留个好回忆。不过,咱家条件一般,要是真全力操办,压力确实不小。”

听他这样说,我更加愁苦。父亲一直是个要面子的人,之前我们家修房子借了不少钱,还没还清,现在要操办这个寿宴,无疑是雪上加霜。可父亲脾气倔得很,认定的事别人很难劝动。我思来想去,决定再去和他谈一次。

第二天,我带着些礼品回了老家,见到父亲后,又委婉地提起了办寿宴的事。我尽量让自己说得婉转些:“爸,我们也希望您过得舒心,可您看,摆酒席花费太大,咱们家也不宽裕,要不咱简单庆祝一下?我、我老公还有孩子,我们都会来陪您过生日。”

父亲愣了愣,冷哼了一声:“张萍,我的生日宴我自己想办,花不了多少钱。你都四十多了,怎么变得这么算计?一个寿宴才多少钱?别人来随份子,也是喜庆嘛,图个热闹。”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沉下脸:“爸,咱家不是有钱人,随份子的钱也不一定都收得回。您要是真想热闹,我们一家人陪您,也算是尽孝了。”

可父亲显然不接受这样的解释,他拍了拍桌子,不高兴地说:“我一辈子就这么一个七十大寿,想热热闹闹地过,办个酒席怎么就成了负担了?你是我女儿,这点心意都没有?要是李叔知道我女儿不让我办寿宴,还不笑话我?”

父亲的语气里透着失望和责怪,让我心里一阵酸涩。他一直是那种固执要面子的性格,尤其在亲戚面前,更是特别在意自己的“脸面”。我知道他内心对我的期望,可面对现实的压力,我实在无力负担这种“体面”。

那天晚上,我辗转难眠,既不忍心打击父亲的热情,又不得不面对实际的经济困境。回想起这些年,为了供孩子上学、还房贷,家庭的开支已经压得我喘不过气,而父亲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负担。他渴望排场,而我则不得不考虑生活的实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天后,我再一次找到父亲,试图与他做最后的沟通:“爸,办寿宴花费不小,咱们省点钱更实际。再说,您平时就不爱热闹,真到了寿宴的时候,反倒得辛苦招待来宾。咱们还是简单过吧,孩子们都陪您,也算是一种幸福。”

父亲一脸不耐烦地摆摆手:“张萍,你别说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成天精打细算,连老人的面子都不顾了。李叔家不也这么办的?你要是觉得自己穷,那就算了!”

父亲的一番话让我彻底愣住了。我没想到他会认为我在“精打细算”,甚至觉得我是在嫌弃他的要求过分。我强忍着心头的委屈和愤怒,说:“爸,我们并不是不孝敬您,只是现在日子不比从前,不是说不想给您办寿宴,而是我们家里条件有限,实在负担不起。”

父亲听了这话,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萍啊,我知道你们日子过得不宽裕,可你要明白,我这一生没多少追求,这七十大寿的酒席是我唯一的心愿。”

听着父亲话里的无奈和委屈,我心中充满了矛盾。面对父亲年迈的面庞,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驳。最后,我只能无奈地妥协,说:“好吧,爸,如果您真的坚持,我们会尽力去办。”

在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父亲的想法。他这一生兢兢业业,劳苦奔波,可能从未拥有过什么盛大的庆祝。七十大寿对他而言,或许不仅仅是一次宴席,而是他对生活的最后一点渴望,对“体面”的一种追求。也许,我们可以负担起这次花销,哪怕会有些压力。

回到家后,我和老公商量,决定尽力筹办这场酒席。在操办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父亲的固执背后,更多的是一个老人的无声请求。人到老年,有时候渴望的不再是金钱,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被“看见”的归属感。

寿宴那天,看着父亲一脸满足地招待亲朋,听着他们的祝福,我心里终于释然了。或许,经济上会有些压力,但父亲脸上的笑容却是无价的。正如我老公说的那样:“让老人高兴一次,也算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后一点心意吧。”

那天,父亲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笑得像个孩子般天真。就在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所谓孝顺,不仅仅是满足长辈的物质需求,更是一种包容他们固执的心愿,去理解他们最朴素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