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元帅的性格如同烈火,有什么话从来都是开门见山的直说,绝不会闷在肚子里“放炮”。尤其是在指挥作战期间,若是谁没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作战任务,被彭德怀知道了,自然是逃不过一顿措辞激烈的批评的。

彭德怀的军事能力强,指挥得法,处事得当,即便脾气大,性格烈,基本也没人敢在他发火的时候触霉头,更不要提直接以下犯上,对彭德怀进行顶撞了。但在1947年,却有两位直接受彭德怀管辖的部将,当众和他顶起牛来,甚至还拍桌子、摔电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北野战军

这两位顶撞彭德怀的将军,分别是建国后被评为开国上将的贺炳炎和评为开国中将的廖汉生。两人原本是贺龙麾下的爱将,后来因为革命需要,被调归彭德怀指挥。两人顶撞彭德怀的时间,正好是调到彭德怀麾下不久所发生的事情,令人不禁将此次顶撞事件与贺龙联系起来。

1947年,国民党军派重兵威胁陕甘宁解放区,为了应对敌军的这一举动,西北野战军在这种局势下正式成立。

西北野战军主要是由两方面部队组成,分别是晋绥军区第1纵队,以及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所辖的4个旅。而晋绥军区第1纵队当时有一个称呼,叫“贺龙嫡系的嫡系”。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晋绥军区第1纵队中358旅,是早在1937年由红2军团改编来的;而另外一个独1旅,则是在1939年由红军老部队为班底,与后来新组建的抗日新部队合编而成。这两个旅都具有优秀的革命传统,并且都是在贺龙的领导下,茁壮成长起来的。

贺炳炎和廖汉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贺龙的麾下调到西北野战军,从此听从彭德怀指挥。

从西北野战军的组成情况来看,再加上陕甘宁边区的护卫部队,很长一段时期都归贺龙指挥。那么,西北野战军成立以后,贺龙本应该顺理成章的出任西北野战军的司令,为何偏偏舍近求远,又特意安排彭德怀来担任西北野战军的司令呢?

中央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其实与当时的全国局势有很大关系。若是单纯从西北野战军的构成情况来看,贺龙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显然要省去很多麻烦。但这样做的话,西北野战军的麻烦小了,对全局而言,麻烦就大了,这既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决策,也是一个高格局的决策。

其一,胡宗南部数十万大军来势汹汹,进犯西北,令我军在西北的局势顿时陷入被动。西北局势虽然危急,但与全国的战局而言,西北地处边陲,又土地贫瘠,战略地位始终不能与东北地区、山东地区、中原地区相提并论。

所以,组织当时对西北的态度是以小股兵力进行牵制,使胡宗南部始终无法摆脱我军,无暇他顾。而将我军的军事重心放在其他更加重要的地区,甚至不惜在东北等地与敌决战,但西北地区绝不在对敌发生大规模主力决战的计划之中。

既然西北地区以牵制敌军兵力为主,并不准备进行大兵团作战,自然也就不需要贺龙这种级别的将领坐镇,这也是不调贺龙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西北地区的土地贫瘠,百姓穷苦,驻扎在西北地区的军队一旦规模过大,当地的百姓压力就会倍增,甚至会出现无法承担的情况。在这种压力之下,自给自足就成了军队解决补给的重要思路,贺龙为了保证军队的吃穿用度,甚至不惜将王震的359旅派到南泥湾垦田。

贺龙除了肩负协助彭德怀处理好军队工作以外,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了后方根据地的建设上,确保军队所需的财力、物力,乃至人力,都能给军队提供稳定供给。简言之,有贺龙主持工作,阎锡山就不敢造次,可保晋西北无虞。

胡宗南部虽然来势凶猛,我军却不能被他的大军牵着鼻子走,一旦过度担忧胡宗南部的威胁,调贺龙参战抗击胡宗南部,很可能会导致后方不稳定,甚至要承担晋西北都可能被阎锡山袭击的风险,可谓是得不偿失。

