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这个全球化高速运转的时代,海运如同国家的血脉,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分与力量。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中美两大国,一场关于海运能力的暗中较量似乎正在上演。这不单是军事战略家们的纸上谈兵,更是两国实力与智慧的较量。假设双方若意图进攻对方本土,所需的海运能力究竟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这个曾经的海运霸主,如今却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哈德逊研究所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海运表现非常糟糕。原本雄心勃勃地计划运送200多万吨战争物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实际运送量仅为23万吨,不足计划的十分之一!

这意味着,在那场战争中,美军的后勤补给线,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试想,如果萨达姆再硬抗一段时间,美军岂不是要陷入弹尽粮绝的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中国的海运能力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近年来,中国的海运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海运领域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海运规模占比全球12%,总运力高达3.5亿载重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简单来说,这相当于中国拥有了一支能够随时调配的庞大“海上舰队”,足以支撑起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要知道,进攻美本土,我方需要的运力仅2600多万吨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海运能力不仅体现在现有的运力上,更体现在未来的潜力上。在这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更是显而易见。二战时期,美国在短短4年内生产了1500多万载重吨的运力,这一成就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美国造船业已不复当年之勇。相反,中国造船业却如日中天,2023年的造船完工量就超过了4000万吨,远超美国二战时期的总产量。这意味着,在战时状态下,中国有能力迅速扩充其海运力量,为军事行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硬实力的对比外,我们还不能忽视一些“软实力”的因素。比如人员配置问题。美国商船船员每年存在至少1800人的缺口,这一看似不起眼的数字,却可能在战时成为致命的弱点。

毕竟,再先进的船只也需要人来驾驶和操作。而中国在这方面则显得游刃有余,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完善的培训体系,人才方面并不缺。

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正是凭借其强大的海运能力,成功实施了“跳岛战术”,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今天的中美对比中,这一优势似乎已不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只是一场关于运力的较量。但实际上,它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两国在经济、工业、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实力对比。

在这场较量中,中国以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高效的物流体系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而美国则似乎陷入了一种“去工业化”的困境之中,其海运能力的衰退只是这一困境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