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庆福

编辑/嘉嘉

“作为十二亿人口的大国,自主操作系统不可不搞,不可慢搞,应拿出当年发展‘两弹一星’的气概来做这件事”,早在九十年代,倪光南就将操作系统、计算机芯片国产化作为毕生使命。

三十多年过去,倪光南的夙愿被两家中国科技公司现实:2023年10月,小米推出自研操作系统“澎湃”,次年10月,华为发布100%自研的原生鸿蒙操作系统。

小米与华为只是环境使然,一个被迫上线鸿蒙,一个主动求变,两者起点不同,但在贸易战、科技战的大背景下,它们都是时代英雄——打破了国内操作系统被国外掐脖子的窘境,为中国手机、电脑、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行业趟出了一条生路。

【1】动机各不相同

为什么要自研国产操作系统,难道安卓的不好用吗?如果非要回答这个问题,华为和小米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

作为一直想进入美国市场,但始终被美国政府视为威胁的华为,早在2012年就有一股强烈的不安全感,“我们现在做终端系统是出于战略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系统也不给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

同日后华为保密柜里面的“备胎芯片”一样,鸿蒙系统的研发初衷不是为了取代安卓,而是在关键时刻的“保命之举”,鸿蒙被视为“最坏情况”做的战略投资。

此后华为从诺基亚陆续挖来手机操作系统架构师等技术人员,并将杭州欧拉实验室作为鸿蒙操作系统的研发大本营,由任正非亲自带领。

与华为担心“被断供”的恐惧不同,小米自研“澎湃”操作系统的初衷是为了服务其整体战略——2015年,小米开始进行LOT转型,雷军立志要将小米从一家手机厂商变成一家物联网平台。

两年后,小米IoT平台联网设备超过8500万台,日活设备超过1000万台,合作伙伴超400家,囊括空调、电视、空气净化器等家用设备,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各种设备涉及的操作系统分支复杂、数量庞大,不同系统及协议之间有许多生态连接隔阂,小米不只有智能手机,还有跨200多个品类的智能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互联网)

彼时的MIUI虽能用,但它只是小米对安卓的深度定制版,雷军更希望能打造一款“能用一套融合系统框架来统一支持全生态设备和应用”的操作系统,2017年小米澎湃操作系统在小米内部正式立项研发。

一个处于恐惧,必须要有“PLAN B”作为被封锁后的备胎,一个是为了支持公司战略发展,必须要在软件层面实现商业闭环,华为和小米自研操作系统的出发点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彼时泛起的涟漪将对日后中国科技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2】自研程度不一样

回顾操作系统的历史,为什么PC时代只有Windows,手机时代只有安卓和IOS,根本原因不在于技术的复杂性,而是操作系统背后的生态体系。

“做操作系统对华为来说完全没难度,也有技术能力实现,但做生态体系却十分的不容易,WP系统死掉就是生态体系出了问题”,操作系统研发出来,能否生存下去,余承东和中国科技企业都有明确的认知,技术从不是难关,生态才是。

一个操作系统要想运转必须要有无数个应用APP愿意跟随它,彼时安卓和IOS已经非常成熟,垄断了整个手机操作系统。究竟应该如何让自研操作系统被更多开发者接受?华为和小米均采用不同程度的妥协。

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华为被谷歌从安卓升级列表中剔除,华为手机不能安装Chrome浏览器、 Google 搜索、YouTube 和 Play Store 应用商城等Google系的应用及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互联网)

华为在海外业务大幅度缩水,“如果没有贸易战影响,也许第二季度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或者并列第一”,对于外界的封锁打压,2019年华为被迫提前发布鸿蒙操作系统,“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与大家认为“菊花厂”强硬形象不同,在鸿蒙系统上,华为坚持小步快跑。2019年8月,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高调发布鸿蒙系统(HUAWEI HarmonyOS),称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

