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在为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不朽功勋的同时,还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关心百姓、关心战士,一直都将人民的事放在首位。

陈毅几乎没有对群众或者战士发脾气,但令人意外的是有一次一位战士向他敬礼,并说了句:“陈司令好!”陈毅却紧皱眉头,说:“你叫错了,丢掉一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位战士应该怎么叫陈毅呢?

陈毅:人民群众是“重生亲父母”

陈毅一生为人民群众战斗和服务,始终将人民当成“重生亲父母”一般爱戴。

1936年,在赣南3年游击战争期间,陈毅深深感受到没有粮食吃的困难。但在这一恶劣情况下,军队却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帮助,正是有了他们的舍命相助,军队才能坚持下去,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为了表达对人民的热爱和崇敬之情,陈毅写下一首名为《赣南游击词》的诗作。

在陈毅心中,人民群众的支援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更是党组织和军队的“再生父母”,想要保持革命军队的先进性和战斗力,那么务必要依赖于人民群众。也正是因为陈毅有这种思想,他才会对人民群众有那么深厚的感情。

据一名老兵回忆说:“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陈老总和粟裕将军为了不给当地的老百姓增添麻烦,他们一直住在一个老乡家的偏房里。当时他们在祁蒙山的休整时间虽然很短,但军队和当地百姓鱼水情深……”至今,祁蒙山仍流传着陈毅和粟裕与启蒙老百姓亲密无间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经常提醒自己不能忘本,那么什么叫“不忘本”呢?在主持上海工作期间,陈毅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解释什么叫“不忘本”。

1949年5月,陈毅率领第三野战军的战士们进驻上海。在进上海之前,他为了不影响上海市民的正常生活,曾这样对战士们说:

“我们虽然叫野战军,但进了城就不能再‘野’了,要给上海市民留下一个好印象。我们进城后不能进老百姓的家,如果要睡觉就在大马路上睡。记得,不能打扰老百姓!”

就这样,为了不影响市民的生活,陈毅带领解放军睡马路;为了保持市内的整洁,他又下令不让部队的骡马、车辆和炊事班的战士们进城……

在接管上海的构成中国,陈毅首先强调的就是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他说:“要先解决棚户区的吃水、用电、修马路等问题,这些事刻不容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带领解放军战士为不打扰人民而露宿街头,为改善人民生活而日夜奔走,这不仅仅是他对人民群众的爱护,更是他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陈毅这一举动,也令上海人民更加坚定对共产党的信任和信心。

除此之外,在接管上海之前,陈毅还对接管干部们说:“我们要在工作人员的质量和工作态度上,选一个高的标准,以此来考察我们市政府全体工作人员,首先就从我开始!”

陈毅说到做到,以身作则,他整天穿着一身推了色的旧军装,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他的影响下,接管上海的工作人员所到之处,克己奉公,严守纪律,从未出现过贪污腐败的现象。

在1949年7月的一次抗洪救灾中,陈毅拄着拐杖趟水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抗洪,之后又和救援人员一起踩着泥泞赶到洪灾现场指挥救灾工作。一些工作人员见到陈毅这样,不由得感慨:“之前国民党官僚架子大,根本不将我们放在眼里,现在共产党接管人员不但平等对待每个人,还和我们一起泡在水里抢财产,这是一件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

陈毅在总结接管工作时则说:“这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它象征着新中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彻头彻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为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党和军队的杰出领导者,但他一生淡泊名利,总是将成功归功于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上。他说:“个人实在是太渺小了,党群才是万能的。”他始终对人民群众心存敬畏和感激,始终相信和靠谱群众的力量,始终没有忘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新中国成立后,在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时候,陈毅在介绍淮海战役情况是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演讲时也回忆了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和贡献。

陈毅在讲到渡江战役时说:

