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当时
民族体育项目知多少?
今天介绍黑龙江代表团参加的
表演项目“抢枢” 竞赛项目民族式摔跤
1
抢枢
“抢枢”是勤劳、勇敢的鄂温克族群众同自然界搏击中流传下来的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游戏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抢枢”器材
在鄂温克语中,抢枢叫“枢体能”。抢枢中的“枢”在鄂温克语中是“销子”之意,是指游牧民族所使用的勒勒车的车轴上固定车轮的木制卡销。“体能”在鄂温克语中是“抢”的意思。鄂温克人将日常游牧、狩猎过程中的快速奔跑、接力、摔跤等众多技能融于一身,以独特的方式形成了“抢枢”运动,深受鄂温克族群众的喜爱,同时也为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群众所接受,通过“抢枢”运动,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鄂温克族“抢枢”
“抢枢”运动强度大、争夺激烈,是一项集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身的竞技体育类项目。抢枢中所用的器材有一根枢和一套勒勒车的轮轴。比赛双方队员共5人以上,身着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服装进行抢枢比赛。双方运动员在藏枢区、前锋区、中锋区、后卫区、车轮区内以合理的技术动作,战术配合依次接力完成寻枢、传枢、接枢、持枢、击轮五个阶段比赛即为一局,以得分多者为胜。这项运动通过锻炼运动员的耐性和抢枢的技巧性,从而增强运动员的挑战意识、对抗意识、灵活应对能力,使运动员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完善,达到抢枢的最佳效果。
2
民族式摔跤
摔跤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摔跤的雏形——角力。民族式摔跤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郁。自1953年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摔跤就成为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
民族式摔跤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时因地因习俗而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摔跤都有着本民族的特色和自己的规则,这项运动也成为了各民族群众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传统体育活动,虽然历史悠久,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民族式摔跤包括搏克(蒙古族式摔跤)、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绊跤(满族、回族式摔跤)以及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六个跤种。
01
搏克(蒙古族式摔跤)
比赛设团体赛和个人赛,团体赛采用三人轮赛制。个人赛为单淘汰制。运动员均不分体重级别,两人相遇以一跤定胜负。胜负的标准为在比赛中,先倒地或膝关节及其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为负。
运动员一般穿着有金属铆钉镶边皮制的“卓得戈”(跤衣)、“班泽勒”(跤裤)、“策日布格”(彩带)、“淘术”(套裤)、“果特勒”(蒙古靴或马靴)和“布苏勒”(皮制腰带)。
02
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
双方运动员必须先抓好对方腰带,裁判员发令后,比赛即开始。在比赛中,运动员双手均不得离开对方的腰带去抓握对方的其他部位。运动员可以用扛、勾、绊脚等动作将对方摔倒(肩胛骨着地,侧身着地或臀着地)为胜。比赛不分年龄,按体重分为52公斤、62公斤、74公斤、87公斤、87公斤以上五个级别。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
03
格(彝族式摔跤)
运动员双手从两侧抓住对方腰带,通过抱腰、抱单腿、过背、穿腿、夹臂翻等技术动作应用,将对方摔倒为胜。按体重分为52公斤、62公斤、74公斤、87公斤、87公斤以上五个级别。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
04
北嘎(藏族式摔跤)
北噶比赛在平坦松软的草地或摔跤垫上均可进行。比赛时,运动员应着跤衣,按规定系好腰带。双方运动员必须按要求双手抓好对方腰带(可一手在前,一手在后,或双手在对方背后握抱),仅靠腰臂之力提起对方将其旋转摔倒,忌用脚绊或蹬踹对方。进攻者膝先着地,则判进攻无效。运动员肩、背、腰、臀、头、髋、体侧的任一部位着地即为负。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将北噶列为竞赛项目。
05
绊跤(满族、回族式摔跤)
双方运动员身着摔跤衣,在10×10米的比赛场地上互摔,以把对手摔倒为胜,并根据动作质量得1分、2分或3分,每场比赛三回合,每回合3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以三回合中得分多者为胜。如未到比赛终止时间,而一方已超过对手10分,则超过10分者为胜。按体重分为56公斤、65公斤、75公斤、90公斤、90公斤以上五个级别。
06
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
类似于蒙古族式,但又有不同。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上身赤裸,下身穿紧身运动短裤(不得遮盖膝关节),赤足。比赛双方相对弯腰,一方右手抓住对方腰带,左手抓住对方系在腿上的腿绳,进行较量。比赛中一方膝(含膝)以上的身体任一部位触地即为负。按体重分为52公斤、62公斤、74公斤、87公斤、87公斤以上五个级别。
部分内容来源于国家民委
编辑丨陈佳玉 校对丨王子铜
责编丨呼立明 总编丨丛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