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中学那会儿,早上常会赶公交车,因为不知道车什么时候来,路上会不会堵,所以总要起得很早。在车站等很久,才会姗姗而至一辆“人山人海”的公交车。
那时我就在想,如果公交车能随叫随到,就像《霹雳游侠》里的“基特”那样,该多好啊!
多年后,我的想法在“物联网之都”无锡被实现了。
早上8点半,吃好早餐下楼到车站,没等上2分钟,一辆只有普通公交车一半大小的无人驾驶小巴就停在了面前。上车后,车上没有驾驶位和方向盘,也没有油门、刹车,但搭载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虚拟领航员“聪明”地在和乘客互动,提示下一站的位置。 行驶中遇到红灯、行人,小巴会自动减速停车,如果前方有障碍,它也会自动减速变道。
当年上大学时,恰逢“光棍节”变“剁手节”,但买时开心、收时流泪,一堆书籍和日常杂物都要跑到学校外一公里的快递站去取。
那时我就在想,如果能有个小飞机,把各种快递包裹都“飞速”送到面前来,那多惬意啊!
多年以后,这个脑洞也变成了现实,而且,又是在无锡。
2024年4月底,江南大学率先引入了无人机快递配送服务,在广阔的校区内架起了一座连结快递驿站与图书馆的“空中桥梁”,让师生们享受到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100米”的极致便利。
不仅是生活快递,在医疗救急上,更能凸显无人机的珍贵之处。
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从北院将检验样本运输到11公里外的南院,无人机仅需10分钟,比常规地面运输(20-30分钟)效率提升超50%,且运输途中的人力成本和感染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像这样带着“科幻感”的物联网应用实例,在无锡还有很多。
但其实,这座“物联网之都”的背后的故事,还远远不止这些黑科技。
01.
15年凝聚成一个关键词:“一感两网”
2024,无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现场外面,一间黑色“小房子”门口排了好多人。
一位气质优雅的女士刚笑意盈盈地走出来,她身后的男士就满心期待地走进这个单人换衣间大小的“科技空间”。
站在门边的工作人员向他介绍:“您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点击性别、年龄、着装场合以及饰品偏好。”
男士按要求选好并提交后,一道自上而下的红光扫过他全身,屏幕上就显示出了他身体的三维数据以及当前着装的详细尺寸。
“工厂端当前已收到您的身材数据,之后可以根据您需要的场合和偏好,为您量身定制专属衣物。”
这是2024物博会开幕场外的一隅,打造了全国首个服装行业5G智能工厂的红豆,正在展示自家物联网技术上的成果。
像这种新奇的体验,在今年的物博会上不胜枚举。
从卫星物联网到无人机控制驾驶舱,从车联网先导区感知孪生平台到“奋斗者”号全深海载人潜水器,从远程电缆5G智能制造工厂到给游客指引领航的人形机器人。
连结空天地海、链接物与物、连接人与物的科幻想象,已不止于脑洞,而是鲜活的现实。
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建设始于2009年8月,彼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无锡时提出在无锡建立“感知中国”中心,并于同年11月国务院批准建设“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此后的十五年,无锡先后经历了示范区的发轫起步阶段、探索试验阶段、加速发展阶段,一直走到了今天,示范区已开启“二次攀登”的发展新征程。
这个过程中,无锡已基本建立形成覆盖信息感知、传输组网、计算存储、应用处理的完整物联网产业链条。
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在感知层建设及应用层构建方面有着尤为明显的优势,因此近年来,无锡也加速构建起了以“一感两网”为特色细分赛道的产业布局——即智能传感器(感知层)、车联网(应用层)和工业互联网(应用层)。
纵观物联网全产业链条,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了最大的附加价值,感知层因为是产业基础、涉及的元器件种类多,所以产业价值比较大,而传输层在当前产业链中的附加价值暂时相对较小。
能够结合本地原有的工业基础并在一个新兴产业里找到一条极具潜力的特色赛道,无锡靠的是逆向思维——“以需求导向引领模式创新、以领域应用倒逼技术进步、以生态培育促进产业集聚”。
为何要逆向思维?