“你们不知道在渡江前做了多少准备,用了多少力量,克服了多大的困难?渡江的解放军战士大多是北方人,他们不识水性,坐船也会晕船,想要在船上作战更是难上加难,那么要怎么解决这个困难呢?我们最终依靠的还是老百姓,我们请当地老百姓想办法,请他们当先生,帮助解放军练习上船下船、摆渡撑船等技能。正是因为有老百姓的智慧和热情,才将解放军顺利送过江,将革命推向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隔20多年,陈毅仍记挂“李黑头”

陈毅不仅关心人民群众,还十分关心身边的战士们

1963年春,时任副总理的陈毅陪同各国驻华使节前往黄山游览,回来的路上在南陵休息了两个小时。陈毅在询问了南陵的农业生产情况、鼓励县委要将当地的农业搞上去后,又问了句:“你们这里有一位李黑头,现在生活怎么样了?”

陈毅这句话令在场的县委同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家都不知道县里还有这样一个人,李黑头是谁呢?

原来李黑头是20年前跟在陈毅身边的一位侦察战士,他的真名叫李世兴。那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情,一次陈毅在听了关于敌军情况的汇报后,想要抓一个伪军,从他们口中了解日军的情况。

李世兴听后说:“黑头日军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如果想要,我去帮你抓一个来!”陈毅听后哈哈大笑,幽默地说:“那你也是黑头了?不然怎么那么容易抓住呢?”从这以后,陈毅经常叫李世兴为“李黑头”,他也多了一个“李黑头”的外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如今提及,陈毅还能记得这么清楚,甚至没有忘记李世兴家的住址,这也令在场的县委同志感到十分震惊。当陈毅离开南陵后,县委同志连忙派人前往桂镇乡牧家亭,去打听李世兴的情况。

不久后,县委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李世兴本人,当他得知陈毅还记得自己的时候,一时间感慨万千,眼眶都红了。李世兴还和大家谈起自己和陈毅之间的事情。

李世兴第一次见到陈毅是在1934年,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在陈毅身边工作。李世兴在老革命李小毛的带领下从家乡来到江西,参加了红军。在一次行军途中,有一位首长听到李世兴的口音不是江西人,便感兴趣地问他:“小鬼,你是哪里人啊?我听你的口音不像是江西的,是哪个带你来的?”

李世兴回答道:“回首长的话,我是南陵人,是李小毛带我走上革命的!”由于李世兴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李小毛了,便向这位首长问起他的下落。李小毛是一位老革命,首长也是知道他的,但首长的回答却令李世兴瞬间呆愣在原地。

原来李小毛已经牺牲了,李世兴听后不敢相信,当即在原地嚎啕大哭。首长则一边摸着李世兴的头,一边安慰道:“干革命哪有不牺牲的?你就不要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首长是这样讲的,但李世兴还是能从他的说话的嗓音中听出哽咽。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反应过来了,没错,这位首长就是之后大名鼎鼎的陈毅元帅。

又有一次,部队正在打靶,陈毅前来参视察,他看到李世兴的枪响后前面的靶子瞬间倒地,便高兴地说:“小鬼,你这打得很不错嘛!”李世兴毕竟年轻气盛,他随口回答道:“我不举枪就算了,只要一举枪就要打中目标!”

李世兴狂妄的口吻引起了陈毅的好奇,他说:“那你再打一枪给我看看。”然后举着望远镜看向李世兴即将射击的靶子。枪响后,靶子再次倒地,陈毅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说:“你打的是什么部位?”李世兴回答道:“头部!”陈毅高兴地笑了。

1934年秋,中央红军开始第五次反“围剿”。这天,李世兴突然听到班长在叹气,连说:“不得了,不得了!”李世兴连忙问他:“班长,你这是怎么了?发生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了?”班长说:“首长受伤了,部队又要转移……”

李世兴不知道班长口中的首长是谁,但他心想既然部队都要转移了,那抬着走就是了,便主动说:“班长,我申请去抬首长!”班长点头同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李世兴走到那位负伤的首长面前的时候,才发现对方是和自己有多面之缘的首长。陈毅的腿部受了重伤,而且因为当时情况比较紧张不肯让他们抬着移动,还对要抬他的战士们说:“要是抬担架的话,咱们走得太慢了,被敌人抓去可是要被砍脑袋的!”

