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陈独秀都是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风云人物,他们并不属于同一代人,陈独秀出生于1879年,而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两人整整相差14岁。
但是在同样的人生理想下,为了振兴中华,救百姓于水火,毛泽东和陈独秀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神交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这场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以其独到的政治见解和扎实的文学功底赢得了各界的赞誉,也成为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大批有志青年的偶像,受到众多青年学生的追捧。
1915年9月15日,秉承“新青年要身体强壮,斩尽做官发财思想,自力创造幸福,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的宗旨,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该杂志发表了大量批判旧教育摧残青年身心健康的文章,提出了关于新青年的一系列标准。一时间,《新青年》风靡大江南北,成为青年必读书之一,在人们中间传阅,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员。
1917年3月,此时还身在湖南长沙的毛泽东将自己撰写的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投到《新青年》。这篇署名为“二十八画生”的文章以其畅快淋漓的文风和逻辑严密的章法引起了陈独秀的关注,特别是毛泽东对于体育的独到见解,让陈独秀是大为赞赏,于是毫不犹豫地将这篇文章全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
毛泽东在同新民学会会员张昆弟、蔡和森的交谈中,曾对尚未谋面的陈独秀作出这样的评价:
“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
1911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并取得成功。受此影响,陈独秀已经不满足于对抽象“民主”的追求,而转变为对具体的俄国式革命的向往,开始大量学习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逐步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演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与此同时,毛泽东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思考,他的思想也发生了重要转变。特别是陈独秀给毛泽东带来的影响,更是其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说,没有陈独秀,毛泽东还会局限在湖南长沙这个地方,做他的小学校长。
毛泽东在回忆建党初期的经历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创办《湘江评论》,成为当时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他以此为阵地,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文章,宣扬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还推动了旨在摆脱湖南军阀统治的“驱张运动”的开展。尤其是《民众的大联合》这篇文章,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毛泽东这个名字也开始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
1920年1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一文,对于湖南青年学生予以高度肯定,
“我们奋斗不过的精神,已渐渐在一班可爱的青年身上复活了”
1920年11月,毛泽东在陈独秀的直接领导下,在长沙创建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后来毛泽东在填写自己的入党时间时,写的就是1920年。自此之后,毛泽东正式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终生没有改变。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陈独秀,毛泽东后来也许能走上革命道路,但一不会有这么顺利,二不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开展各项工作,成绩出众,多次受到陈独秀的表扬。在中共“三大”报告中,陈独秀点名批评了上海、北京、湖北等地的工作,但唯独表扬了湖南。他说:“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湖南几乎所有拥有三万人以上的工会都在我们控制之下。”这无疑是对毛泽东领导才能的高度肯定。
在中共“三大”上,陈独秀再次被选为中央局委员长,在陈独秀的提议下,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局秘书,成为中央核心领导成员之一。此后,毛泽东作为陈独秀的重要助手,与之共同负责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开启了两人合作的最佳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毛泽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在汪精卫的提议下,他又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刊物《政治周报》。在中共党内,毛泽东主要负责农民工作,并根据湖南农民的经验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书,提出要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激进的土地政策和大力组织农民。
然而这篇文章中的观点遭到陈独秀的反对,拒绝在党中央机关报刊上进行发表。
1927年,“八七会议”后,陈独秀被停止各项职务。1929年,中央政治局作出《开除陈独秀党籍的决议》。1932年10月,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直至1937年8月才被释放。1942年5月在四川江津病逝,享年64岁。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指出:
“陈独秀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创造了党,有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