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李川

金冲及老先生去世,享年94岁。

下面是和朋友聊到这个事时候的记录整理,供参考。悼念。

非常凑巧的是,最近在看金熊(雄)白的回忆录《wangzhengquan的开场与收场》。刚看了一半。

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回忆录。我一直对汪精卫为何叛国投敌有很大的兴趣,前一段时间刷了周佛海日记。顺流而下就看了这本书,回答了我不少困惑。

特别要提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这可能是理解金老先生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

可能很多人没看过金熊白的那本回忆录。我就多说两句。金是个报人,长期游走在上海的新闻圈子里。

论地位,是周佛海的亲信,他算得上是一个接近核心层的人物,是汪政权在新闻圈子里的代言人。

后来汪政权垮台,金被判了两年刑,后来去了香港,写了回忆录《wang政权的开场与收场》,洋洋洒洒一百多万字。我刚看到一半。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理解金老先生的一个背景?

有句话说,得意人的回忆录不好看,都是吹牛。失意人的回忆录才好看,因为里面有人生跌宕起伏的况味。许多事情,只有跌下来了,才能看穿真相。

金熊白就是这样。

他的这个回忆录,是在汪政权垮台差不多20年后,自己顶着一个汉奸的帽子。说当年,说自己的见闻,说闹剧里的是是非非,人情冷暖,就比那些堂而皇之的大道理要触动人的多。

我记得一个比较清楚的细节,大致是他决定去自首时,写了一句:告别了的妻儿。

我看到这里,心里不自觉地哦了一下。告别了妻儿,那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金老先生。

此前,我倒没注意到金已经90多岁了,在我的印象里,他也就是八十左右。

现在金老先生去世,我一看经历,发现他是1930年出生的。那也就是说他父亲去自首坐牢的时候,他已经十五六岁了。

那么换一句话说,父亲得势时的得意、潇洒,他一定是感知到过那种氛围。父亲垮台,家世巨变之时,他又刚好在最敏感的青春期。

上海滩上,这种巨变、挫折,一定在他的脑子里打下过深刻的印记。某种意义上,这颇有一种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一样的经历。这种经历,一定是深刻刺激过他思考人生、历史的走向。

当然,金老先生和父亲走的路完全不同。

他1948年就入了党。此后一直在党内工作。并且在50岁左右的时候,开始了党史研究之路。一路成长为党史大家,是权威党史研究执牛耳者。

我这里并不是跪舔、给金老先生带高帽子。搞历史研究的很多,业余爱好者更是数不胜数。

大致说来,在中国,专业的搞党史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群体。一个是高校里的历史系老师,一个是各地、各级的党史研究室等等。

一般说来,前者更加讲究实证、史料的运用、写论文发论文,规范性要求跟高。后者则行政机关的氛围浓些,主要承担的是各地方的党史著作编纂宣传之类。

以我所见,一般的爱好者就不说了,就是在这两大专业的研究者群体里,绝大部分搞了一辈子历史研究,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前者,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琐碎之际。

后者呢,又往往是干了一辈子,也不是真心喜爱,仅仅是因为这是一份工作,组织上给我调过来了,那我就干。很多人也就是当个饭碗才端一下。

但是金老先生显然不一样。他既有常年一线党务工作的实践经验,又有马列史学的学养。

他应该是有强烈的通史情怀,有解释历史、搞清楚大变局发生的前因后果的意识。所以从50岁开始,到九十多岁,他一直在研究、在写、在推陈出新。

某种意义上,他学术上的真正春天,是他离开工作岗位,脱离行政琐物之后才开始的。这个相信查一下他的著作出版时间就明白了。

这是非常难得的,要是没有情怀、没有不容青史尽成灰的责任感,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大部分人,别说退休之后还在笔耕不辍了,距离退休还有十年八年可能就躺平了。

我看金老先生的著作并不多,印象最深的不是《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转折年代》之类,而是很薄的一本《决战》。

这本书讨论的是在三大决战中,毛和蒋,各自是如何应对、指挥的。

大概就七八万字,但是给我印象非常深,高屋建瓴,要言不烦,既有新史料,如蒋介石日记的运用,又有老资料里的新角度。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大格局、大视野是写不出来的。

看完以后,我是非常佩服的。这是真正的以史说服人、感染人,教育人、启发人。

还有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一本书的历史》。回忆的是当年参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编纂过程。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一个细节。

大致是:

刚开始他们写作的时候,写到新中国成立,干了这个事,干了那个事,细细碎碎的。胡看过之后,不满意,说关键要立起来,写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各种工作,要贯彻一个核心思想“站住脚跟”。一下子立意高了,打通了各个琐碎的史实。

看了这个书以后,我也是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哦,原来这个书是这样写出来的啊,也有一个反复打磨的过程。原来这些顶级大佬,思考问题是这个角度。这才叫解释历史。

还有他参与的毛传、周传。认真看过的人自然会知道含金量有多高。尽最大可能,呈现了真实的历史。

我有一个感受就是,金老先生的史学素养、水平,可能是很少数能在两大研究群体之间对话,为两方所重、所认可的人。有这个水平的,除了金等寥寥几位,似乎并不多。

刚刚才注意到他2023年出了一本回忆录。看目录,有说到他的成长、研究历史历程。立即下单一本看看。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关注一下。

谨此悼念。

下面是我的公众号名片,欢迎点击关注

人生飞机稿,是我的原创公众号。

写点对生活、时事的观察,都是大白话。我平时喜欢看历史书,跑马拉松,踢球,还有带娃东逛西逛,翻翻绘本。

迎点击关注,也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xgbaba521。长按扫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