李世兴连忙说:“就算是被砍脑袋,也要将首长您给抬出去!”说完便和另一位战士抬起就走。在运送伤员的途中,李世兴终于知道这位首长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毅司令员。

不久后,红军开始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陈毅则因为受伤而被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李世兴因表现突出也被留在江西,此后便在陈毅身边工作,当一名侦察员。

从1934年到1943年,李世兴在陈毅身边整整9年时间,他是怎样出生入死战斗在陈毅身边的,他没有讲。他始终记在心里的是陈毅怎样将他从死亡线上就回来的事情……

1943年3月,李世兴在战斗中受了很重的伤,医生经过几天几夜的抢救也没见好转,几乎快要不行了,当时战士们还为李世兴准备好了棺材。当战士们提议给李世兴装棺的时候,陈毅不同意,他要求医生继续抢救,他甚至说:“就算是死了你也要给我治上半个月!”

当时正是日军对我苏中根据地发动空前规模大“扫荡”之际,战士们都在紧张的备战当中。在这一情况下陈毅下令要尽全力抢救李世兴,从这里足以看出他对战士的关心和爱护。最终在陈毅的坚持下,李世兴这才转危为安。

李世兴病愈后,由于身体太过虚弱不适合再做侦查工作,于是陈毅将他调到新四军第七师。从这以后,李世兴再也没有见过陈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战士喊陈毅“陈司令”,陈毅:丢掉一个字

1946年,由于有美方的周旋,国共双方再次迎来合作,并签订停战协定。除此之外,还成立了由我方代表、国军代表和美方代表组成的军调三人小组。

3月1日上午,陈毅乘坐美方飞机抵达济南。济南军调小组三方代表和王耀武早已在机场等候多时,准备迎接陈毅。当时,陈毅对一名战士的一个小细节令他终身难忘,也令他意识到国民党为何会输得那么彻底。

陈毅下飞机后,勤务员敬礼并说:“陈司令好!”陈毅听了这个称呼后紧皱眉头,然后纠正道:“你叫错了,丢掉一个字。”

见勤务员一脸疑惑地看向自己,陈毅说:“你叫我司令员,不能叫司令,一字之差,意义却大不相同。我们都是员,你是勤务员,我是司令员,咱们都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王耀武刚好在迎接的队伍中,他听了陈毅的话,不由得感慨道:

“之前就知道共产党里是没有官的,最初还有一个‘副官’,不过没多久就被取消了。没想到他们都以‘员’称呼自己。反观我们国民党,每个都争做官,恨不得自己比其他人的职务更高,这就是国共两党最大的差别啊……”

王耀武说得没错,正是因为我党领导人都将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不争权夺利,这才能革命到底。新中国成立后,陈毅也是如此的。

1950年,陈毅的父母从四川赶到上海,看望20多年没有见的儿子。陈毅看到饱经风霜的父母也是非常高兴的,随后让妻子张茜安排父母住下。平时陈毅和张茜的工作都很忙,没空陪父母参观,后来好不容易才抽出一个周日陪父母参观。

然而陈父生性好动,在家里闲不住,他想到侄子也在上海工作,便给侄子打去电话,让他陪他们去游览上海的风光。侄子每次接到伯父的电话都会向单位请半天假,还悄悄叫陈毅的秘书备好车。陈父和侄子约好:“千万不能让陈毅他们知道了,一定要保密行动!”就这样,伯侄俩一连玩了三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第四个周六,伯侄俩约好要去海边玩,谁曾想中午陈毅突然给堂弟打去电话,让他下午不要再请假耽误工作,还邀请他下班后到家里吃晚饭。晚饭后,陈毅严肃地说:

“有些话我不得不讲,上海刚刚解放,社会还很不安定,一批批特务都冲着我来。他们抓不到我,就会冲着我的亲人下手,你们瞒着我外出是不对的,不仅给警卫人员增添烦恼,万一被特务抓住怎么办?”