因为可以少走弯路。
就拿无锡物联网中颇具特色的“车路云一体化”为例,无锡就是在不断力推场景创新和示范应用,从数据上来看,无锡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级市,竟承担了车联网(C-V2X)城市级示范应用等国家级重大应用示范项目23个,入选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获批了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除此之外,无锡还是唯一入选“IEEE智慧城市试点计划”的亚洲城市、物联网方向“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等,累计获得国家级试点示范称号30余个。
02.
物联网不是互联网,而无锡就是无锡
用杭州的互联网和无锡的物联网做个对比,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
2009年11月,杭州因淘宝开创了“双十一促销节”而一跃成为全国电商首城时,无锡也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传感中心,正式开启物联网征程。
2012年,淘宝商城改名“天猫”,191亿的销售总和让双11成为全球最大的购物日时,无锡的物联网及相关产业规模也悄悄地突破了1000亿元,此后在2016年、2022年又分别突破了2000亿和4000亿大关。
2024年11月11日,在连续经历了9年不眠之夜的杭州,因“猫晚”的取消而重获安静时,无锡物博会的朋友圈则扩大到了26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背后有很多东西耐人寻味,但有一样东西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大环境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只会越来越高,真正的科技创新者、产业创新者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很多物联网业内人士都和我们说,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力来自其强大的科技孵化能力以及包容开放的产业环境。
本届物博会上,文远知行的创始人兼CEO韩旭就对无锡市政府表达了感谢:
“2021年,在我们团队只有一两百人时,无锡政府就从政策上和业务上都给予了文远巨大的支持,让我们在无锡展开运营工作,使我们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将纯无人运营汽车覆盖至全市范围的公司。”
2020年,文远知行和宇通合作的智能驾驶无人小巴首次下线,并且获得德国红点奖,但彼时只有无锡真正给了无人小巴一个实际验证的机会。
韩旭说 ,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地方看到了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场景,但实际上,在无人驾驶领域,中国才是世界上最领先的。有很多别人看起来是概念的东西,其实在中国、在无锡已经投入实际运营。在无锡,他们已经有4条纯无人运营线路,这是全世界任何其他城市都没有的。
2024年10月25日,文远知行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
你是否好奇,为什么没有驾驶员的小巴可以避开行人、识别交通灯,甚至可以根据不同乘客的需求定制化设计最优行驶路线?
其实和人一样,它们也是靠“眼睛”,机器之眼——雷达系统和视觉系统等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是感知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实现“对外感知”和“联通万物”的基础,也是无锡物联网的特色核心产业之一。
一个冷知识,最早这个产业在命名时,关于是叫“传感网”还是叫“物联网”,曾经存在较大争议,学术界认为传感网更严谨,企业就觉得物联网更有普及性。
所以光从名字,就能窥见“传感器”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地位。
还拿无人小巴来说,为了帮助车辆提高安全系数,360度观察周边的人流车流、提前至少50米识别前方路况,每辆小巴都至少装有4套激光雷达套件。但因为套件价格不菲,所以无人小巴的成本非常高。
不过得益于无锡在“一感两网”领域的持续发力,智能传感器的价格近年已逐渐走低,这对整个物联网产业而言是一个重大利好。
数据显示,2023年,无锡智能传感器核心企业已达93家,其中新吴区、滨湖区、梁溪区产业较为集聚,形成了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山水城科教产业园等一批以智能传感器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
而在传感器企业培育方面,无锡更是走在前列。
环境传感器领域,格林通的气体传感器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1%;
压力传感器领域,龙微科技、胜脉电子、芯感智车载压力传感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华阳科技核心产品刹车压力传感器打破国外垄断;
声学传感器领域,华景传感是全球前五大硅基麦克风自研芯片产品供应商,进入创维、联想、小米、OPPO、VIVO等消费电子品牌商供应链;
流量传感器领域,航征科技是水体感知技术的国内头部企业,测流技术比肩世界领先的奥地利、德国等国外企业,是国内水文水利、城市排水领域重要产品提供商……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约翰逊在其新书《美国创新简史》中提到,可以让科技水平快速发展需要两个秘诀:一是找到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产业,另一个就是政府给到足够的扶持政策。
无锡就找到了物联网,而且给到物联网产业相应的扶植政策,再叠加“院所经济”积累起深厚的科技孵化能力,让物联网的“科技种子”真正能在无锡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培育出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
03.