综合这两点考虑后,组织上这才决定,贺龙继续扎根后方根据地,保证晋西北的稳定局面。而西北野战军司令一职,则由彭德怀来担任。

说到此处,可能有些读者朋友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既然西北野战军不准备大兵团作战,不需要贺龙这种级别的将领来坐镇,难道彭德怀的地位不比贺龙还高吗?没错,彭德怀在解放战争期间,出任过解放军的副总司令,地位是比贺龙还要高一些的。

考虑西北野战军司令的人选时,中央本来也没将其纳入出任的名单之中,之所以后来由彭德怀亲自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一职,是因为彭德怀当时毛遂自荐,极力向中央申请,要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中央这才委任他出任了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彭德怀当时的身份地位来讲,出任一个方面军的司令,这明显是降格的行为。但彭德怀的眼中全都是我军的战局需要,丝毫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在中央人手短缺的情况下,他才主动申请承担起西北的重任。

西北的战略地位虽然不如东北等地,但西北的局势十分危急也是事实。制定出牵制的计划,其实也是兵力不足的体现,以西北野战军的2万兵力,对抗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即便任务是牵制,仍需要指挥得当,否则被敌人“包了饺子”,自保都成问题,还谈什么牵制呢?这也是彭德怀极力自荐的重要原因,他不放心西北的局势。

西北野战军成立以后,彭德怀出任司令,这支身经百战的军队,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虽然敌众我寡,但在屡次对敌交锋之中,我军仍能捷报频传,反打得胡宗南部焦头烂额,战况一时间出现可喜的局面。

正是在彭德怀指挥作战的过程中,贺龙昔日的两位爱将贺炳炎和廖汉生,与彭德怀发生了激烈的摩擦。说起这件事,还要从贺炳炎和廖汉生说起。

两位爱将

贺炳炎与贺龙的渊源很深,早在他15岁那一年,就跟着贺龙一起闹革命,一直以来深受贺龙的器重。贺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失去一个师,也不能失去贺炳炎”,足可见贺炳炎在贺龙眼中的分量和地位。

贺龙元帅本身就是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贺炳炎凭什么让贺龙刮目相看?想要征服贺龙这样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贺炳炎正是为数不多的人之一。贺炳炎能够得到贺龙赏识,与贺炳炎是一位铁血硬汉有很大的关系。

贺炳炎作战勇猛,性格坚毅,基本没有人能让他受委屈。当年贺炳炎担任红二军团的师长时,在长征途中曾有过一次负重伤的经历。他在指挥作战期间,被敌人一发迫击炮的弹片击中,右臂的骨头顿时粉碎,失去了继续保留的价值。

为了保住贺炳炎的命,必须要立刻截掉右臂才行,这是军医看过贺炳炎的伤势后给出的“最后通牒”。

截肢手术即便放在医疗条件发达的今天,那也是有风险的大型手术,在那段艰苦时期,医疗条件本来就差,再加上随军的医疗器械被转移走了,根本来不及再取回来,导致贺炳炎的截肢手术陷入巨大的风险之中。

痛失右臂,对于贺炳炎而言,自然是痛苦万分的消息,但一切都要以保住性命为前提,他得知消息后,决定立刻接受手术。面对医疗器械缺乏的问题,时任红二军团卫生部长的贺彪当机立断,前往附近一个老乡家,直接借来木工锯子和钢锉,就要实施截肢手术。

医疗器械匮乏,非常时刻采用非常手段,临时改用木工锯子和钢锉,这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手段,尚可理解。但手术时带来的剧痛,是普通人无法承受的痛,必须要有麻药才能进行,这该以什么药物来替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有人提议以吗啡来代替,虽然吗啡的效果明显不如麻药,却具有一定的功效,也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建议。但贺龙亲自告知贺炳炎没有麻药时,贺炳炎不仅没有着急,反而坚定地告诉贺龙:

