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湖北黄石保留城市地标,推动城市更新——
记忆“生长”,文化“生金”
人民日报记者 张安宇
长江边,磁湖旁,湖北黄石华新1907文化公园(以下简称“文化公园”)内,一座座筒仓巍然耸立、一间间厂房排列整齐。厂区内机器轰鸣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游客市民们的欢声笑语。
华新1907文化公园夜景。王哲摄
人民大会堂、三峡大坝……新中国许多重要工程,华新水泥厂都出了一份力。这座历史可上溯至1907年的水泥厂,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如今,时过境迁,产业转型、生态保护……它已成为温暖黄石的“工业记忆”。老厂房名字后多了“旧址”二字。
企业变迁,厂房还在;记忆温暖,感情仍在。周围民众和水泥厂曾经的工人们表示:这里是我们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废弃的厂房承载我们的过往,可否让岁月不“断档”、让记忆再“生长”?
是留住记忆,把岁月“炖香”;还是大拆大建,粗放开发?黄石决定,留下厂房,省去拆迁费用,推进工业旅游,守护黄石人的记忆,为这座重工业城市留下根魂。
如何让工业遗址产生文旅价值?“瞧,为面前这两个筒仓和附属建筑,我们专门邀请了国际知名清水混凝土建筑师安藤忠雄进行设计,准备打造为工业主题酒店,给游客独特的游览体验。”黄石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窦可科介绍。
华新1907文化公园白日梦书店内,游客在阅读书籍。伊霄摄
厂区内,“白日梦书店”由废弃厂房改造而来,读者在老厂房中汲取新知,迸发灵感。旁边,一座四层小楼灯火璀璨。楼下,“忆酒零柒”酒吧为年轻人提供休闲聊天好去处。楼上,“1907直播基地”,文化公园通过互联网走进千万家、欢迎千万人。
华新1907文化公园直播基地。伊霄摄
“厂区改造后,年轻人来的更多了!”酒吧负责人说。老工人、老居民自此和年轻人有了记忆上的交叉点。
在城市更新中留住记忆。孙家湾曾是黄石市的“城中村”,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改造迫在眉睫。
未苏湾——这是改造后孙家湾的新名字,源自东坡词“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未苏”二字指青苗将熟未熟的状态,体现了为青春萌动的青年人打造社区的理念。
“土地庙、宗祠、老樟树,一些原有的文化符号被保留下来。”据工作人员盛娈介绍,项目修旧如旧,保留历史记忆。对危房和有改造意愿的房屋统筹处理,实现城中村有序改造。同时,为更好利用磁湖好生态,更新开发团队还将厦门松软的沙子运至黄石,有效打造人造沙滩。从此,一座不临海的城市,也有了自己的“湖滩”。
未苏湾商业街区。赵磊摄
昔日“远东第一”,今朝焕发新机。文化公园开园以来,共组织大型活动70余次,同时与一批高校开展了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昔日城中村正成为网红打卡地。2024年主要假期,未苏湾游客如织,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生辉。
留住过去,才有底气创造未来。从废弃工厂到文化公园,从城中村到网红打卡地,黄石的“记忆”在生长,黄石的“文化”在生金。
用“心”更“新”——续写历史,耕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