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执政的第53年,北方尼泊尔地区的诸多部落与小国经常入侵大清边境,其中尤以廓尔喀这个小国气焰最为嚣张。
不但肆无忌惮地出兵挑衅大清,还大放厥词称清朝已是外强中干,中看不中用!
如此猖狂的冒犯惹恼了乾隆皇帝,随即下令出兵尼泊尔,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乾隆竟然选择在距离很远的黑龙江地区出兵,如此大费周折地舍近求远,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
乾隆作为清朝历史上极有名的帝王,向来是以“十全武功”自居。这十全武功,指的是乾隆在位期间,对边疆地区发动的十次平判战争,而这其中的第十次,就是反击廓尔喀之战。
当年来自北方的女真部族,跨过山海关,建立了大清王朝 ,开数百年之盛世。 而其他的北方部族也跟在其后蠢蠢欲动,尼泊尔地区的部落就曾多次对清朝发起入侵,其中尤以廓尔喀的侵扰最为猖狂。
这廓尔喀是什么来头?雍正时期的尼泊尔地区,散落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部落,廓尔就是其西北部中的一个。
原本这些部落中有三个部族,年年向大清进贡,成为大清的藩属国,但到了乾隆时期,廓尔喀部落统一其它部落建立了“廓尔喀王国”,也就是如今的尼泊尔,从此也中断了和清朝的往来。
尼泊尔总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但80%是山区,人口只有两千多万,是个物资匮乏的贫穷小国。
这样的国家,最容易为了物资而和邻国起争端。
由于尼泊尔和清朝交界,所以廓尔喀人和藏民时有往来。藏民没有铸造钱币的技术,而廓尔喀人恰恰擅长铸造。
于是藏民便将把银子交给廓尔喀人,他们负责把银子铸成银币,藏民则付他们手工费。一方付钱一方干活,本来是相安无事。
但是,进入廓尔喀统一时期之后,贫困的生活环境让廓尔喀人打起了歪主意。
他们先是在银币里面掺铜和铝,用这种“表面功夫”克扣藏民的银子,后来更是变本加厉。
廓尔喀国文化不发达,国民却还挺有“经济头脑”。他们竟然自立“新规”:规定藏民使用的银币只能由由廓尔喀统一发行,且1枚新银币兑换2枚旧银币。
如此明目张胆的经济剥削,引起藏民的不满,遭到了西藏高层的坚决反对。
一计不成,廓尔喀人却没消停,又开始打起了“土地”的主意。
廓尔喀人无中生有地宣称:与尼泊尔接壤的聂拉木、济咙两个地区原本是属于他们的,应当要归还给他们。
面对这种连“韩国棒子”都直呼内行的言论,藏民自然不会理睬。但廓尔喀人也不打算藏着掖着了,他们撕下面具,准备用武力入侵西藏。
乾隆53年即1788年,廓尔喀人以“藏民卖给他们的食盐中掺有土,而且还擅自提高尼泊尔货物的税收”为由入侵西藏 。
这一战,廓尔喀出兵3000人。而清朝这边,有清军500人,藏兵1600人,台站兵1300人。双方人数相当,但别说清朝这边的士兵不是精兵,纵是精兵3000,在廓尔喀面前也不够看的。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廓尔喀士兵的战力。
廓尔喀人自小在山多地少的艰苦环境中生活,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和强悍的性格。虽然他们个子不高,但是能吃苦,勇猛且冷静,尤其擅长山地战和近身肉搏。
在十九世纪初英国人入侵尼泊尔时,廓尔喀兵曾让英军吃瘪,也因此被英国人看中,后来就成了英国人征战四方的王牌雇佣兵团。在一战和二战中,廓尔喀士兵在战场上的表现,纵是德军、日军见了都得寒毛直竖。
至今,廓尔喀都是世界雇佣兵的来源地,他们的士兵有着“兵王”之称,其所佩戴的“廓尔喀军刀”是世界十大名刀之一,传闻这军刀一出鞘,就必须得见血。
所以,廓尔喀虽是小国,但战力却不低,绝对不是清朝这边的三千人马能抵挡的。向西藏发动进攻之后,廓尔喀很快占领了聂拉木、济咙、宗喀宗。
消息随即传到朝廷这边。
一个小小的廓尔喀竟然妄想骑在大清朝的头上?乾隆皇帝得知后大为恼怒,随即下令,派遣成都将军鄂辉、福都统佛智、四川提督成德等率三千绿营兵支援西藏。
然而出兵廓尔喀,却没有乾隆想的那么容易。
因为廓尔喀位于中原西南方,和西藏之间还隔着喜马拉雅山脉,因此交通落后,路途艰难。莫说是人数众多的军队,纵是一个人翻山越岭地爬过去都难上加难,何况军队还要拖着马驴粮草。
如此行军,大为不便。
因此等到军队跋山涉水赶到前线时,廓尔喀军早已将那里的领土洗劫一空。
而清军也没能赶上和廓尔喀交战,因为当地的驻藏大臣胆小怕事,居然私底下和廓尔喀达成了和解,条件就是每年给廓尔喀300个元宝,算是“保护费”,所以清军赶到前廓尔喀已经撤兵。
如此一来,带兵支援的鄂辉等三个将领便无仗可打,而且他们所带领的兵马有限,不可能长驱直入地去追击廓尔喀。
于是三个将领便进入了一种进则不利退则无功的尴尬处境中,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三人眼见要无功而返,居然动起歪脑筋,跟乾隆玩起了小把戏。
他们向乾隆禀报称:在军队的英勇作战下,敌军被打退,收复了失地,大扬我大清国威!
