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15日 第 06 版)
新时代以来,作为重庆市高水平开放主阵地、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客厅,渝北区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贡献。
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市渝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7.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81.7亿元、同比增长17.1%;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的“飞机棉”、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胶囊内镜机器人,都是“渝北造”。
一项项成绩的背后,是渝北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发展动力的不断积聚。多年来,渝北区以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一视同仁对待经营主体,一诺千金兑现惠企政策,一网通办抓好政务服务,一以贯之做好企业帮扶,让企业办事更省心、投资更放心、经营更舒心。
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产业发展势头正劲。渝北区推出“签约即供地”“交地即交证”等审批改革举措,使项目规划用地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此外,为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渝北区成立汽车产业链专班,重点聚焦整车企业,与企业联合办公,手续并联审批,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对企业实行全链条、定制式、一站式服务,占地1200亩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创造了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渝北速度”,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一系列务实举措的支撑下,重庆每下线3台汽车,就有一台“渝北造”。
精细化服务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年来,渝北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定期邀请企业负责人列席区委常委会和开展季度恳谈、不定期入企恳谈的“三级”恳谈制度,深入了解企业诉求,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今年以来,已实地入企恳谈9786家次,收集诉求问题297件并全部办结。鼓励辖区内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助企贷”“政担合作”等方式,累计为小微企业融资超29.7亿元。提升信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通过“信易贷·渝惠融”平台,辖区内经营主体获得信用贷款2.72亿元。
此外,渝北区在商圈、园区投放了智慧政务终端,实现“全流程零人工干预”及“24小时不打烊”智能审批,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最快5分钟完成。分别在5个园区(开发区)设置“办事不出园”政务服务点,发布服务事项63项,配备专职帮代办人员,提供全程帮代办服务,推动园区事园区办、企业事就近办,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
良好的营商环境,加上厚实的产业基础,为企业孕育了发展沃土。当前,渝北区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0余家。今年1月至10月,全区新认定科技型企业107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11家,新增经营主体2.6万户、总量突破20万户。
经营主体活力十足,得益于渝北区在市场准入、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在市场准入方面,渝北区建立全面提升市场准入效能工作推进机制,在门户网站设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专栏,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信箱,畅通市场准入问题反馈渠道;定期排查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并跟踪督办整改。
在公共资源交易方面,渝北区对工程招标投标源头进行严格把控,对招标文件存在违规提高资质要求、增设业绩条件等隐性限制条件的,100%予以驳回;实行投资2000万元以下的工艺简单项目不设业绩条件的政策,保障市场充分竞争。同时,政府采购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在交易平台增加监管模块,对政策执行和合同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大力推广电子保函,今年1月至10月,开具电子保函金额达2462万元,有效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以来,渝北区与中国中车、中国商飞、中国物流、中国医药等央企开展广泛合作,中国电信旗下中电信翼金科技公司总部签约入驻渝北区仙桃数据谷,中广核清洁能源等项目落地渝北,央地合作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今年1月至9月,渝北区新签约招商项目42个,合同投资额超707亿元,其中20亿元及以上级项目17个,新增到位资金150亿元。
如今,在渝北区,事前主动服务、事中优化服务、事后跟踪服务已成为一套常规操作。未来,渝北区将努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优化总体设计,用务实举措全面激发市场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能,既能让本地企业放心投资、舒心经营,又能吸引远方客商共享机遇、共谋发展,为企业在渝北区茁壮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数据来源: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