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以说始终是一个关注的热点,因为它关涉到每一个家庭。而正因为关注度高,所以对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的也就多。尽管每一个人的看法不一定会怎样深刻,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多人在一起一争论,就什么问题都能研究的透彻而深刻。
这不,有网友就发文称:“当年教育部要求素质教育,我们停掉了下午最后一节课的课外活动,停掉了各种兴趣小组,再后来教育部要求小学不得进行成绩测试,我们一年级就开始了周周清试,单元考,月考,季度考,期中期末大考!美其名曰,学不会一定要考会!前几年教育部又要求小学生不得早于八点半到校,在校时间不得超过六个小时,我们学校要求小学七点半必须到校,初中六点必须到校,高中五点半必须到校!小学下午六点放学,初中七点半放学,高中晚上十点放学!这次教育部的规定能怎么执行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位网友所发表的言论极具指向性,可谓是一针见血的大实话,让笔者不禁回想起当年亲身经历的种种。
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家出台的各项教育政策初衷都是美好的,立意高远且充满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切关怀。然而,当这些政策传到教育一线的时候,往往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与预期大相径庭。最终的结果是,教育的发展路径似乎又重回了过去的老路,依旧是那些陈旧的模式和方法在主导,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不禁要问,什么时候教育部门所制定的政策能够真正做到言出必行、掷地有声呢?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满怀期待却又充满未知的问题。
就拿素质教育来说,原本其理念是将其高高举起,期望通过发展兴趣小组、丰富课外活动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更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可实际情况却是背道而驰,课外活动无端停止,兴趣小组也销声匿迹。这样的落实情况,简直让人觉得还不如当初不提起,难道这不是一件极为荒唐的事吗?
再来看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不得组织测试这一政策。当下,究竟有哪一所学校能够真正严格遵守呢?答案是几乎没有。在政策刚出台时,或许曾引起过一阵短暂的热闹,但很快便销声匿迹。而即便是在那短暂的热闹期间,考试也并未真正减少,只是换了个名头再次出现罢了。比如所谓的“周周清”“单元考”“月考”等等,形式上做了些改变,本质却依然如故。
还有为了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而对上学时间做出的规定。现今,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又有几所学校能够切实做到呢?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学校能够严格执行。学生上学的时间被大幅提前,放学的时间又被过度延后,学生们的时间被严重拉长,几乎没有了自由支配的空间。
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究竟尴尬了谁呢?如今,应试教育依旧在教育领域大行其道,学生们的时间被无限制地压榨,几乎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消磨殆尽,创造激情也被无情地压制。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走出校门时,一个个眼神空洞无神,毫无半点灵性。这样的一种局面,如何能够为学生带来长远的发展呢?这难道不让人痛心疾首吗?
这种令人忧心的现状亟待改变。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当积极转变观念,真正深刻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至关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回归正轨,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亲爱的读者,对于政策到了教育一线就背道而驰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