三人回京后更是邀功请赏,白捡了一个便宜。
虽然此时的乾隆已是八十高龄,但这种妄图瞒天过海的小伎俩又怎么能瞒得过他的眼睛?他只是不想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
乾隆明面上虽封赏了这群“有功”之臣,暗地里却开始对驻扎西藏的大清官员进行了大调整,该撤销的撤销,该降职的降职,该处理的处理。
从这次出兵也能看得出来,到了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功”之时,清朝的军力已经在和平日子中被消磨了不少,整体战力已经开始下降。
且绿营将领的举动已经透出点不忠的意味,真跟廓尔喀打起来,恐怕胜败难料。
不过,清朝可不止绿营这点战力。常言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在乾隆眼中,廓尔喀顶多算只蚂蚁。
二、
乾隆本以为一番调整能保证西藏边境的安宁,没想到廓尔喀很快又挑起了事端。
第二年,廓尔喀又派人来索要元宝,由于乾隆已对驻藏官员做了调整,新官不管旧事,之前与廓尔喀的协议他们自然是概不认账。
不过,为了尽量不引起战事,驻藏官员还是给了廓尔喀150个元宝,并告诉廓尔喀使者:就这150个元宝,你们爱要不要,以后也不会再给了,恕不奉陪。
已经习惯了巧取豪夺的廓尔喀人一看就不乐意了,于是他们再次出兵。
这一次廓尔喀人入侵的距离更广,约1000公里。以廓尔喀战力,驻藏守军又如何挡得了。
这回廓尔喀人更加猖狂,他们对藏民进行大肆烧杀劫掠行为,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廓尔喀人还攻占了佛教圣地札什伦布寺,年仅10岁的七世班禅额尔德尼在部下的护送下落荒而。廓尔喀人把这里的贵重宝物洗劫一空,不仅金银佛像被抢,甚至连乾隆皇帝册封班禅的金册也被抢去了。
乾隆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但这也终于让他下定了决心,不惜重兵也要铲除这廓尔喀之患。
这次乾隆没有让四川的绿营兵出击,这也是当然的,上一次的出兵已经让他无法相信这些人。
这一回,乾隆谨慎地派出了自己的两名大将:福康安和海兰察。
福康安是谁?他就是电视剧《还珠格格》里尔康的原型,也是乾隆最器重的将领,战功赫赫,乾隆一生中的几次重大战役,福康安都有参与。
福康安时任两广总督,刚刚平定了林爽文叛乱,不同于忠诚度可疑的四川绿营兵,能平定叛乱的福康安,其所率领的军队是有着很强的战力的。
而另一名将领海兰察,亦是深受乾隆器重的猛将,平定林爽文叛乱就有他的一份功劳。他后来病逝被恩准入祀昭忠祠,原本按规定是阵亡者方有此待遇,但乾隆却为海兰察破了例,御准海兰察加恩入祀,位列紫光阁功臣,可见乾隆对海兰察的器重与厚爱。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乾隆任命福康安为大将军,率领一万七千大军火速进藏。
但仅仅是这番部署,还不能让乾隆真正放心。他还布置了一把“杀手锏”——他命作为副统帅的海兰察,从黑龙江地区调集了1500名索伦兵前去参战。
从黑龙江到西藏,几乎绕了大半个中国,乾隆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功夫,大老远地从黑龙江调集索伦兵参战呢?乾隆的做法还是很高明的。
原因也并不复杂:因为索伦兵的战力非比寻常!
都知道清军入关前,八旗兵是非常能打的,但是随着清王朝的建立,天下大局稳定,过惯了安逸日子的清军,战力亦随之下滑。
但有一支军队却是一个绝对的例外,那就是活跃在东北黑龙江地区的索伦兵。
索伦兵主要是由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族的同胞组成,他们生活在高寒山林地带,与尼泊尔附近的环境、地形非常的相似。
索伦兵常在山林之中用弓箭射杀猎物,骑马追逐野兔,个个性格强悍,攻击力强大。而且他们心思单纯,耿直忠诚,打起仗更是奋勇争先,悍不畏死,大有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之气概!
