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突然向柯庆施发问:你发现问题没有
幻梦人生
2024-11-15 10:31湖南
1958年春天,四川隆昌县的圣灯山下,一场意义非凡的视察正在进行。毛泽东主席带领柯庆施等人,冒着绵绵细雨,来到了隆昌气矿。这座被誉为"远东第一井"的天然气矿藏,不仅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中国人民摆脱"卡脖子"困境的关键所在。
当天,毛主席一行人不顾天气恶劣,深入矿区,仔细察看生产流程。在炭黑车间里,毛主席突然向柯庆施发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蕴含着深刻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究竟毛主席看到了什么?柯庆施又是如何回答的?这个问题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智慧与担当?
圣灯山,这个位于四川省隆昌县西南部的山峰,曾经是当地百姓眼中神秘莫测的存在。山上经常会冒出一团团的火焰,在夜幕降临时尤为壮观。古人不明就里,认为这是神灯喷发出的圣火,于是将这座山命名为"圣灯山"。
这种奇特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当地人,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一群不信邪的地质学家来到这里,决心揭开"圣灯"之谜。他们对圣灯山进行了深入勘探,最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山下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原来,那些神秘的火团,竟是天然气自燃的结果。
这一发现无疑是对当地人的一个巨大惊喜。然而,在旧中国经济科技落后的背景下,这笔巨额财富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当时的有识之士仅仅开钻出了一口日产气约3.6万立方米的矿井,这就是后来被称为"远东第一井"的隆2井。
隆2井的开采权被当地一家名为"隆圣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私营企业所掌控。这家公司将天然气用于熬盐和烧砖等简单用途,远未发挥出天然气的真正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隆昌气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49年,隆2井迅速恢复了生产。与此同时,隆4井的钻井工程也正式启动。到了1950年,圣灯山的天然气产量就达到了616.8万立方米,占据了整个四川省天然气产量的95%以上。
然而,真正让隆昌气矿名声大噪的,是它在解决中国"卡脖子"难题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当时,被誉为工业"黑金"的炭黑,是生产汽车轮胎必不可少的原料。炭黑能极大地增强橡胶的耐磨性,但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的炭黑生产水平低下,只能生产质量较差的灯烟炭黑。1949年,全国炭黑产量仅有252吨,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更糟糕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切断了炭黑的进口渠道。面对这一困境,中国政府下定决心要实现炭黑的自给自足。1950年春,有关部门抽调重庆工业试验所的专家张铁生、周学厚等5人,筹建西南工业部303厂,决心利用圣灯山气田的天然气试制炭黑。
这个决定堪称高瞻远瞩。仅仅几个月后,1950年6月24日,在隆2井旁边建造的两座火房里,第一批天然气槽法炭黑——"圣灯牌"炭黑诞生了。这标志着中国炭黑工业从此摆脱了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国家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着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953年,地质学家们对圣灯山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勘探。两年后的1955年,中国第一个天然气工业气矿——隆昌气矿在圣灯山下的两道桥正式成立。原四川石油勘探局副局长刘选伍被任命为隆昌气矿的首任矿长,开启了隆昌气矿新的发展篇章。
在刘选伍的带领下,隆昌气矿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拓展天然气的应用领域。到了1958年,隆昌气矿已经开始着手组建中国第一个天然气研究站,计划利用天然气制炭黑、制合成油、液化提氦等,为中国的能源工业发展探索新的道路。
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刻,毛泽东主席来到了隆昌气矿。这次视察不仅是对隆昌气矿过去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指引。毛主席的到来,无疑为这个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的气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58年3月27日,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却在隆昌气矿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天,毛泽东主席突然提出要亲自视察隆昌气矿,这个决定让周围的工作人员措手不及。
消息传到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和铁路局长胡景祥的耳中,他们立即开始紧锣密鼓地安排。然而,临时组织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并非易事。首先面临的就是交通工具的问题。按照惯例,国家领导人视察应该有相应规格的车辆。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在短时间内调配足够数量的合适车辆几乎是不可能的。
胡景祥手忙脚乱地调度车辆,最终只找到了一辆破旧的小汽车和一辆脏兮兮的运煤大卡车。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已经是能够调配的最好车辆了。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没有丝毫抱怨,反而显得兴致勃勃。他亲自带头坐上了那辆破旧的小汽车,而随行的柯庆施等人则乘坐那辆运煤大卡车。
就这样,一个由一辆破旧小汽车和一辆脏兮兮大卡车组成的"车队",载着中国最高领导人及其随行人员,向隆昌气矿进发。这个场景,与人们印象中国家领导人视察的隆重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领导人的工作作风。
然而,天公似乎并不作美。就在毛主席一行出发不久,天空中乌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站在敞篷大卡车上的柯庆施等人,看着越来越暗的天色,不禁有些担忧。如果在途中遇到大雨,不仅会影响行程,还可能会让随行人员淋得透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