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钛媒体APP持续关注光伏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的多元化投资经营布局,也曾预测该公司将在绿醇领域有“大动作”(氢基能源“突围赛”,绿色甲醇走向台前)。果不其然,在8月下旬与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政府签订总投资近70亿的风光氢储制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后,10月底又爆出与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签署了生物甲醇的长期承购协议。
加上此前着重布局的氢能,和市场传闻将要投资的储能,隆基当前的经营策略早已不同于往日业内对其“专注主业”的印象。但在光伏主业陷入大幅亏损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发展这些一拥而上且短期内难以取得可观收益的“副业”,也成了一大难题。
第二曲线之忧
在2020年之前的光伏行业起落浮沉中,隆基绿能一直被认为是聚焦主业的典范,不投房地产、不搞半导体,甚至连持有下游电站也比较谨慎,主要的大手笔投资、研发投入、并购都在光伏主材制造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推动“单晶硅革命”中成为硅片新王、收购乐叶光伏进军组件完成一体化布局等。聚焦主业也为隆基带来了相应的回报,不仅顺利渡过了2018年531新政后的行业寒冬,公司营收也从2012年上市首个财年不到20亿增长到了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破千亿的规模。
2021年之前,虽然隆基也浅尝辄止地试水过其他业务,但始终没有投入更多精力、资源。不过,在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理念和增长速度为之一变,除了风电、光伏这种已经走上正轨的新兴新能源产业外,新型储能、氢能、新一代核能等“未来产业”也有被推向风口之势。而“光储融合”“绿电+绿氢”等以往更多在理念层面推演的绿色未来路线图,也纷纷加速落地。
在那个时间节点,已成气候的风电、光伏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布局新赛道被视为明智之举。对于光伏企业来说,普遍更倾向于投资亲缘性更强、基础更好的新型储能,但隆基却走了另一条“非主流”之路。
2021年,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表示,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三年来已形成了技术积累,将加大力度进行氢能产业化布局。当年4月,隆基氢能在无锡建厂,10月首台碱性电解槽下线。此后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发展,隆基氢能在2023年这个“氢能大年”取得突破,产能达到2.5GW,年营业额突破1亿元,成为电解槽多个细分品类的翘楚。氢能业务也成了隆基五大业务板块中唯一的非光伏业务,第二曲线之位一度坐实。
不过,氢能业务投入大、见效慢,始终没能探索出完善的盈利模式,多数企业也都是“赔本赚未来”。但出乎意料的是,2024年氢能行业骤然降温,行业开工、招投标变少,积累了产能、项目的企业经营业绩愈发难看,隆基在主业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氢能“副业”也举步维艰,不仅市场传言其在集团内部遭受质疑,更有氢能公司内部出现“派系斗争”导致核心骨干出走的消息被爆出。今年至今,隆基氢能在招投标方面都难以看到亮眼成绩。
此前,隆基配合氢能第二曲线已经开始广泛布局氢基能源应用场景。绿氢与绿色二氧化碳耦合可以产生绿色甲醇,这一新兴赛道在去年备受投资市场瞩目。今年上半年,隆基新投资成立了至少五家生物质公司,依托其绿碳产出与绿氢配合加码绿醇业务,也如上文所述开始正式签单运作。但绿醇本身也尚无有效盈利模式,再考虑到绿氢本身都面临困境,这一方向的难题恐怕更多。而且,隆基入局绿醇的时机并不算太好,虽然马士基仍然在积极寻求绿醇签单,但这家公司同样在今年放弃了此前确定的“All in 绿醇”战略,转而大规模采购LNG双燃料船实行多头落子。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相关事件可能导致前期大规模上马的绿醇产能面临投产后找不到买家的窘境,将极大程度影响绿醇产业的发展速度。
市场千变万化,氢能发展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恐怕超出了隆基此前预期,重新选择第二曲线也被提上了议程。
谁能带来收益?
高度承压的主业也是隆基不得不重新考虑“副业”选择的原因。
今年前三季度,受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隆基绿能营业收入585.93亿元,同比下降37.73%;净亏损高达65.05亿元,盈利水平同比下降155.62%,成为光伏行业“亏损王”。而且,公司资产减值还会持续,海外市场前途未明,总负债超过900亿,坏账风险也同样不小。再加上主业上全面押注的BC技术也需要持续输血,隆基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在此情况下,也难以再向增长前景未知的绿氢绿醇持续增加投入。
当然,作为在手资金最多、行业积累最深、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光伏企业,隆基应该不会轻易放弃氢能和泛氢基能源的布局,但根据李振国近期的表述,第二曲线之位恐怕要“换人”了。
在此前市场盛传的“北京交流讲话纪要”中,李振国曾提及,公司此前将氢能视为第二曲线,但现在看暂时不成立,氢能的发展要比预期更慢。未来,光伏储能融合应用方面的业务可能会被提升为第二曲线,氢能则调整为第三曲线。虽然目前隆基官方渠道并未确证要投资储能,但钛媒体APP也发现,近一年来,隆基的子公司也不乏与易事特等企业签订储能领域业务合作协议的案例。
实际上,光伏公司之所以更倾向选择储能作为新赛道布局方向,也是因为“光伏+储能”融合发展的模式早就有过探索论证,企业的资源积累更多、推进起来更容易,阳光电源、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光伏头部企业早在2010年代就已深入布局,将“副业”做得有声有色,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近年来也纷纷加码储能,并对投资者表示计划将储能打造为第二曲线。从结果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相对较好、韧性相对较强的企业,如阳光电源、阿特斯,储能在其业绩贡献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与隆基同为老牌光伏主材企业的阿特斯,今年前三季度“意外”成为主材“盈利之王”,其储能业务三季度的出货量和单位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该公司也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储能板块为公司三季度整体业绩作出了突出贡献”。
的确,仅从投资回报的速度和投入产出比角度考量,储能可能仍是光伏企业最“有利可图”的“副业”。兜兜转转,隆基也还是回到了这个选项上。不过,储能与光伏行业的产业发展路径十分相似,在“卷产能”“卷价格”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年以来,国内储能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很多未成气候的储能厂商生产已经举步维艰,整个行业与光伏一样面临着“大洗牌”。
在此背景下,李振国在上述“交流纪要”中也明确表示,隆基不会做储能电芯制造业务,目前更多是计划与储能领域优质企业合作,或者通过资本运作来布局。如果接下来隆基真的官宣投资储能,这种方式也应该更能减轻资金负担。
不过,如果隆基的业务进一步覆盖到光伏、绿氢、绿醇、储能等多个领域,如何平衡这么大的摊子也是问题,好的情况下,主业副业发展有序,待到穿越周期后形成泛新能源领域一体布局,公司进一步壮大;但如果光伏主业元气受损,副业又迟迟不见起色,那么隆基的重回增长之路恐怕将越来越难走。(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