最后陈毅对父母说:“你们也要遵守纪律,这样吧,我们来个约法三章,第一不能随便动用公车;第二不要随便借用我的名义外出办私事;第三没有特别的事情,就不要随意外出。”

陈父一边听一边笑着说:“那我们只好遵命了,但你那第三条太厉害了,我们刚到这里实在是不习惯,我在老家多自在啊,四川的茶馆是最自由的天地……”

在陈毅的“约法三章”下,陈父陈母在上海住了三个多月,后来由于儿子儿媳实在是太忙了,他们为了不给孩子们增添麻烦,便主动要求回老家生活。陈毅送别父母时,还幽默且认真地说:“你们回去了,之后还能随时来。但这次‘约法三章’的前两条是不能改的,毕竟是对儿子工作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子莫若父,从这以后,陈毅的父亲便严格要求自己,从未违反过陈毅制定的“三条规定”。

陈毅“赶”岳父走

陈毅对父亲如此,对岳父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前,张茜的父亲在汉口打工,一直住在一间小破房子里。新中国成立后,中南军政委员会的秘书长张执一知道这件事后,连忙交代工作人员一定为老人找一个住处。

陈毅得知这件事后,连忙给张执一打去电话:“很感谢你对我岳父的关心,但我不能接受这个好意。我陈毅不能搞这个特殊,请不要害我去做检讨啊!”后来在陈毅的一再坚持下,张父一直住在原来的简陋小屋内。

新中国成立初期,岳父来到上海看望女儿,也在陈毅家住下了。住了一阵子后,陈毅担心这样影响不好:现在刚刚解放,国家还在实行供给制,干部吃的穿的用的都由国家供给,如今家里多一个人,那么国家就要多一份负担,这不是明摆着占国家的便宜吗……

陈毅考虑到自己是国家的领导干部,不能带头“占国家的便宜”,便想让岳父早点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陈毅找到妻子说:“你也知道我们现在实行的是供给制,吃的用的都有规定,你父亲在这里住久了,要影响国家收入的,还是让他早点回去吧?”张茜也是一名干部,她能理解陈毅的想法,便点点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也同意。”

当陈毅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岳父最初是很不理解的,他认为自己的女婿是市长,自己吃女婿家的饭和国家又有什么关系?他有些生气地说:“好啊,女婿当了大官就开始摆官架子了,现在连我吃几顿饭都不行了。如今还要把我赶走,真是无情无义啊!”

陈毅一听有些着急了,连忙和张茜一起做父亲的工作。在两人一番解释下,岳父的态度有所好转,陈毅见状接着说:

“我知道您老人家是爱护、关心我们,但我身为上海市的市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带一个好头,成为手下人的榜样。如果我带头徇私的话,岂不是带坏了风气?那还如何做榜样?如果我工作做的不好,您老人家脸上也无光,您说是吧?”

岳父听了陈毅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点头称是。第二天一大早,岳父就高高兴兴的回老家去了,直到他失去自理能力后,陈毅才派人将他接到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对自己也是非常严格的,他虽然身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但全家人一直住在中南海的几间普通平房内,一个很小的套间是陈毅的办公室和卧室;他平时穿得也格外朴素,除了外出参加活动或者开会外,夏天总是一身旧布衣,冬天则是一身灯芯绒罩衣,袖口处还打着补丁。

陈毅还不允许子女们享受任何特殊的待遇,在生活上也严格要求子女不能当纨绔子弟,从小就要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而且身体力行,给孩子们做榜样。陈毅家还有一个这样的规定,老大穿新衣服,老二穿旧衣服,老三穿补过的衣服,老四则穿破衣服。一件衣服能让好几个孩子穿,能穿好几年。

当孩子们对父亲的严格有怨言的时候,陈毅常常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孩子们心悦诚服,受益匪浅。陈毅在给孩子们的信中是这样说的:“我作为父亲,总是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品德的人,这点心事,老是放不下……

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病去世,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