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苏北一带的乡村,都注重父母的葬礼,甚于生前的孝敬。凡亲友们都赶过去吊孝,以示哀悼。
一个村子里的人,不管你是谁,或有无旧隙,都要无条件地去帮忙。其丧礼的形式繁琐多杂,隆而重之矣。
以前村里人有谁去逝了,大都在死者生前,早已置办好了棺材和寿衣。殷实的人家,棺木能存放好多年,而且每年都要涂上一层漆。老人一旦咽气后,家中的长子,就立于木橙之上,手里握着一杆枰,口呼家中夭亡子女的名子,去给亡魂指路。声音凄惨悲痛,接着全家人开始恸哭,这时全村人都知道某某老人过世了。
村里有老年人死后,要在家中停丧七天。一般人家也就三天,容亲友们吊唁完后再出殡。次日一早,就讣告四方亲朋,以白纸手写丧柬,其格式一般是:
殁父丧帖,面写讣窀,陈丧写告窀,如下:
不孝逆天祝延我
父某号君享年XX岁,痛于X月曰X时寿终正寝,泣卜于X月X日归葬。祖茔预于X日启门治丧,至哀此讣闻。
孤子XXX泣血嵇颡,率齐期孙XX技泪拜,期服兄(弟)统期服侄XXX顿首拜。
殁母丧帖式:
不孝逆天祝延我
家慈母X太君享年XX岁,痛于X月日X时寿终内寝,泣卜于X月X曰归葬。祖莹预于Ⅹ日启门治丧,谊属至戚哀此讣闻。
哀子XX泣X血嵇颡X。
若是继母,在母字上添一继子即可。
陈丧写告窀,新丧写讣窀。凡写执事单,借名为是,孝子居庐不便称呼。若写孤哀子,又于签上的称呼不符。借名便于称呼,若借期服之人,系新則于称呼人,名子上例注一期字就行。陈丧已出服者不加注,若无借名,就只写孝子。
凡見女家人称姻亲,泛亲称眷。内兄弟侄,对于姑夫、姐夫、妹夫亦称眷。老亲称表,世谊称世,演谊称演,两闻襟称亚。如若孝子有前母在,不论主丧为谁,抑或前后母所生,皆需写慈命或待慈孤哀子。凡其母死父在称哀子;父死母在称孤子,父母双亡称孤哀子。若死者年过六七十岁以上,則写寿终,陈丧则写上寿终已久。伯、叔无子系孤身者,旁支有可承继之人,则由侄子主期丧事,可写嗣子主其丧。
出殡的人家,大门外要扎纸幡,横幅要用特大号毛笔写上‘’当大事‘’三个大字悬于大门外,两边帖上丧联。挽父、挽母,挽父母双亡,其内容也各不相同。供桌的前面则写上一大‘’奠‘字,还有灵堂联,吊堂联,款宾联等四五个大孝棚联,都有其专用丧联,(以后专写一篇丧联散文)。以前写丧联的人,都是些解放前的老先生,功力老到,有二王笔势,我小时候现场观其运笔走势,受益匪浅。
人过世后第二天晚上,全家人,沾点亲带点故的,西邻东舍会集在一起。由二人抬一桶米汤,孙子打幡条,孝子持勺子,在通往坟地方向沿途浇汤。据说是给沿途鬼魂施粥,以求出殡时,沿途的鬼魂不予刁难,亡魂则平安到达坟地入土为安。
出殡的当天,八方亲友前来吊祭,车水马龙。唢呐声声,鼓乐殷殷,哭声沸扬。凡至亲必须哭到灵前,一般亲友在灵棚之内行礼即可,礼毕有跪棚者叩谢送出。吊孝者要置办三样东西:幛子,供品,押供礼。幛子名为奠祭死者的,实则是为了死者的家人。扯上一块布料,那时没布票也很难买着,约一米长度,正好做一条裤子或一件褂子。那会乡下可穷了,吃不饱饭很平常,能有一件象样的衣服穿,就很精神了。一些有钱的亲戚为了显摆炫耀,则置办些花绿被面,阔调又神气,令人啧啧称赞,艳慕不己。
祭供说起来也有讲究,未成婚或结婚不久的闺女婿,孙子婿脸面娇贵,置办些五鸡供,三鲜供,既好看又实惠;侄女婿,外孙女婿,关系疏远了一些,则置办一些糖供,或仙桃寿果,琳琅满目,既便宜又美观。一般关系不近的人,則置办些荤供。这极简单,买上几根油条,加上斤把肥猪油即可。置办好的祭供,就得抬着去。
平常难得出门的乡下人,本就无尊贵可言,这时也装得斯文高雅起来,迈着八步姗姗而来。到了丧事主家,先在礼薄上交接祭品。收礼台上执事者,在礼单上逐项写明:祭幛一幅,质地名称,祭供一桌,押供礼若干元。押供礼不赊帐交现金,五角起价,一元、二元不等。那会二元钱得现在的百元钱还不止呢。有一些发了横财气壮如牛的亲戚,甩手就是伍元也不稀罕,赢得现场一片喝彩声。其实,那会儿的亲朋好友,交礼时都很谨慎,事前都协商好了,取得一致意见,大都是五角至一元钱左右,至亲二元封顶。不然你交三元,我赌气交伍元,礼交得多神气十足满脸得意状。交礼少的人不是滋味顿显吝啬。由此,亲戚之间就难免会发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的也不乏其例。我那时碰到这种事,就躲得远远的,的确有点怕。
出殡前一天的傍晚,唢呐班前面吹奏,邻居帮忙者,抬着纸牛纸马,纸轿纸人纸钱,到村子西边十字路口上焚烧,说是给死者‘’送盘缠‘’,亡者的子女,跟在众人后边边喊:‘’爹‘’或‘’娘‘’拾钱哦,待一大堆纸品点燃后,一队长龙围着绕三圈儿,大哭而回!
上篇完下篇更精彩,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