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丽丽 明天出版社

本文约4400,预计9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热门图书选题,但市场上多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方法类书籍,难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儿童读者,又能引领他们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欢喜的森林》将古老的神话转化为孩子们能够共鸣的童话故事,不仅获得了小读者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还入选了“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2024桂冠童书“百强名单”等多个图书榜单,成绩一路欢喜!

无论是最近家装、服饰行业中“新中式”风格的流行,还是今年央视春晚中《年锦》《山河诗长安》等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节目的出圈,都体现着国人对国风国潮的文化之美和艺术之美的喜爱和认可。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人们重新回望传统,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独具中国特色的美的力量,在一种更为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美学魅力。

同样,在教育领域,学校和家长也都非常重视孩子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各种古诗文的诵读和记忆方法、古诗词的赏析宝典漫天飞,结果却往往使孩子陷于机械枯燥的背诵中,难以真正提起兴趣,不能真正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家长更是陷入了焦虑和迷茫。

作为童书编辑,既要倾听时代的声音,捕捉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又要面对少儿读者,为他们提供有趣又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如何引领当下的孩子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觉得首先作品要贴合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审美特点,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而童话这种故事性强、想象力丰富、趣味性足的体裁是最合适的形式之一。

其次是要把孩子当下的现代生活与古代文化连接起来,用现代童话的形式来把传统文化中那些有趣的故事因素进行融合贯通,找到与当下孩子的成长经历之间的链接点,也就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童话诠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新理解

在这一选题思路之下,我策划编辑过一套“童话山海经”系列,这套作品中故事的“酵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山海经》中那些具有传承价值的、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魂魄的元素,作者以现代童话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理念,把当代中国儿童的现实生活巧妙地融入童话的幻想之中,把当下与传统、古典与现代、现实与虚构融为一体,写出一个个新故事。这套书在出版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奖项,累计销量也达百万册。

那么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能不能再从其他相对“冷门”的著作中,找到类似《哈利·波特》《魔戒》那样能引起儿童阅读兴趣、充满奇异幻想、从中可以感受古人大开脑洞的奇幻想象的故事因素呢?有没有其他更有趣、更多元地引领孩子亲近传统文化的方式呢?于是“童话中国”系列这一选题思路应运而生。

该系列约请了原创儿童文学领域的数位优秀童话作家,他们用不同风格的童话作品来诠释各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创新,从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寻找那些遗留在岁月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珍珠,重新串联编织,以当代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赵卯卯老师创作的《欢喜的森林》是“童话中国”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卯卯老师是一位极具天赋的童话作家。写童话真的是一件需要天赋的事,不是每个人在成年之后,还能像孩子一样拥有自由出入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作家写的童话,都能在孩子的心里创造奇迹。卯卯老师的童话具有一种毛茸茸的质感,它们很轻,但当被那些故事和文字轻抚过的时候,心灵能感到一种放松和熨帖,获得一种治愈感。她的《我的,我的》有一种毫不费力就能催人泪下的能力,《我和我最好朋友的森林手账》中的故事,比如《月光巴士》,又有一种类似安房直子童话的空灵。

对于一个编辑来说,能遇到一位同频共振的作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和赵卯卯老师约稿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对文学创作的想法非常一致。当我把“童话中国”的选题思路跟卯卯老师交流后,卯卯老师说自己正在尝试的一个创作方向正是把中国古代的一些神话元素用现代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2024年的夏天,我们遇到了《欢喜的森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喜的森林》

作者:赵卯卯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作品中的欢喜是一个生活在现代城市里的女孩,热爱晨风、阳光、森林和鸟鸣,有着丰盈的内心,但却无人理解,她只能孤独地封闭了自我。直到有一天,她来到森林边的姥姥家,姥姥带着她解锁了森林中一个又一个秘密:从铜锁上跳出来的小狐狸、神秘的月光盐田、会飞的雷电、变成白鸟的小鞋子、锻造星星的山谷……在对大自然和万物的探索中,欢喜找回了生命中的那些美好,治愈了自我,重新打开了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断打磨精益求精

《欢喜的森林》的初稿完成度非常高,整部童话带着中国现实、中国想象、中国味道相融相织的质感。

自古以来,文学作品中就不乏对山林的想象。山林与世隔绝的幽远让人生发出无垠的遐思,自然万物有灵蕴藏的道性与神性,都令人向往。卯卯老师从瑰丽的传统文化故事中汲取创作灵感,选取优秀经典古籍中记载的奇闻轶事片段,以适宜儿童理解和喜欢的表达手法,创造性转化出月光盐、白鸟鞋、金蝶扑火等精奇的意象。如月光盐的故事是受《酉阳杂俎》中记载的“月满则如积雪,味甘”的陆盐故事启发,会变成白鸟飞翔的小鞋子的灵感来自于《宣室志》。作品以充满诗意的表达和丰沛灵动的想象,帮助孩子重新捡拾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老故事,构建儿童的民族文化记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妙用,给当代孩子一个“可记忆的中国”。

