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隧发展的过程中,行业的资深专家们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一群领航者,以其睿智与经验,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技术成果,助力中国桥梁走向辉煌。他们的远见卓识及对于事业的不懈追求,已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为促进桥梁与隧道工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推广前沿的技术理念,由《桥梁》杂志社主办的2024桥隧技术发展“大师”报告会于11日10日上午举行。《桥梁》杂志编委会副理事长、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前主席、同济大学教授葛耀君和《桥梁》杂志编委会副主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李亚东共同主持该场报告会。
葛耀君
李亚东
精彩报告
群策群力 共促新跨越
多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及业内知名专家围绕桥梁的安全耐久、工业化建造、关键构件创新、改扩建技术以及隧道建设的数字维度、桥隧工程的测绘遥感技术等前沿议题,以较为独特的视角,展开交流与探讨,合力为参会者奉献了一场凝聚智慧的学术盛宴,为推动桥隧工程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思路及解决方案,给交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场报告 观点提炼
王太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
《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提升》
从桥梁总量、重大工程、世界排名等维度介绍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梳理我国发生的桥梁典型重大事故及其原因教训,概括总结我国危桥改造阶段历程及成效,对进一步提升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水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深入系统解读,相信对广大从业者进一步提高对桥梁安全耐久水平的认识,落实好抓建设、重管养、防风险、优治理、促创新、强保障等要求有很大帮助。
崔冰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首席专家
《轻、强、韧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及其工业化建造技术》
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因具有独特技术经济优势而被广泛采用,40 余年来的发展和应用表明:受混凝土材料性能和特性、钢混界面间连接性能、建造工艺等因素制约,其自重难以降低、结构整体性能难以提升,跨越能力难以向上提升。报告提出了两种有效降低结构自重、提升结构综合性能方法和理论,通过材料-结构-建造一体化融合创新,实现了钢混组合结构向 轻、强、韧和工业化建造方向的突破,使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具备了千米级跨越能力和更广泛的适用性,有力推动了钢混组合结构桥梁跨越式发展。
王仁贵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靖皋大桥结构体系和关键构件创新》
结合张靖皋大桥的建设条件和功能要求,介绍如何通过新型结构体系和关键构件创新支撑桥梁跨越能力提升,并通过对未来大桥的智慧管养的顶层设计获得更加优越的桥梁服役性能,使桥梁更健康、更安全和更长寿。
徐升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桥梁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钢桁加劲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与创新》
提出了新型钢桁加劲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理念,阐述了针对不同场地条件采用转体法和悬臂挂篮现浇法施工的设计特点,以工程实例的形式对铁路、公路桥梁进行了总体设计与施工方案介绍,研究了加劲钢桁不同线形的受力性能、界面节点构造的耐久性设计构造以及内力调整构造,确保钢桁结构能充分发挥加劲作用,实现了新型组合桥梁结构的经济合理和耐用性。
蒋树屏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
《隧道建设决策中的数字维度与意义》
隧道建设决策涉及到投资效益、项目规模、技术水平等要素,大量有关数据得以应用。报告将以往项目决策产生的诸多数据进行归纳、提炼、挪用,形成有价值的“数字维度”,并介绍“隧道长度与海拔高度”“地下立交与公园面积“水下隧道与城市GDP”的分析意义。
周良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
《城市桥梁快速改扩建及品质提升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面临更新的问题,其中包括桥梁结构。我国桥梁结构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大量的桥梁建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量的增加,亟待对这些桥梁进行改扩建和性能提升,使其适应城市的发展。该报告分城市桥梁快速改扩建和高架路品质提升技术两部分。首先,介绍城市桥梁快速化的改扩建技术,包括桥梁的快速拆除,桥梁拓宽的结构研究,以及在不中断交通下的桥梁拓宽。随后以上海市内环高架工程为例,介绍城市桥梁品质提升技术,从智慧化、空间利用和品质提升3个方面,分享城市桥梁更新的理念,并详细介绍上海内环高架路年轻化改造工程中采用的品质提升技术。
史海欧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负责人、资深总工程师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设计和创新》
城市轨道桥梁工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城市建筑属性,轨道交通桥梁的设计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发展关系密切,需做到与周边土地的城市建筑、交通、环境交融为一体,体现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甚至成为地标性建筑。目前,绿色城市的发展,也对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报告将结合国内多座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建设的实践,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创新进行介绍,并提出树立桥梁创新设计理念。
陈楚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特聘专家
《桥隧工程测绘遥感技术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引擎,正在推动桥梁、隧道工程迈向高质量发展。报告聚焦大数据时代桥隧工程数智建造的需求,重点介绍了北斗卫星、高分卫星、无人机,及激光扫描、机器视觉、水平定向钻等空-天-地-深测绘遥感技术,展现了数字感知技术全面赋能桥梁、隧道建设、养护与管理,支撑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创新实践。
于松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基础设施项目的ESE评价理论与方法》
报告提出了一种评价新思维——ESE评价理论与方法,即通过数据具有ESE(经济-社会-环境)三性影响这一新认识,构建了一个ESE空间直角坐标系,并以此表征基础设施项目所有业务场景。在此ESE三维立体空间中,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被分成“八种四类”,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量化计算,并实现了立体的可视化表达。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照片
创新没有终点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专家们几个小时的金玉良言,醍醐灌顶,让同行们收获颇丰。该场报告会还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创新依然是桥隧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加速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工业化在工程中的应用,努力攻克核心技术难关,才能使中国的桥梁与隧道工程始终位居世界前列,并能涌现出更多的“大师”,让科技之路灿若星河。
本刊记者 / 陈晖
美编 / 赵雯
审校 / 廖玲 李天颖 裴小吟
联系人:李天颖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552183635
稿件投递
联系人:裴小吟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264041120
联系人:黎伯阳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010-64282959-503
联系人:穆玉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8910480043
喜欢请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