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遭分尸,死于“偏爱”,背后竟是亲情的丧失与冷暴力的深渊
好选择
2024-11-14 16:17江苏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碗柜里藏着父亲的尸体,这个家,早已被仇恨和冷漠撕裂。”
小赵的手几乎停在门把手上,眼前的这一幕让她的世界瞬间崩塌。
那个曾经给她讲故事、送她糖果的父亲,竟然被切成了四百多块,藏在了她熟悉的碗柜里。
这是一个家庭的彻底崩溃,是多年来压抑、冷漠与仇恨的爆发。
1
小赵这天心情不错,提着食物去看望父亲老赵。
她一边小声嘟囔着“爸又不在家,真是的”,一边打开厨房的碗柜,准备把饭菜搁进去。
可谁知道,下一秒的景象让她手中的饭盒差点掉了下来——柜子里不仅堆着肉块,还混杂着一双冰冷发青的人脚!
血水与湿漉漉的液体交织着,从柜子边缘缓缓渗出,似乎在无声控诉着某种难以名状的恐怖。
小赵整个人都愣住了,僵在原地,一股凉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她不是没见过血腥场面,但眼前这一幕实在是过于惨烈,她手足无措地掏出手机,颤抖着拨通了报警电话。
对着接线员的话还没说完,她声音就已经带上了哭腔:“警察同志,我……我爸家里出事了!碗柜里……碗柜里有尸体!”
几分钟后,警车呼啸而至,几名警察迅速进入厨房勘察。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腥气,小赵被惊得双腿发软,只能靠在门边喘气。
警察们一打开柜门,脸色都不太对劲——眼前的尸体被分割成四百多块,碎肉与骨头混杂在一起,而这些看似零散的肉块竟然井井有条地码放在柜子里。
经过初步勘查,警察确认了尸体的身份:死者正是小赵的父亲,老赵,年近八旬,曾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
谁能想到,经历过战争的他,最终却死于自己家中,被分割成了碎块,藏匿在这个平凡的碗柜里?
小赵双眼发直,嘴唇哆嗦着:“怎么会是我爸?”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心里翻江倒海般地乱成一团。
她的父亲在街坊邻居眼里一向是个和善的老人,日常生活虽然简朴,但每月都有固定的退休金收入,平时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更不至于沦落到被人这样对待的地步。
然而警方却在现场勘察中发现了更多诡异的细节。
整具尸体的分割手法极其细致,每一块切口干净利落。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个碗柜本是小赵与父亲平日共用的物品,充满了家庭生活的气息,却成了藏尸的冰冷容器。
就在所有人震惊不已的时候,邻居们的反应更加引人注目。
他们纷纷赶来打听消息,一边悄悄议论着“老赵这到底得罪了谁,居然下手这么狠”,一边又充满好奇地打量着现场。
有人甚至低声猜测,“老赵每月有好几千的退休金呢,这样一个老人被杀了,怕不是因为钱吧?”
这些传言像雪球般越滚越大,大家的目光越来越复杂,有同情,也有疑惑,甚至夹杂着些许不解。
随着老赵身份的确认,案件很快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
这可不是一般的案件——一个八旬老人,被自己的家人发现分尸在家,杀人者的动机和手段显然都非同一般。
警方对小赵进行了简单的询问后,决定深入调查老赵的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
是谁这么狠毒,连死者的一丝体面都不给,反而将他肢解得如此彻底?
老赵究竟得罪了谁,才会落到如此下场?
面对警方的进一步追问,小赵也是一头雾水:“我爸平时没什么仇家,顶多也就是在社区茶馆里和人唠家常,从没听说他和谁有过冲突……”
警方开始对老赵的家人、朋友,甚至是他日常接触的所有人逐一排查。
就在大家都以为是仇杀时,小赵却回忆起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父亲平日里虽然每月领着1800元退休金,却总是月末揭不开锅,甚至还要四处借钱。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最近单位才将他的退休金涨到3000元,老赵却还没领到就被杀害。
事情的发展让小赵一阵心寒,她开始质疑,自己对父亲的了解究竟有多少?