“关羽尚且能够刮骨疗毒,我是共产党员,不需要麻药,更不需要吗啡。”

在贺炳炎的坚持下,截肢手术就要在不使用任何麻醉药的情况下开始实施。贺彪打算让四个身强力壮的战士,负责按住贺炳炎,他虽然相信贺炳炎能承受住截肢带来的剧痛,但反抗是人的本能,万一手术期间贺炳炎本能的乱动,势必会影响手术,此举也是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但贺炳炎闻言,还是婉言拒绝了贺彪的好意,并明确告知贺彪:“放心吧,我能挺住。”说完这句话,贺炳炎取来一旁的毛巾塞进嘴里,咬紧了牙关,准备迎接手术。贺彪见状,开始用木工锯子锯贺炳炎重伤的手臂,鲜血顿时流了出来。

期间,贺炳炎双目紧闭,却始终一言不发,如此情景,令在场围观的人,无不流下眼泪。等到贺彪将贺炳炎的伤口面用钢锉锉平后,贺炳炎的身上已经被汗水浸透,如同刚刚被水洗了一般。

缓过神来的贺炳炎,望着空荡荡的袖管,双眼含泪地望着贺龙,问出了他在术后的第一个问题:“我以后还能参战吗?”贺龙见状,强忍着悲痛,鼓励贺炳炎:“能,当然能,你不是还有一只手嘛,照样骑马、射击,指挥作战!”

听到贺龙的这番话,贺炳炎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此后,贺炳炎没有辜负贺龙对他的期望,在他刻意锻炼另外一只手的情况下,很快就能够完成骑马、射击、指挥作战等动作了,因此也成为我军中著名的独臂将军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贺龙在贺炳炎手术成功后,还专门在他的碎骨之中挑选了两片,小心翼翼地用布包起来,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后来,贺龙曾多次取出过这个小布包,告诉别人,这可是贺炳炎的骨头,以此来激励将士。

贺炳炎是贺龙的部将不假,跟着贺龙二十年,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已经得到升华,绝不仅仅是上下级关系那么简单。如果有谁当着贺炳炎的面折辱贺龙,以贺炳炎与贺龙的关系,以及贺炳炎的性格,自然会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同意。

廖汉生与贺龙之间的关系,同样十分亲密,他与贺龙不仅是多年一起战斗的战友,更是贺龙的亲戚。廖汉生是当年跟着贺龙从湖南桑植一路拼杀出来的人,娶的妻子正是贺龙的外甥女,从这一点来算,他还是贺龙的外甥女婿。

廖汉生与贺家的渊源很深,当年贺龙率军离开老家以后,贺龙的姐姐贺民英一直在家乡率众闹革命,廖汉生就是在这个时候跟着贺民英干。后来,贺民英牺牲时,廖汉生就在不远处亲眼见到了这一幕,成为了他的一个心结。廖汉生见到贺龙时,哭着说自己没保护好贺民英,令贺龙十分感动。

廖汉生与贺龙是上下级,也是老乡,更是亲戚,对贺龙十分尊重。这么多年来,一直跟着贺龙四处征战,早已经习惯了贺龙的指挥方式。而且,廖汉生与贺炳炎之间的关系同样不一般,他们在整个军旅生涯中,同甘苦共患难,曾经四次做搭档,感情要远比其他人深厚得多。

贺炳炎与廖汉生第一次搭档,要追溯到1936年长征时期,贺炳炎调任红二军团六师师长,廖汉生则担任六师政委。至于他们相识的时间则更早,1929年时,他们就共同在贺龙的革命队伍里工作,廖汉生是乡农会代表,而贺炳炎则在当勤务兵,两人的友情很深厚。

