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清朝,相信大多数人首先想到是半世纪的屈辱史。晚清的官场确实无比黑暗,但总有少数异类仍在苦苦支撑着这个没落的王朝,希望可以拯救国家和百姓。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位就是晚清时期出名的硬汉,他为了抵抗沙俄入侵的步伐,不惜以身犯险,用血肉之躯挡住洋人的炮口,以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他就是程德全。
程德全生于1860年,四川云阳县人氏,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是个秀才,靠着在私塾教学,勉强维持着家里的生计。陈德全成年后,为了改善家中生活,选择离开故土,前往京城求学。
程德全起先的仕途并不顺畅,眼见靠科举晋身无望,他便把研究东北局势和沙俄,作为自己的突破口。也就是说,他打算成为沙俄问题专家,以此来谋得一份良差。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友人介绍,程德全在京城遇到黑龙江将军寿山,一番交谈后,寿山对他的学问非常赏识,聘请他进入幕府。程德全由此才跻身官场,虽然只是个不入流的幕宾。
沙俄趁着八国联军侵华,撕毁原来的条约,向齐齐哈尔进军。清军一路败退,根本无力抵抗。寿山命令程德全赶赴前线监军,阻挡俄军的进攻。这个是自杀性的任务,同时也是个巨大的机会。
程德全眼见清军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士气,都远不及俄军,只得向朝廷请求议和,朝廷便任命他作为代表,主持与俄军的谈判。8月22日,程德全三次前往俄军营地,要求俄军停止前进,但都被拒绝。
此时俄军已经逼近齐齐哈尔,准备攻城。程德全情急之中,拔刀准备自刎。俄方代表不愿担上逼死清朝使者的罪名,只好答应不用武力攻城,不杀害中国百姓。
程德全赶紧回到城里,安排百姓撤离。可是没想到,俄军翻译姜某竟然谎称城内有埋伏,说程德全的的议和,其实是欺骗俄军的手段。俄军当即架起大炮,准备炮轰城池。
程德全见势不妙,立即来到俄军阵前,要求俄军遵守诺言。但沙俄将领根本不愿多听程德全的解释,下令向城里开炮。眼看城里百姓就要遭殃,程德全不顾一切地冲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炮口。他向俄军喊道,要开炮就先打死我。
俄军被程德全的疯狂举动给震慑住了,这么不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还真没见过。俄军同意了他的要求,没有向城里炮击。为了让俄军安心,程德全主动留在俄军营中做人质,使百姓得以安全撤离。
程德全的大胆举动,反而赢得了俄国人的钦佩,想让他当黑龙江将军。东北民众对程德全感恩戴德,也希望他能出任此职务,连俄国大使都在慈禧面前说他好话。朝廷见状便任命他为直隶知州,四年后又越级提拔为黑龙江将军。
从一个穷得吃不上饭的书生,到封疆大吏,仅用了五年,程德全不是举人,又没有战功,全凭着一腔舍身为民的热血,实属满清官场的异类。更主要的原因是,清朝官场都害怕与俄国人打交道,只有程德全能够不顾自身安危,与贪婪的俄国人周旋。
辛亥革命时,程德全已经是江苏巡抚,他又是第一个表示赞同革命,与满清决裂的封疆大吏。有趣的是,程德全听说革命总是要搞点破坏的,于是他亲自拿了根竹杆,把江苏巡抚衙门上的几片瓦给捅了下来。以此来表示自己革命了。
从各个方面来讲,程德全与腐朽的满清官场都有很大不同。他是因为保护百姓,才有机会投身官场。这么多年来,他亲眼见证了满清的黑暗,对这个王朝的毁灭丝毫不感到意外。
革命一起,程德全率先投奔革命阵营,这样的选择完全符合他的处事风格和为官初衷。江苏各界对程德全的义举,纷纷表示赞同,推举他为督军,掌管全省的军政力量,与其他各省共襄革命大业。
清廷退位后,程德全由于其特殊身份,一直在为南北两方进行调停。但是各方的勾心斗角和政局的混乱,让程德全感到心力交瘁,逐渐萌生了退隐的念头。
二次革命时,南北方的冲突终于演变成武装斗争,程德全辞去全部职务,闭门念佛,远离了政坛。1930年,程德全病逝,享年70岁,安葬在曾经的江苏巡抚所在地苏州。
【参考文献:《清史稿》、《程德全全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