调索伦兵对付廓尔喀兵,正是再合适不过。
在清朝的军界中,索伦兵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历任皇帝眼中无可争议的战场“定心丸”,备受器重。
自康熙年间起,清王朝就在黑龙江选拔索伦部族的精壮,进行高强度的骑射训练,以备朝廷之用。
而索伦兵也一直保持着严格的训练。每逢初冬时节,黑龙江将军会举行大规模的围猎,以此模拟实战,保持索伦兵的实战水准。
有这样的苦心打磨,也无怪乎当内地许多八旗劲旅日益腐化之时,“索伦八旗”却仍旧是清军里骁勇善战的生力军。
事实上,此番出兵廓尔喀的清军副统帅海兰察,就是索伦兵出身的。
廓尔喀兵之强,主要是其强大的冷兵器搏杀能力。而这一点,也恰恰是索伦兵的“强项”。
连乾隆皇帝都不得不赞叹,索伦兵“人甚健壮,强健敏捷”,论忠勇作战,“盛京之兵亦不敌索伦兵”。
甚至为了强化索伦兵的冷兵器作战能力,乾隆还曾下令收回索伦八旗的各式火器,严令索伦兵日常“以弓箭猎兽”。
显然在乾隆眼中,索伦兵无疑就是大清的“特种兵”!
廓尔喀虽是小国,但廓尔喀兵战力却不低,要击败廓尔喀,就必须硬碰硬。
而在这场关乎西南边陲安全的大战里,乾隆调集的1500名索伦战士,正是清军里最强硬的铁拳。
出动两名爱将,更不远万里调来“特种兵”,可见乾隆这回是铁了心,要将廓尔喀这只蚂蚁给掐死。
三、
从黑龙江到达西藏,纵是急行军也要半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乾隆皇帝要做的是先将朝野上下的“喊打声”给压住。
福康安就曾多次上书提议出击,但乾隆每次都是嘱咐他不可怒而出击,任他廓尔喀如何猖狂都要先沉住气,务必要等索伦兵到达再一举进攻。
乾隆五十七年即1792年,索伦兵在长途跋涉后终于到达拉萨地区,他们没有休息便立刻投入战斗,在福康安的指挥下跟廓尔喀的精锐硬碰硬。
首次交战,索伦兵便让廓尔喀军见识了什么叫神兵天降。索伦兵勇猛杀敌,在冲锋中击杀了4000多名廓尔喀兵,几乎是将廓尔喀的精锐一次性给打残了。
清朝大军很快就收复了被廓尔喀抢走的济咙等地,并将廓尔喀人赶出了大清的领土。但为了彻底降服廓尔喀,福康安继续带领大军翻越喜马拉雅山,直接攻入廓尔喀境内。
在之后几个月的作战中,前线最苦的仗,最难打的关口,经常是索伦兵顶在前面冲的。
特别是攻占帕郎口和利底山的艰苦战役里,这些来自黑龙江大地的索伦战士,在南亚山脉崎岖的道路上,一次次赤着脚发起冲锋,甚至“两足肿烂”了都决不后退!
清军一路打下来可谓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距离廓尔喀首都不到十公里的地方,廓尔喀国王仓皇逃跑,只留下一个王叔抵御清军。
但在如此形势下,廓尔喀军又如何还能与清军抗衡?无力抵抗的廓尔喀最终表示愿意投降,且答应送回之前在西藏抢掠的财物,还承诺永远不再进攻西藏。
福康安接受了廓尔喀的投降,并让其成为清朝的藩属国,五年一次向清朝进贡,此后西藏和廓尔喀之间再无事端。
廓尔喀战役,可算是让廓尔喀彻底领教了大清的国威。但清朝的牺牲也十分沉重:一万七千清军仅剩5000多人,副统帅海兰察因在战中受伤而重病,于战后去世。
而冲锋陷阵的1500名索伦兵,几乎全部牺牲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其中包括阿满泰、墨尔根宝等将领,忠骨埋青山。
这场战争不仅捍卫了西南的国防安全,更巩固了清朝对西藏的合法主权。而它的胜利,是以索伦兵为代表,以上万名中国各族军队团结一致、浴血奋战打出来的。
虽然牺牲沉重,但索伦兵向来忠诚为国,不惧牺牲。
在康乾盛世的时代里,面对西南西北的各场战事,哪里军情危急,哪里就有索伦兵。不管是在藏地还是北疆,几乎都能看到浴血奋战的索伦兵。
索伦兵几乎已成了大清朝廷的消防队,每遇紧急战况,必调用索伦兵,索伦兵的足迹踏遍了中原大地。
回过头来看,虽然当时乾隆已是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但他调动索伦兵不远万里出征廓尔喀,又能沉得住气等到他们到达才同意出击,不可谓不高明!
历史学家也指出:廓尔喀战役,非是廓尔喀兵不强,乃是他们碰上了更强的索伦兵!
廓尔喀兵固然是雇佣兵中的传奇“兵王”,但索伦兵更是我中华的天威神兵。
1962年印度妄图入侵中国,我军展开自卫反击战。当时印军中也有从英国手里继承过来的廓尔喀兵连队,但解放军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打得印军不得不降,他们出动的廓尔喀兵也难敌我军。
可见,只要吾辈继承先辈保家卫国的勇猛精神,外邦蛮夷又岂敢犯我中华!
编者简介: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微信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今日人物志”,一起探讨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