西北野战军成立以后,贺炳炎与廖汉生调到彭德怀的麾下不久,贺炳炎就升任一纵司令员,而廖汉生则出任一纵政委,这也是两人第四次做搭档了。

两人合作多年,互相熟悉,默契度高,配合起来很舒服,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往往也一致,就连与彭德怀顶牛这件事,两人都是共同进退。

发生争执

1947年8月上旬,西野对榆林发起了第一次进攻,负责主攻的部队正是西野的主力部队一纵。结果,一纵的攻势并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整整进攻了两天仍未能够攻下榆林,导致胡宗南部有时间调36师驰援榆林。

敌军援兵赶来,若继续对榆林进攻,极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尽管廖汉生很不情愿,却也只能下令暂时撤退,避敌锋芒。彭德怀得知一纵撤退后,当时就压制不住自己的火气了,拨通廖汉生的电话以后,丝毫没给廖汉生留情面:

“一纵是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贺龙的脸都让你们丢光啦!”

短短几句话,彭德怀可谓是字字都戳在廖汉生的痛处上,战况不利被上司批评,原本这也没什么,但彭总偏偏把贺龙给扯上来,廖汉生闻言立刻就不高兴了,当即就在电话里和彭德怀争执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廖汉生虽然在电话里与彭德怀争执,但他自己也对这样的战局不满意。放下电话以后,廖汉生依然以大局为重,为了防止敌人追兵因为一纵撤退扩大战果,便决定带一个连阻击敌人追兵一两个钟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让野司看看,我们一纵到底是什么样的部队。”

廖汉生的肚子里憋着一股劲儿呢,但以一个连的兵力,想要阻击敌军追兵一两个钟头,显然是要拼命了。贺炳炎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立刻就坐不住了,赶紧带着一个营的兵力,前来支援自己的这位老战友,两人协力完成了阻击任务,可见二人关系的不一般。

延清战役打响以后,解放军一纵和三纵将清涧团团围住。困在其中的整编第76师,并未露出怯色,在师长廖昂的指挥下,开始积极构建防御工事,打算在清涧与我军顽抗到底。

敌军的这个整编师本身就具备很强的战斗力,此刻又得到如此多的碉堡、外壕、鹿砦、铁丝网加持,想要以两个纵队的兵力迅速攻破,其实有很大的难度。但我军作战一向以攻坚克难为主,自然不会将困难挂在嘴边,一纵和三纵到位以后,立刻向守敌从两侧同时发起进攻。

一纵在城西连续进攻的三个夜晚,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绝大部分的高地都被我军攻占。但耙子山主阵地却依然牢牢掌握在敌军手中,令我军的攻城进度受阻。正因为这样的耽搁,令敌军有了反应时间,29军军长刘戡,奉胡宗南之命,率部向耙子山救援。

一旦刘戡率兵赶到前,我军仍不能拿下耙子山主阵地,此前的努力将化为乌有,我军甚至还会陷入被动局面。军情紧急之下,贺炳炎心急如焚,立刻调动部队向耙子山又发起数次猛攻,但因为耙子山的防御工事坚固,又占据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均以失败告终。

这样的局面令贺炳炎感觉非常窝火,正在苦恼之际,彭德怀打来电话,对一纵目前仍未能攻下耙子山十分不满,在电话中直接就吼了起来:“耙子山怎么还没打下来?我现在命令你,立刻给我拿下耙子山。”

贺炳炎闻言,顿时也来了脾气,大吼着怼了回去:“部队伤亡大,有困难。”贺炳炎说完这句话以后,没等彭德怀再次说话,就“啪”地一下将电话给摔了。好家伙,这么多年以来,哪有人敢摔彭德怀的电话?贺炳炎恐怕是头一个。

结束通话以后,贺炳炎继续苦思攻下耙子山的办法,其实他的心里也很着急。因此,贺炳炎给一纵下达了死命令,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攻下耙子山。在一纵将士团结一心的进攻之下,终于顺利攻下耙子山,实现了此前制定的延清战役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果虽然可喜,但此战的艰难程度也显而易见,为了攻下耙子山主阵地,716团团长储汉元在此战中都壮烈牺牲了。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来,贺炳炎和廖汉生虽然性如烈火,态度也不好,但心中还是以大局为重,并未因为个人情绪影响战局。

