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天,功德林的战犯们经过一天的劳动学习,又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能在功德林劳动改造的,都是以前国民党军长以上级别人物。大家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对过往经历侃侃而谈。那些占据上风的,往往是抗日名将,亦或是共产党的朋友。
这次聊天,以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人兴致最高,因为他们刚刚接到通知,将作为第一批战犯被特赦,重获自由。
不过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一名战犯发话了:“哼!好汉不提当年勇,要不是当年我选错了路,哪会跟你们这帮人坐在一起!我即便当不上元帅,至少也是开国大将!”
大家循声看去,发现说话的人是前国军73军军长韩浚。韩浚此话一出,大家都不言语了,以为他本来真有这样的本事。
黄埔一期学生,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按理说杜聿明、王耀武等人以前都是兵团司令、一方大员,尤其是王耀武,曾是韩浚的直接上司,为什么会服气韩浚呢?其中原因,韩浚比他们大十多岁,资历也非常高。
1893年,韩浚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农民家庭,与毛主席同龄,和十大元帅之一的林总是老乡。
韩浚虽然出身贫寒,但他的父母很有远见,省吃俭用供他读书,盼望他出人头地。韩浚也不负厚望,考上了铁路管理学校。从学校毕业后,他应聘到湖北省立师范附属中学当了一名教员。
那个时候兵荒马乱,老师是最稳妥的职业,也受人尊敬。父母也非常高兴,希望他就此改变家族状况,踏入更高的阶层。
可韩浚的理想更为远大,1922年,他听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毅然辞去老师的工作,坐车去了广州。
彼时的韩浚年近30,算得上大龄青年。而且他一无名气二无背景,很难脱颖而出。不过他干革命的决心非常坚决,应聘到广东财政厅当了一名检查员,后来又转岗到军政部当科员,干的都是最基层的工作。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第一期开始招生。韩浚抓住机会报了名。在数千人的考试大军中,他考得71名的成绩,顺利入学。
在黄埔一期的学员中,韩浚年龄偏大,成绩也不算特别突出。他既不像陈赓那样受蒋介石喜爱,也不像徐向前被老蒋不看好。
在黄埔军校,韩浚与陈赓的关系最为要好,经陈赓介绍认识周恩来夫妇,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韩浚和陈赓一样担任过三期的队长、四期的连长,还参加过两次东征。
担任秋收起义副总指挥,叛变投敌
1925年10月,韩浚和陈赓又一起前往苏联红军大学学习。结果第二年北伐战争就爆发了,韩浚立马启程回国,先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当连长,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11军当营长,军衔中校。
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汉后,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组建警卫团。在叶挺的运作下,卢德铭担任警卫团团长,韩浚担任参谋长,是卢德铭的得力助手。
不久后南昌起义爆发,卢德铭、韩浚带领警卫团东进,准备与南昌起义部队会和。然而部队行进至江西九江时,张发奎缴了警卫团的械,命令折返。
卢德铭、韩浚进退两难,正好赶上中共“八七会议”召开,湖北省委负责人向警予前来传达指示,命令二人率部前往湘赣边,与毛主席会和,发动秋收起义。同时,卢德铭、韩浚还被分别任命为起义总指挥、副总指挥。
轰轰烈烈的秋收起义爆发了,韩浚也迎来了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遗憾的是由于敌人势力太过强大,这次起义还是失败了。
1927年9月,为了掩护部队突围,总指挥卢德铭壮烈牺牲。副总指挥韩浚也遭遇反动民团袭击,不幸负伤被捕,落在了国民党手上。
如果韩浚没有黄埔背景,被捕后可能成为烈士。他在牢里待了半年,被好友武汉绥靖公署副官长曹世杰救下,重获自由。可当时他身无分文,又联系不上组织,只好前去投奔好友陈铭枢,谋了一个差事。
然而韩浚刚刚安顿下来,蒋介石就给陈铭枢发来电报,要求将韩浚逮捕,押往南京。陈铭枢念及旧情,没有按蒋介石的意思做,给了韩浚一笔钱,让他前往香港避难。
1931年,蒋介石“围剿”中央红军受挫,因为缺少人手,向韩浚抛出橄榄枝。蒋介石派人给韩浚传话,意思“校长”不计前嫌,只要他回头是岸。
当时韩浚正处于巨大的恐慌和不安之中,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接受了蒋介石的“招安”。他就此叛变,走上了与徐向前、陈赓等人截然相反的道路。
抗日名将,兵败被俘
蒋介石的确对韩浚委以重任,1935年为了围堵红军,蒋介石将韩浚派到贵州遵义,出任48师144旅少将旅长。韩浚时隔8年后重掌兵权,大喜过望。讽刺的是,随着遵义会议的召开,他与中共中央擦肩而过。
抗战全面打响后,国难当头,国共展开第二次合作。韩浚终于不用与红军交战,率部上了抗日战场,先后参加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前夕,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驻留武汉,韩浚想去看望,但实在拉不下脸来,自知已经不是组织的一员了。
武汉沦陷后,韩浚暂时脱离军队,从事训练工作。直到1941年,他才再次被弃用,出任73军77师师长。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他带领77师横渡湘江,支援长沙守军,打得十分英勇。
1945年春,在王耀武的支持下,韩浚升任73军中将军长,又参加了著名的雪峰山会战。
韩浚虽然脱离组织,但不得不说,他在抗战时期打得壮烈,屡建战功,算得上一位抗日名将。不过随着内战的爆发,韩浚又一次站到共产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下场已经注定了。
内战爆发后,韩浚的73军隶属于山东第二绥靖区,归王耀武指挥。1947年的莱芜战役,王耀武派出73军和46军,与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展开交战。
韩浚自负兵强马壮,不把华东野战军放在眼里,不料46军军长韩练成是我军超级卧底,策动46军逃跑。韩浚的73军被重重包围,几乎全军覆没,韩浚虽然逃了出来,但很快被俘,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坐牢14年,昔日部下成开国元帅
韩浚被俘后,先在“解放军官教导团”学习了一段时间,建国后被押往北京,进入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劳动改造。
1955年大授衔,许多参加过秋收起义的人成了开国将帅。其中当年的连党代表罗荣桓授元帅军衔,文书谭政是开国大将,连普通战士陈士榘都成了上将。
如果韩浚当年没有被捕叛变,以他秋收起义副总指挥的资历,即便当不上元帅,也应该是大将。
一堆战功彪炳的国军将领们被关在一起,闲暇之余难免坐在一一起侃大山。兵败淮海的杜聿明说:“要说还是我们陕军厉害,从长城抗战开始,从来没怂过。”王耀武比较活跃,接话说:“我老王也不是吃素的,从南京到万家岭再到雪峰山,咱不惑之年统领着40万大军。”
韩浚名气不如二人,打嘴仗也不居人后,冷冷地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要不是当年我选错了路,如今不是元帅,至少也是大将!”
大家知道他当年经历,只能讪笑,不再搭理他。
韩浚坐牢14年,1961年作为第三批被特赦的战犯,重获自由。他晚年生活在武汉,曾当选湖北政协委员、省委常委,于1989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