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若干年后,罗瑞卿回忆起枪毙黄克功,仍是痛心疾首!

“桃色事件”

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生一件震惊全国的重大案件。担任红军干部的黄克功,因为逼婚未成的缘故,枪杀女友刘茜。从一名革命功臣堕落为杀人犯,此事一发生便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的目光纷纷关注到延安。

黄克功自从1927年参加革命以来,凭借自己的战功,先后担任连长、营政治教导员、团政委等职务。跟随部队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也曾在国军的围追堵截下,从未丧失革命信念,反而毅然决然地参加了万里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黄克功是战功累累、身居高位的军人。为此他便自恃年轻有为、立过战功,比较骄横。他的恋人刘茜,则是进步女青年,在卢沟桥事变后,响应积极抗日的号召,冒险通过敌人封锁线,成功抵达延安。

刘茜对于革命有极大的热情,曾在书信中这样写道“我并未将自己高估,我只不过是尽力而为,为抗日斗争出一份力。”在延安学校里面,刘茜表现非常优秀,对于上前线也不畏惧,曾多次向学校请求,希望到前线工作。

刘茜和黄克功之所以能够认识,还是因为刘茜是在黄克功的队伍中学习。就这样两人便慢慢开始接触,经常书信往来,渐渐走向恋爱。1937年9月,陕北公学成立之后,刘茜便前往陕北公学进行学习,至于黄克功则继续留在“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距离的缘故,两人接触少了,关系自然是淡了下来。在学校,刘茜难免要和男同学接触,这就让黄克功心生妒忌,再加上一些风言风语,更是让黄克功的心态失衡。为能够确保刘茜留在自己身边,为此黄克功便约刘茜散步,并且提出想要结婚的想法。

然而对于黄克功的想法,刘茜不太认可。两个人谈来谈去,始终没有谈妥,最终刘茜表示拒绝结婚。她的回答,使得黄克功非常生气,便直接掏枪打死了她。这件事情的发生,自然是瞒不过军统的耳目。

在军统的授意下,国民党喉舌《中央日报》便将这件事定为“桃色事件”大肆宣传。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污蔑红军。“无法无天”、“封建割据”等词,都是国民党最喜欢用的,这些报纸的发售,也引起一些不明真相人士的猜忌和不满。在事件发生后,便立刻引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

群众中的两种意见

当时抗大校长为林彪,不过他由于身体的缘故,便前往苏联休养。为此抗大的日常事务,都是由罗瑞卿负责。在这场命案发生后,罗瑞卿也是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展开调查。

按照当时的规定,由于前来延安学习的女青年较多,为此便将女生分为两队。由于刘茜的彻夜未归,便引起女生一队的注意。为此便派人四处寻找,最后在延河边上发现刘茜的尸体,便报了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克功开枪打人时,衣服上也沾染上了血迹,回去后便叫警卫员给他洗。警卫员还有些搞不明白,为何刚换的衣服又要洗。直到发现衣服上面的血迹,警卫员才明白这其中一定有蹊跷。在得知刘茜被枪杀后,这位警卫员便向有关领导汇报了自己的疑问。

同时刘茜的队长陶宛容也出来作证,出事的当天晚上是黄克功将刘茜给约出去的。这个案情的基本线索,比较清晰。为此组织上便找到黄克功进行谈话。对于自己的犯罪事实,黄克功非常爽快,一问就承认了“是我打死的,原本我们已经计划好结婚,可她却反悔了,我一气就开了枪。”

对于黄克功这个将领,罗瑞卿自己是非常器重的。因为他出身贫寒,工作有干劲,打仗本领高强。最关键的是年轻,当时才二十六七,很有发展前途。在黄克功被关押期间,罗瑞卿还亲自去看望他。尽管两人之间有交情,但是并没有影响罗瑞卿对这个案件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情的发生,在延安引起很大的震动。在群众中间基本形成两种观点。其一,杀人偿命。大多数的老同志都认为,黄克功随意杀人性质太恶劣,政治影响更坏。无论他有怎样的出身、职务、战功等,都不能成为减轻罪责的理由。

其二,戴罪立功。大多数外来知识分子认为,黄克功是有功之臣,年纪又很轻,革命需要他冲锋陷阵,杀不得。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件事情的过错,是在刘茜身上。由于她的见异思迁,不严肃,才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面对群众中的两种意见,该如何处理这件事。这就让罗瑞卿进退两难。不过他并没有优柔寡断,反而在研究这案件的会议上,提出一条基本原则:“任何人都要服从法律,什么功劳、地位都无法阻止依法制裁,不能有例外。”

主席下令处以极刑

罗瑞卿对于这个案件认识很深刻,他明白这已不是简单的杀人案件。一旦处置不当,全国百姓将如何看待共产党?为此罗瑞卿便主张将黄克功枪决,对于罗瑞卿的大局观,毛主席也是称赞有加,为此下令将黄克功处以极刑。

在审判的过程中,黄克功也提出自己的请求。“如果死刑必须执行的话,我希望我能死在敌人手中,而不是死在自己的法场上……”不过在最终判决过程中,审判长庄严地宣布了黄克功为死刑,并且立即执行的判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克功在走向刑场时,也看到昔日长官罗瑞卿的身影,内心很是过意不去,辜负了领导的期望。黄克功在行走到半路上,他好像想起了什么,举起一只胳膊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人们默默看着他走向刑场,看见他眼角挂满泪花……

多年以后,罗瑞卿曾回忆当时的场景,仍然是痛心疾首。“能打啊,那是一名猛将啊,光看他一身伤疤,真是下不来手杀他啊。可是……不杀的话,如何向百姓,向投身革命的学生交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