“将安卓系统迁移到鸿蒙OS非常便捷,只需1-2天即可实现,但考虑到合作伙伴和生态建设,手机端还是优先使用安卓”,在华为的规划中,取代安卓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像切香肠一样,通过2.0、3.0版本的升级逐步摆脱安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研。

与华为小步快跑,意图完全自主不同,小米在完全自主上没有最为迫切的威胁,它的诞生是一种市场行为,它更希望在部分自主性和APP适用性上取得平衡。

因此澎湃操作系统是是基于深度进化的Android系统和自研的Vela系统融合而成,在其底层架构中,30%是基于安卓Linux原生,同时小米对Android进行了深度修改,保留了Android的成熟生态和广泛兼容性。‌

“需要重新站在一个全局去思考,做出匹配自家所有生态的系统”,对于小米澎湃操作系统,小米合伙人卢伟冰认为,澎湃OS是一个连接百亿设备的共有底座,而非要自立门户取代安卓。

在操作系统立项的初期,不论是华为还是小米,都意识到安卓不能满足它们的企业发展需求,而自研操作系统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安卓的过渡和生态的培养。

华为采用的策略是技术上的逐步升级,用时间换取空间,而小米则利用自主性上的妥协,换取安卓的兼容性。

【3】成熟生态成功突围

对于华为和小米来说,其处境和战略目标各不相同,因此对鸿蒙和澎湃的评价标准和维度也完全不同,但从公司层面看,这两款操作系统显然都取得巨大成功。

在经过五个大版本迭代后,2024年10月,在原生鸿蒙之夜暨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发布华为原生鸿蒙系统HarmonyOS NEXT 5.0,称其是中国首个实现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标志着中国在操作系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对其进行自主成熟度等级认证工作,宣布HarmonyOS NEXT 5.0自主研发比率为100%,自主成熟度等级为A级。

在100%自研的同时,鸿蒙在生态系统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搭载HarmonyOS的鸿蒙生态设备已超过10亿台,鸿蒙生态已有超15000个应用及元服务完成上架,覆盖办公、社交、娱乐等18个垂直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互联网)

目前鸿蒙已经成为安卓、IOS之外的全球第三大独立移动操作系统,虽然其装机数量只有前两者的零头,但核心底层架构完全自研和成熟生态的搭建,鸿蒙操作系统的爆发只剩时间问题。

同样对小米来说,澎湃操作系统也实现了雷军的期望。

在牺牲部分自研比例的同时,澎湃操作系统保证了对其他安卓应用的兼容性,并且将小米手机、智能家电、小米汽车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闭环。目前小米澎湃OS的跨端智联技术已经连接了全球超过10亿台设备。

从企业角度上看,鸿蒙操作系统和澎湃操作系统都是极为成功的,因为它们作为一款产品已经完成了其各自的目标和使命。

鸿蒙操作系统自成一体,在100%自研的基础上,实现了成熟生态,告别了被谷歌掐脖子的困境,真正完成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澎湃操作系统为小米解决了“安卓系统不适应智能设备极度碎片化”的难题,用一个自主定制化的操作系统,将小米整个硬件产品连接在了一起,解决小米万物互联的商业发展难题。

其实对比安卓和IOS,不论是小米澎湃还是华为鸿蒙,两者在设计理念上取得了领先,它们不是一个单一平台的操作系统,两者立项研发之初,它们就被定义为多平台、跨品类连接。

而随着日后物联网时代的来临,鸿蒙和澎湃的优势将会日益凸显出来,这是中国企业在操作系统上第一次实现理念和技术上的领先。

在过去几十年间,国产操作系统同芯片一样是多少人心中的夙愿,有了它就意味着国家安全,更高的产业话语权,更高的利润,但在一次次冲锋中,操作系统国产化一直失败。

而鸿蒙与澎湃的成功,即是华为和小米“妥协策略”的成功,更是国内科技企业必然结果,我们相信在中国科技企业爆发的档口,即便没有鸿蒙、没有澎湃,还会诞生出其他的国产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