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到鹤岗的年轻人,TA们怎么样了?

非虚构写作者李颖迪带着这个疑问,踏上了三年的追踪之旅。她想要知道:“出走后,ta们是不是真的得到了期许中的自由。”

在追问中,她最终完成了《逃走的人》一书。上市以来,这本书持续位居豆瓣社会纪实榜第一,刻下属于我们这个倦怠时代的印记。

就像豆友@马戏团所说:
“这是这几年最贴合当下年轻人精神状况的书,他们自发做了社会实验,选择退出竞争,选择隐居,时代的问题已经显现,而答案还未出现。”


她写下这些年轻人们脱轨后的生活:
“在鹤岗,我见到的这些人似乎生长出某个新的自我,它决定脱离我们大多数人身处的那个社会——要求房子、教育、工作、自我都要增值,利用每分每秒产生价值,好像时刻在填写一张绩效考核表的社会。”

就像作家解玉军的评论:
“像被离心机甩出的水滴,这些原本被生活的滚轴挤压的人,离开了他的煎熬。逃离生产线,逃离门卫,逃离前台,逃离工位,逃离大城市……它逼问生命的意义,追问生存的目的。”


她记录下“出走的娜拉”的抵抗:
“她走出这一步,走向远方,要摆脱的是惯性多么强韧的旧秩序:那个没有声音的家庭,那张沙发和沉默寡言的父亲,交易一般的相亲和婚姻……她要走出的是整个旧秩序对她的判定和期望。”

就如随机波动的适野评论:
“读完后有一种平静的绝望。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宫二,她选择了一条女性少走的路,在茫茫大雪中练功,她存在的痕迹旋即被雪覆盖。但她来过,她活过,她坚持,也在不断反抗。”


她追问这些年轻人的抵抗和自我寻求:
“也许这些人正试图拒绝那种单调、聒噪的声音——某种单一主流的价值观,或是可以称得上老旧的、散发着幽幽陈腐气息的那种生活——工作,赚钱,成功,买房子,买大房子,结婚,生孩子,养孩子,然后自己垂垂老去。”

就像@土星记事的评论:
“比起逃避,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种消极的抵抗,而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于‘正常’世界的质问。”


这本书最终并未给出逃走的答案。但正如人类学学者袁长庚所说:“‘逃’,有时是故作决绝的牵绊,是看似毁弃的重建。在这场时代造就的游戏当中,规则、路径、方法、主张,无一明确,常常是还未声张就已经气馁。一切都尚未完成,甚至连写作本身都带有失败的气息。”

——“我确信这个文本的意义在于未来。”

本期荐阅:
李颖迪《逃走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