未来,用想法致胜
从一个想法化为一种科技,由一众科技孕育一条产业,靠一群产业构建一片生态,多年的深耕,让无锡逐步建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群生态。
2023年,无锡物联网全口径产业规模4511.6亿元、同比增长13.2%;核心库企业438家实现营业收入1247.5亿元、同比增长14.9%,从“一感两网”产业链看,智能传感器产业链营收286.7亿元、同比增长8.8%,车联网产业链营收76.2亿元、同比增长43.3%,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营收388.9亿元、同比增长18.1%。
当下的优秀数据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但未来如果要进一步突破,无锡的物联网产业最需要的是什么?
可能需要很多,但我觉得有一样东西很关键:
想法。
一个没有想法的人很容易僵化,一个没有想法的产业也只会变成“赚钱机器”,成不了具有引领性的开创者。
至少在物联网这个领域,无锡还需要继续“大开脑洞”,形成一种“想法→科技→产业→生态→想法”螺旋式递进的发展模式。
而恰恰,每一年的物博会都正好能起到这个作用,在今年的物博会上,同样有这种让人“脑洞大开”的想法,令人眼前一亮。
比如现在热门的脑机接口,其实它就是一个将生物医药产业和物联网产业深度融合的典型场景。
本届物博会上,关于两个产业如何融合,微灵医疗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李骁健说:“我们前面做脑机接口更多关注医疗领域,后面持续地有更多的、比如人脑信息和网络的交流、和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交流,也可以更进一步增强人的智能,增强人的社会交互能力,这个可能也有助于人类未来的进化。”
在可预见的未来,脑机接口这种“进阶式”的人与物的连结方案,真的很有希望通过人机交互为身体受限者提供更自主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医疗、娱乐和工作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和效率提升。
李骁健还表示,未来通过脑机接口,可以实现对人整个身体的持续监测,也许可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如果身体出现异常,就可以通过主动治疗平台,通过脑机接口进行早期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在无锡的“465”产业体系中,物联网和生物医药刚好都属于四大地标产业集群之一,在这两个领域里,无锡既有技术和人才的积累,又有产业生态群的优势,如今新一轮“脑洞”想法已出现,而将想法落地成新质生产力,无锡大有可为。
在无锡,虽然生活在当下,却仿佛已沉浸在未来。
今年的物博会,泛在感知,智联未来,不虚此行。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中国集成电路“黄埔军校”,如今在走什么样的“芯”路(关键词:黄埔军校)
中国蓝莓的命运齿轮,被这家研究所拨动了(关键词:蓝莓)
阿满百香鸡大战紫燕百味鸡,为何选择南京(关键词:紫燕百味鸡)
无锡一个区,一年机器人产值50个亿(关键词:机器人)
擅长打造爆款的常州,有了新目标(关键词:爆款常州)
浙江非网红小县城,正在闷声发大财(关键词:浙江小县城)
- 扬州毛绒玩具卖家做跨境,靠一个创意狂赚美金(关键词:毛绒玩具)
- 如果不是苏州这个园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股可能要晚来两年(关键词:苏州园区)
中国版英伟达,在无锡设总部了(关键词:英伟达)
阿那亚入局,常熟狂飙(关键词:阿那亚)
药明生物,走向下一个波峰的路径依然清晰(关键词:药明生物)
昆山20连冠冷思考:挑战者在哪,从哪里超越(关键词:昆山挑战者)
从人才日到人才月,湖州到底还有多少惊喜(关键词:湖州惊喜)
复活的苏州,焦灼的东莞(关键词:东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