拿到初稿后我一气读完,欲罢不能,这部童话虽然只有几万字,却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能和孩子当下的成长关联起来,是一部能治愈孩子,也能治愈成人的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觉得初稿中唯一的遗憾是开头和结尾的处理。初稿开头对欢喜进入森林前在现实世界面临的精神困境的描写较为匆忙,只是简单地说妈妈突然决定搬家导致欢喜封闭了自我,没有细致地呈现出这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女孩内心情绪的变化。当下城市中孩子的童年成长是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让更多孩子远离自然、失去伙伴和群体性游戏;互联网的兴起,让儿童进入虚拟世界,逐渐失去了与真实世界互动和连接的机会;巨大的学业压力、父母的过度“鸡娃”,让孩子的童年被焦虑的情绪所笼罩。

我跟卯卯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母亲,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现实的困顿和焦虑,我们沟通了对于当下孩子成长现状的诸多想法,我希望卯卯老师能把作品开头欢喜在现实世界中的这部分加强一下,把欢喜丰盈又孤独的内心呈现出来。

初稿中,故事的结尾,欢喜停留在了山林的童话世界中。可是,我太喜欢、太心疼欢喜了,我希望她在森林中被治愈后,能重新回归现实世界,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走出成长困境,重新积蓄力量面对真实的人生。而且,这样处理使得整部作品从现实开端,进入童话世界,再回归现实,把童话与孩子现实世界的成长呼应了起来。

卯卯老师接受了我的建议。我们两人都认为,每个孩子的内心都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森林,美好、细腻、柔软,有时又汹涌澎湃,里面蕴藏着能给童年生命带来滋养的根性力量。但是,他们的森林不被理解、不被看见、不被认可,他们丢失了他们的森林。我和卯卯老师决定,写好欢喜,用欢喜的故事送给每个孩子一座童年的森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森林充满了秘密,万物皆有灵性。孩子们可以跟随主人公欢喜的足迹,一点点探索森林的秘密和大自然的法则。久居山林的姥姥让欢喜明白了很多事情需要等待,要采集到甘甜的月光盐,必须要等月满之时;“山林的秘密不可说,因为它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探索,去经历。”“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永远属于某一个人的。”我也希望,森林用自己的故事,告诉现在的孩子们成长中必须要明白的道理。

《欢喜的森林》虽然是一部小小的童话作品,但童话故事“可以为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和心理调节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童话可以引导孩子“郑重其事地对待生存的忧虑和困境,毫不回避地直面它们”。(《童话的魅力》,布鲁诺·贝特尔海姆著)。

正如评论家李浩老师所说,赵卯卯通过这个故事给予读者们的这片森林具有小小的“疗愈性”,它让我们更为强烈地感受着生命可能的、更可能的美好和美妙,它唤醒着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的心寻找到可以“诗意地栖居”的安妥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交媒体点燃口碑

《欢喜的森林》最开始的名字叫“我的秘密森林”,后来我跟卯卯老师商定改为“欢喜的森林”。我想,这个书名有两重寓意:一是这座森林是女孩欢喜的,是治愈了欢喜的森林;二是这座森林充满了“欢喜”,它能把每个孩子童年的“小欢喜”还给孩子。

书中的插图是由巴鲁老师绘制的。巴鲁老师是我们从小红书上发现的一位年轻的“90后”插画师。约图的时候,临近春节,小红书平台上许多年轻人喜欢的新国潮插画师的插画衍生品非常受欢迎,当时刷到了巴鲁老师画的又潮又萌的钟馗插图,一下就喜欢上了。发给巴鲁老师书稿后,她也非常喜欢《欢喜的森林》这个童话,于是书中的欢喜、姥姥、小狐狸、风狸,神秘的月光盐田、星星山谷,在巴鲁老师的笔下一一鲜活地浮现在了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喜的森林》出版后,我把书寄给很多前辈和师友,把我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喜欢分享给他们,也忐忑地等待着他们的评价。每收到一段好评,我都欣喜地跟卯卯老师一起分享,为我们的“欢喜”受夸奖一起欢喜。

《欢喜的森林》入选了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中国好书”9月好书榜、探照灯童书榜8月十大儿童文学作品、2024桂冠童书“百强名单”、《中华读书报》9月月度好书、《出版商务周报》9月价值新书榜、好书品读月度童书榜(8月)、2024年9月百道好书榜、蒲公英童书榜10月好书。我和卯卯老师说,“我们的‘欢喜’一路欢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红书上有一位读者发布了一篇读书“笔记”,把《欢喜的森林》称为“中国的宫崎骏童话”,我突然想起我非常喜欢和尊敬的一位评论家——陆梅老师在年初发表的文章《怎样让儿童文学成为重建生活的文学》。陆梅老师在文中提到了她超级认同的宫崎骏的儿童文学观:“对人类的存在进行严厉批判的文学,告诉人们‘没办法,人类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和这样的文学不同,儿童文学告诉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是太好了’。为孩子们送去‘活着真好,好好活着’这样的加油声,我认为是儿童文学诞生的基本契机。”所以,我希望《欢喜的森林》也能成为帮助孩子“重建生活”的儿童文学作品。

“那是个美好的午后,蝉声覆盖山林,山风在老房子的前廊里奔跑,偶尔几声鸟鸣传来,就像落在湖中的石子,让山林泛起一圈圈涟漪。”《欢喜的森林》也会像一粒石子,在孩子们成长中无数个孤独、迷茫、疲惫的时刻,落入他们的童年记忆和童年想象,泛起层层涟漪。

2024童书销售新玩法交流会

11月16日,相约上海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