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管怎么说,贺炳炎和廖汉生顶撞彭德怀都是不对的,而且他们和彭德怀顶牛,还不止这一次,事后在西府陇东战役后,召开的一次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上,这两人又一次当众顶撞了彭德怀,场面闹得很不好看。

会上,彭德怀对西府陇东战役中有得有失的结果表达了不满,他率先进行了自我检讨,随后开始逐一批评部下们指挥不利的情况。在提到一纵的时候,彭德怀的脸上浮现出怒气,严厉批评一纵在配合六纵作战时,走错路耽误时间,并且对危险的嗅觉不足,自己提前离开的问题。

廖汉生早就对此事心怀不满,因为他认为,此次失误是因为彭德怀越级指挥造成,与他们一纵的关系不大,不应该把责任扣到他和贺炳炎身上。而且,他又误解了彭德怀开会时的意思,认为彭德怀将一纵的离开,认定为是“有意识的离开”,更加怒火中烧。

廖汉生在彭德怀批评完一纵以后,当场就起身表达了不满,并拍桌子大喊:

“什么叫有意识的? 你越过两级指挥直接给团下命令, 还是口头命令, 事后也不通知。这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要是信不过我们纵队领导, 干脆以后把我们和旅都取消掉吧 ! 你直接去 指挥团好了! 我不干了 !”

老搭档发了脾气,拍了桌子,贺炳炎见状自然要给老搭档撑腰,立刻也起身附和:“对也挨骂,错也挨骂,我也不干了!”

贺龙的态度

当时贺龙也在场,见到这一幕自然明白了几分, 贺炳炎与廖汉生是他的昔日爱将,如今出现这种情况,贺龙会作出什么反应?贺龙没有“护犊子”,而是当场制止了二人的行为,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会后,贺龙为了西野的团结,又用心良苦的开了一个小会,态度非常明确地告诉了廖汉生和贺炳炎二人,彭德怀的命令要无条件执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廖汉生和贺炳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事后主动找彭德怀检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脾气火爆,却对事不对人,见到二人找他检讨,甚至都没有半点生气,笑着摆摆手就算一笑泯恩仇了。彭德怀是直爽率性的军人,自然也喜欢差不多性格的人,因此对这两个部将还挺喜欢,自然不会难为他们。

彭德怀的胸怀很广阔,此后对二人一直都很器重,丝毫没有记仇。贺龙元帅同样如此,为了帮助彭德怀尽快掌管西野,他多次找到西野的老部下们,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们,要听从彭德怀调遣,极大的缩短了彭德怀与西野诸位将领的磨合时间,为西野日后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至于廖汉生认为彭德怀越级指挥一事,则完全是一个误会。廖汉生在后来所写的《廖汉生回忆录》中,曾明确提到过这件事。当时彭德怀给一纵下达命令时,廖汉生已经休息了,彭德怀不忍心打扰他休息,这才没叫作战科的战士叫醒他。

结果,直接收到命令的团政委误解了彭德怀的意思,这才导致一纵提前离开,没能与六纵打出默契配合,这一切也是廖汉生后来才知道的。

经过这次顶牛事件以后,彭德怀与廖汉生和贺炳炎的关系很快就改善了,两人也成为彭德怀在西野的爱将,坚决的完成彭德怀的每一项指示。有了彭德怀的指挥,两位爱将的执行,西野的战斗很快提升一个档次,令敌人闻风丧胆,在西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贺龙元帅的反应,也让人肃然起敬,从他的做法来看,丝毫没有个人因素掺杂其中,真正的做到了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先,将人民利益放在最前沿。新中国有如此伟大的将帅,又怎么可能不强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