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23日,初秋的北京看上去云淡风轻,与往日无异。不过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比往日热闹许多。刚放学的李敏、李讷,被毛主席叫到身边:“你们两个,快过来喊伯伯。”
坐在李敏、李讷身前的,是三位从老家韶山而来的乡亲。姐妹俩听毛主席的话,打招呼说:“三位伯伯好!”
其中一位皮肤黝黑、带着帽子、穿着一身旧棉衣棉裤的老汉连忙站起来,拿出几张皱巴巴的支票,对两个孩子说:“乖,拿钱买糖吃!”
毛主席连忙拦住他,笑呵呵地说:“张四哥,使不得,你以前救过我的命,怎么能让你破费呢!”
那么,这个老汉是谁?毛主席说他救过自己的命,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时玩伴“张四哥”,救下毛主席一命
这三位从湖南远道而来,看望毛主席的人,分别是毛主席的恩师毛宇居、堂兄文梅清和木匠张有成。张有成虽与毛主席没有亲戚关系,也是毛主席儿时玩伴,还救过毛主席的命。
毛主席是在韶山冲的上屋场长大的,父亲毛顺生外出做生意期间,他在外婆家住过一段时间。而张有成的家,就住在韶山通往湘乡的山坳上。
张有成在家里排行老四,比毛主席大两岁,因此毛主席和他玩耍的时候,会亲切地称呼他“张四哥”。张有成是木匠出身,给毛主席家做过木匠活,二人关系十分亲近,从小就是好朋友。直到1910年毛主席到湘乡县求学,二人的来往才逐渐减少。
1925年,毛主席回韶山养病。养病期间,毛主席没有闲下来,投身农民运动,唤起韶山百姓的革命热情。
这年8月,韶山遭遇大旱,不少百姓家颗粒无收,眼看无法过冬了。毛主席心怀大众,想了个办法,到当地富户成胥生家开仓放粮,成胥生被逼无奈,只好平价把粮食卖给了乡亲们。
不过成胥生也不是好惹的,他还挂着民防团团长的名头,他实在气不过,求助湖南省长赵恒锡,要求狠狠惩治“抢粮”的百姓。毛主席被定性为“头目”,也成了枪兵们(持枪的士兵)追捕的对象。
韶山是待不下去了,该去哪里呢?毛主席依稀记得“张四哥”住在山坳里,是个躲避的好地方,匆匆赶了过去。
一别十几年没见,张有成以为毛主席在外面意气风发,没想到在他落魄时相见。张有才没有任何迟疑,立马出手相助,让毛主席躲进了自家的地窖里。
毛主席刚藏好,一伙枪兵就闯进院里,气势汹汹地问:“你看到一个留着分头、穿蓝色长衫的人没有?”
“看到了。”张有才故作轻松地回答。
“在哪里?”枪兵们急着抓毛主席回去领赏,欣喜若狂。
“顺着这条山埂,往湘乡方向跑了,有半个时辰了。”张有成不紧不慢地回答。
“混蛋!你为什么不抓他?”枪兵们气急败坏。
“他是一个穷教书先生,我抓他干嘛?”张有成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
“什么教书先生,他是共产党!”枪兵们继续吓唬张有成。
为了救毛主席一命,张有成据理力争:“共产党?他的脑门上又没写字,我咋知道呢!”
枪兵们不相信,冲进屋里翻箱倒柜,没找到毛主席。再看张有才一个小木匠,老实巴交的,不像说谎,只要悻悻然离去。
赠三块大洋,毛主席牢记恩情
枪兵们走后,张有成把毛主席拉出来,请进了屋里。
张有成只是一个木匠出身,不懂什么革命道理,更不知道毛主席从事的什么事业。但多年的友情告诉他,自己儿时的玩伴深陷绝境,他不能坐视不管,即便豁出性命也要相救。
毛主席非常佩服张有成的勇气,如果不是他提供藏身之所,很难躲过敌人的搜捕,毛主席记下了这份恩情,日后找机会一定好好报答。
接下来,张有成又做了两件让毛主席无比感动的事情。
张有成掏出三块大洋,交给毛主席,真诚地说:“石三兄弟(毛主席乳名石三伢子),你在路上不易,拿着这些钱远走高飞吧!”
毛主席知道,这是张有成的全部家当,可是他做小生意的本钱,推脱不收。毛主席说:“我都带走了,你拿什么营生?”
张有成憨厚地笑了:“穷家富路,你拿去吧。我有手艺在身,饿不着的!”说着,张有成就把三块大洋硬塞进毛主席的口袋。
路费的事情解决了,可送毛主席离开,路上又碰到枪兵怎么办?张有成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他雇了一顶轿子,让毛主席打扮成乡下郎中的模样,坐在轿子里,由他亲自护送。
走到半途,果然遇上了设卡盘查的枪兵。枪兵拦下轿子,厉声质问:“轿子里坐的是谁?老实说来!”
