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怀孕时,准妈妈身体会发生一些重要变化

比如,血液总量增加、心脏工作负担变大,再加上怀孕会影响激素特别是儿茶酚胺这种“压力激素”的分泌,从而增加“室早”的发生概率。

如果准妈妈在孕前就有“室早”,怀孕后症状可能会加重。

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准妈妈的既往病史,如孕前有没有出现过“室早”,是否合并心脏、甲状腺等其他疾病,家族有没有心脏病史等。

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准妈妈的心脏,听诊心跳、节律是否正常,以及查看是否有肺部问题或下肢水肿等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血液检查包括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谱等。妊娠期还要检查胎儿的心脏功能,确保宝宝的健康。

无症状处理:

如果准妈妈没有症状且心脏没有器质性问题,可以采取观察策略,不需要特别治疗。

症状明显时:

如果“室早”频繁发作,且出现晕厥等症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

但这类药物可能对胎儿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谨慎使用,并充分知晓潜在风险。

孕前:

如果孕前就有“室早”,建议先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治疗,以及能否安全怀孕。

孕期:

怀孕早期进行心功能评估,并在整个孕期定期监测心脏功能和胎儿的健康。

分娩:

大多数“室早”的准妈妈可以顺利怀孕到足月,分娩方式则根据早搏的频率、症状、心功能状况等决定

“室早”并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但如果症状严重、心功能下降,医生可能会建议尽早剖宫产,并需要多学科团队(产科、心脏科、麻醉科)合作,确保分娩安全。

产后:

产后6周内,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围产期心肌病。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和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