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铁路作为要求极高的重大工程,一点质量的瑕疵就可能会给重大事故埋下隐患。但一些施工单位却为了利益,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一旦曝光又大事化小,最终不了了之。
11月12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 发文,曝光了合新铁路多家施工单位为节省成本,以次充好,违规将“三元乙丙橡胶弹性垫层”偷换为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的“再生胶仿制品”,这些仿冒品性能远低于设计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报道发出后,涉事的皖赣铁路安徽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作为代建单位,对报道高度重视,初步查实报道中的“弹性垫层”系施工单位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中标企业自行采购物资,招标程序合法,所有手续齐全,目前正在抽样检测。
这种甩锅的做法明显是大事化小的典型做法,对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11月14日,经济参考报调查室主任王文志和高级记者程子龙前往现场进行追访,但没想到在中铁七局的施工现场竟遭到对方工作人员的围攻。
知情人提供的画面显示,王文志手部受伤,有擦伤和血迹。身上衣服有不少泥土,疑似在打斗中倒地,另外据称记者手机被抢夺,事后失联。
更令人气愤的是,面对记者的镜头,一名穿着西装,自称是现场负责人的男子大方承认手机是他扣的,人是他下属打的。并且十分嚣张地说“我逮到人(记者)了,我逮到现场了,我能让你走吗?”
面对新华社记者,对自己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明目张胆,如此嚣张的行为令人不得不质疑他的身份。但截至目前为止,各方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有记者致电安徽省公安厅宣传处,工作人员回应称“不清楚”,随即挂断电话。涉事单位中铁七局未做任何回应,目前两名去现场的记者联系不上,只有所在报社回应称目前两名记者暂时是安全的,已经将相关情况进行了上报。
一方是新华社记者,有法律赋予的舆论监督权,另一方是央企,关乎着工程的质量和高铁安全。在相关问题被摆到桌面上之后,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去解决发现问题的人,这样的思维和做法,竟然出现在一个国家重大的项目上,发生在一个央企身上,让人难以相信。
2023年,山东莱荣高铁项目有分包商举报工程存在偷工减料,此后经媒体介入报道后,上级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最终调查结论是工程符合设计要求,举报者系和承包商经济纠纷而故意报复。
最终以设计变更、施工管理、工程分包等方面存在问题,对10几名负责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和处分了之。
但这次被媒体曝光的“以次充好”,弹性垫层肉眼可见的“一割就开”,一拉就断。如果没有媒体介入,埋入地下后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对于这样明显的问题,即便媒体报道后,各方的态度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似乎“毫不在意”。
对记者严防死守,甚至采取暴力驱赶,这就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态度。如果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高度重视”,又何惧记者的采访?到底谁在给他们撑腰,让他们对记者敢如此放肆?
围攻殴打记者,这件事绝不能轻轻放过。一个不愿意接受媒体监督的工程,无论说的多么动听,都无法让人放心。严惩打人者的同时,也需要深挖后面的“保护伞”,更要彻底搞清这条高铁工程,到底还有多少见不得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