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
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吃饱了没事干,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也许有人觉得这个问题太奇葩,充其量只是一个笑话;但事实上,当下的我们,尤其是二战结束后的欧美国家,就始终生活在这样一个“笑话”之中。
当代西方政治文化研究的大师级人物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早在1970年代就深刻思考了这个看似奇葩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新理论——“后物质主义”;他还在最新力作《文化的演化》中,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延伸。
所谓“后物质主义”,就是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后,人们从基本的物质需要中释放出来,价值观逐渐发生转变,并带来了一整套文化变迁,人们更注重自尊意识、自我表达、个体发展、生活质量和环保观念等非物质方面的需求。
说白了,就是有无数人吃饱了没事干,开始追求各种各样的精神生活。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整个人类社会层面上的体现,是人性需求的必然结果。
英格尔哈特的这个理论,就像一架人类社会的X光机;有了它,我们可以透视许多现代世界的复杂现象,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比如,人们经常能在公益广告中看到的“低碳生活”倡导,实际上就是“后物质主义”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这种环保观念甚至形成了“低碳党”,极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并向世界各国政府施压。
格蕾塔·通贝里
这样的生活方式本身并没有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环保观念却催生出了一些激进环保主义行为。例如,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几乎反对世界上一切温室气体排放,仿佛人类活着就是一种罪;一些环保分子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反反复复毫无逻辑地向世界名画上泼油漆。
再比如,伊斯兰世界之所以“反西方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经济水平差异,造成他们在价值观上与西方世界存在巨大落差,“后物质主义”那套东西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何不食肉糜”,因而越贫穷落后的地方,“反西方化”程度就越高,方式就越极端。
不过,极端的“反西方化”,同时也拒绝了西方仍然存在的“物质主义”,因而会导致自身更加贫穷。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越“反西方化”就越贫穷,越贫穷就越“反西方化”。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以宗教作为精神武器,所以在形式上反而与西方的“后物质主义”存在相似之处:“后物质主义”是吃饱了之后强迫人们追求“精神生活”,极端“反西方化”的伊斯兰社会是在还没吃饱的情况下,强迫人们追求另一种“精神生活”。
再比如,英国为什么脱欧?美国为什么发生“特朗普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后物质主义”畸形发展导致的“文化反冲”。由于“后物质主义”排斥工业,致使西方很大一部分工业产能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让西方社会自身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重新陷入“物质危机”。
另一方面,“后物质主义”现在极力倡导LGBT+等新奇文化,与非西方的比较原始的文化进行了“合谋”,他们里应外合,对传统的西方主流文明进行了夹击,对西方现有的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冲击。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自掘坟墓,自己挖坑,自己埋葬自己。如果任其发展,西方文明恐怕很快就会走向衰落。因而,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现象”,其实都是英美两国的自救行为。
总而言之,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看似极其简单,实则指出了当代西方社会最根本的变化,以及当下世界运行的底层机制。这对正在进入“后物质主义”时代的中国人而言,具有极大的警示意义。
英格尔哈特的理论,是对世界上种种现象最具解释力的理论之一,即使有人不同意他的观点,也无法绕开他的理论;他这本集大成之作《文化的演化》,更是我们了解世界动态和趋势的最佳参考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