张有成装出一副焦急的样子,回答:“官长,我家人生了重病,请了个郎中。您行行好,放我们过去吧!”
枪兵有些疑惑,决定掀开轿子一看究竟。这时轿内的毛主席说话了:“兄弟,就让他们看吧,看完好走,救人要紧啊!”
毛主席临危不乱,让枪兵信以为真,摆摆手放他们走了。
不久后毛主席离开韶山,继续领导革命,张有成还做他的小木匠。他救过毛主席两次,却从未向人提起这些经历。
毛主席点名,请他去北京
此后20多年,张有成一直在韶山做木匠活。而昔日的“石三兄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建立起新中国,成了人人敬仰的毛主席。
张有成从广播里听到建国的消息,打心底佩服毛主席。不过他并没有打扰毛主席,时隔多年未见,也许毛主席早就忘了他这个“小人物”了。
1951年9月,张有成一如既往在院子里鼓捣他的木匠活,一个蓄着长须的老汉走了进来。张有成定睛一看,原来是远近闻名的学者毛宇居。
毛宇居脸上挂着笑容,神神秘秘地说:“有成,你猜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张有成还来不及猜,毛宇居就兴奋地说:“毛主席请我们到北京去!”
张有成一脸茫然,问:“几个人去?”
毛宇居回答:“你、我、文梅清,三个人去。”
毛宇居和毛主席
张有成更茫然了。毛宇居是毛主席的表兄,又是毛主席的启蒙老师,毛主席请他去理所应当。文梅清是毛主席的堂兄,自幼和毛主席一起长大,自然也应该去。可自己一个平头老百姓,连湖南省都没出过,哪敢奢望去北京,和毛主席见面。
毛宇居看出他的疑惑,对他说:“毛主席亲自点名让你去,不去不行,快收拾吧!”
张有成这才放心下来,赶忙收拾东西。他生活过得节俭,向来粗茶淡饭,几年没有添置过新衣。他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一件像样的衣服,穿上去了北极。
9月23日,张有成站在北京火车站,被首都的繁华景象惊呆了,分不清东南西北。不过毛主席早有安排,派警卫员开车过来迎接。
一行人坐车来到中南海,毛主席早已等在菊香书屋门口。张有成下车后,毛主席快步走上去,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张四哥,好久不见!若不是你当年沉着冷静,助我脱险,我差点没命了哩!”
张有成非常感动,没想到毛主席还记得这桩陈年旧事。毛宇居、文梅清头一回听说,纷纷打趣:“有成, 你心里真藏得住事!”
很快李敏。李讷放学回来,毛主席叫过两个女儿,让她们喊张有成三人“伯伯”。到了吃饭时间,大家都是湖南人,毛主席特意吩咐厨房,准备几道有特殊的辣子菜。大家边吃边聊,气氛欢快。
从左至右:张有成、毛宇居、毛主席、文梅清
写信讨酒喝,毛主席寄去50元
张有成三人在北京住了一个月,游览各大名胜古迹,还受毛主席之邀,一起登上天安门,观看了这年的国庆盛典。
毛主席很忙,但只要有空,就会和张有成坐下来,了解湖南老家的情况。张有成是爽快之人,也毫不隐瞒,谈到家乡的土改、农民的收成。毛主席喜欢他的性格,连连点头,期间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
不知不觉已是深秋,分别的时候到了。毛主席记得当年的恩情,特意给张有成准备了三件礼物,一件呢子大衣、一双皮鞋和一只皮箱。
分别的时候,毛主席叫来摄影师,与张有成、毛宇居、文梅清三人拍照留念。张有成站在最左边,紧挨着毛主席,他显得有些拘谨,两只手贴着衣服,一副老师憨厚的模样。
张有成回去后,一直与毛主席保持着书信来往。1952年,他内心苦闷,坐不住了,壮起胆子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原来湘潭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发布了一则“禁酒令”,旨在节约粮食,同时让农民专注于田间生产。
这可愁坏了张有成,他平时除了做木工,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他一天不喝酒就浑身难受,可“禁酒令”一出,直接把他这个爱好给断了。
张有成心想,能解除“禁酒令”的只有毛主席了。于是,他给毛主席寄去一封信,意思很简单:想喝酒。
1952年的阴历五月初一,张有成怀着忐忑的心情,把这封信寄了出去。不日,他就收到毛主席的回信。毛主席在信中说:乡里禁酒因缺粮,秋收后可能开禁。
当然,毛主席没有忘记张有成的抱怨,每逢初十给他寄来50元,让他以后买酒喝。因为毛主席曾对他说:“当年你把钱借给我,坏了你的作坊。作坊我赔不起,每天二两老白干,我还是管得起哟!”
遗憾的是,张有成晚年多病,于1952年冬去世。家人遵照他的遗愿,没有告知毛主席。直到1953年秋,家人才写信告知毛主席这一噩耗。毛主席内心悲痛,发来唁函:有成兄病逝,深为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