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陈沂被授予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沂这个少将是低授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1952年总干部部对军队干部进行评衔时,兵团级被分为三个级别,即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和准兵团级。其中正兵团级最高可授上将,另外两个级别一般为中将。

然而陈沂这个准兵团级,却仅仅被授予开国中将。和他一同被授予少将的兵团级干部,还有贺晋年、解方和段苏权。

贺晋年资历高、级别高,受高某影响只授少将。解方和段苏权,一个是因为入党时间晚,一个有过脱离部队的经历,也是少将。陈沂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主要从事文化宣传工作,虽然级别不低,正面战场却鲜有贡献。

不过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1958年,陈沂受委屈,被下放到黑龙江哈尔滨,当了拖拉机站的副站长。从部长到基层干部,陈沂心里落差大,很长时间想不通。

1962年,周总理到哈尔滨视察,说的一番话,终于解开了陈沂的心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陈毅同名,笔尖上的先锋

陈沂的名字读起来,与开国元帅陈毅非常相似。说起来,陈沂以前还真叫陈毅,参加革命后听说有个革命家叫陈毅,为了避免重名,把自己的名字改掉了。

陈沂是贵州遵义人,出生于1912年。他原来姓佘,笔名陈毅。陈沂的家世非常不简单,祖父做过晚清年间的知府,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地主。陈沂吃喝不愁,一心学习,中学毕业后考入四川大学工学院。

家里本来打算让陈沂回来继承家业的,但陈沂读大学期间,亲眼目睹旧社会的种种现状,产生了投身革命的想法。1929年,他朝祖母要了一笔钱,跋涉千里来到上海,就读于中华艺术大学。

在上海,陈沂深受艺术熏陶,也走在了学生运动的最前沿。他参加了反帝大同盟和“左联”,用犀利的文字抨击时局,影响颇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陈沂又赴北平求学,就读于中国大学。他上过三所大学,这在开国将帅中并不多见。陈沂求学期间,赶上“九一八”事变爆发,担任过请愿示威团的纠察队长。他卓越的领导才能被中国共产党看中,吸收入党。

陈沂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北平活动,参加反日救国运动。1933年,他在运动中被捕,被判刑五年。好在两年之后,父亲花钱疏通关系,才把他救了出来。

抗战全面打响后,陈沂参加八路军,先在晋南工作,后跟随115师进军山东,任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创办起《鲁西日报》,为抗战宣传工作作出巨大贡献。

陈沂第一次与陈毅见面,是在新四军进山东的时候。陈沂提到自己以前也叫陈毅,陈老总笑着说:“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多了,俄国有大小托尔斯泰,法国有大小仲马,中国也可以有大小陈毅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授开国少将,受委屈下放哈尔滨

不过陈沂与陈毅的相处非常短暂,很快他就跟着罗荣桓到东北去了。陈沂在解放战争中的级别不低,曾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深受林、罗两位首长其中。后来部队改编为东野,他又任后勤部政委,与两位上将周纯全、李聚奎搭档。

新中国成立后,陈沂任总政文化部部长,为全军乃至全国文化建设与发展贡献良多。他创办了《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文艺》,八一电影制片厂也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陈沂资历不低、级别不低,授衔前被确定为准兵团级干部。但军衔要靠成绩说话,陈沂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缺少担任军政主官的经历,因此只获得少将军衔。因为他有文化,因此也被称为“文化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沂当了8年文化部部长,这段时期,也是解放据文化工作最辉煌的时期。然而到1958年,一切全变了,他被错话为右派,开除党籍、军籍,被下放到黑龙江劳动。

罗荣桓得知这一消息十分吃惊,他了解陈沂为人,知道他受到错误对待,想为他说话。可是他向中央反映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陈沂离开北京前,带着夫人马楠前去看望罗荣桓。夫妻俩站在楼下犹犹豫豫,罗荣桓夫人林月琴赶紧招呼他们:“没关系,他在二楼等着你们。”

罗荣桓看夫妻俩来了,不等他们说话,立马打招呼说:“快过来坐!”

短短几个字,就让陈沂的眼泪掉了下来。罗荣桓安慰他:“不要哭,要有一个政治家的风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托周总理的侄媳妇求情,周总理:以后不要来找我了

陈沂被下放到黑龙江后,先在北大荒搞生产,后来又被调到齐齐哈尔“监督劳动”。

陈沂是个文化人,吃不了劳动的苦。他睡的是一张木板床,到了冬天,齐齐哈尔室内也很冷,冷到零下十几度,让他备受煎熬。

更让陈沂感到委屈的,是他受到错误对待,常常寝食难安。即便如此,他仍鼓起巨大的勇气,构思他的长篇小说《白山黑水》。

1961年,陈沂的情况终于有所好转,被调到哈尔滨郊区双城县,在拖拉机站当副站长。也是在这一年,他在哈尔滨遇到了曾经的老部下邓在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在军在海政文工团工作,她还有一重特殊身份,是周总理侄子周而均的妻子。两人见面后,陈沂交给她一封信,拜托她转交周总理。邓在军同情老领导的遭遇,二话不说答应下来。

邓在军的确把这封信交到了周总理手上,可总理没有什么表示,让她交给总政部处理。后来因为这件事,总理还批评了她:“你给我递信,没有相关部门的批示,这算公事还是私事?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了。”

邓在军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周总理是有原则的人,一切遵从组织的办事程序。她身为总理的亲属,更应该以身作则,怎么能让总理为难呢?

不过,邓在军不知道的是,她的这封信起了大作用,周总理也在时时刻刻牵挂着远方的陈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到哈尔滨:你要学司马迁

1962年,周总理陪外宾到东考察,住在哈尔滨。

那天陈沂在街上行走,发现一辆车队缓缓驶过。他立马判断出,可能又中央首长来哈尔滨,可目前自己这个身份,又有什么颜面打扰首长。

陈沂失魂落寞回了家,刚进家门就听到孩子们喊:“爸爸,有人来找你,说从北京来的客人要见你。他们找不到你,让你回来给省委打个电话!”

陈沂立马意识到,找自己的人正是坐车经过的中央首长,联想到一年前他寄出去的信,应该是周总理来了。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打电话过去,获得证实,省委也迅速派来车,把他接到了周总理下榻的宾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见到陈沂,安排他坐在沙发上,亲切地说:“陈部长,这些年你受委屈了。刚才车队经过,小超(邓颖超)一眼认出你来。我们刚到,就把你请过来了。”

这是多么暖心的话语,一下子让陈沂红了眼眶。周总理看了看他,又说:“主席最近在讲司马迁的故事,你知道吗?”

陈沂当然知道,也明白总理的用意。司马迁被人诽谤,忍受宫刑,但他内心一直装着一件未完成的事,最终完成了《史记》。

看到陈沂点头,周总理放下心来,鼓励他:“司马迁尚且如此,你一个共产党员,难道没有几根硬骨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沂备受鼓舞,后来回忆说:“像我这么一个政治上的残疾人,得到总理的教诲,一下子升起生的欲望。总理一席话,让我终身受益!”

陈沂的问题很麻烦,不是总理不帮,而是实在帮不了。总理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关心他,临走的时候还嘱咐黑龙江省委:“要多多关心陈沂。”

陈沂在东北度过了21年,1979年问题终于解决,恢复名誉。随后他调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工作起来和以往一样充满干劲。

2002年,陈沂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