在这平静的家庭生活背后,是否还藏着她所不知道的秘密?
2
老赵,这个在小区里小有威名的老头,表面看起来是个享受国家福利的抗美援朝老兵,每月拿着1800元的退休金,生活得还算体面。
警方一深入调查,才发现他家里那可是“表面光鲜,实则紧巴巴”!
老赵的生活,真不像他工资单上那么体面。
他常常在月末为钱发愁,时不时地跟亲戚朋友借钱度日,甚至搞得一大家子人鸡犬不宁。
“这老头究竟干啥去了?钱都用哪儿了?”小赵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但不管她问多少次,父亲总是含糊其辞,说得像云里雾里。
后来大家才发现,老赵有个“干女儿”在外头,月月按时去她那儿报到。
哦,不是一般的报到,是按时送钱的那种报到!这“干女儿”吧,算起来比他亲生子女还要“重要”,还要“亲密”,每个月的退休金大部分都跑她家了。
于是,老赵每月拿到钱就神秘失踪一段时间,等回到家时,钱包早就瘪了。
于是,到了月末,他也只能厚着脸皮东借西借。
这日子久了,家里人自然心生不满,尤其是他的小儿子小华,那简直是怨气冲天。
小华无所事事,年轻时混得还行,可年纪大了,日子不再“混得开”。
他酒是天天喝,日子是一天过得比一天糟,渐渐地完全成了个啃老族,赖在老赵身边。
老赵呢?对他这个儿子,没啥好脸色。
父子俩一个是冷着脸,一个是整天发酒疯,家里气氛那叫一个火药味十足。
“老赵头啊,月月给人送钱,却不肯好好供家里人一口饭吃!”小赵私下也说过她爸偏心,但这事儿她也只能心里嘀咕几句,不敢当面说破。
老赵平日里话不多,但冷酷得让人心寒,尤其对小华那可真是“言传身教”——用冷眼、用威严,把儿子当成个靠不住的废物,偶尔还动手来几下,动不动就骂“没出息的窝囊废”,说得小华酒劲上来就恨得牙根痒痒。
于是,家里的日子就成了恶性循环,鸡飞狗跳的日常里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小华也不是没想过找出路,但父亲的态度让他一次次陷入无力感,甚至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无法摆脱老赵的压迫和控制。
他偶尔在外头借酒浇愁,但每次回家,迎接他的永远是老赵冷冷的脸色和满满的不屑。
3
小华的心里,其实早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从小到大,他就在老赵的“威严”阴影下长大,年少时没少挨骂,成家后又被父亲看不起。
再后来,生活不顺,小华也一度放弃了“自救”,直接“躺平”变成了个靠父亲养活的啃老族。
但他心里还是有怨气的,尤其是当他发现父亲老赵把每月的退休金大把大把地花在那个所谓的“干女儿”身上时。
“我爸每月拿1800的退休金,不少了吧?但到了月底还是个穷光蛋,吃饭都得找人借钱!”小华喝多了酒时,常常忍不住跟身边的狐朋狗友嘟囔几句。
他内心深处清楚,老赵的那些钱都去哪儿了——那都被送去了干女儿家!
小华早已想不通,自己亲生的儿子却被当成废物,那个干女儿反倒成了心尖宝。
久而久之,这种“天差地别”的待遇在小华心里愈演愈烈,化成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怨毒。
事情在那个夜晚彻底爆发。小华刚喝了点酒,摇摇晃晃地回到家。
老赵不知为何也不高兴,一看到小华就劈头盖脸地数落起来:“整天只知道喝酒,有本事也给我出去赚钱养家呀!整天赖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每一句话像刀子似地扎进小华的心里。
小华满肚子的怒火,借着酒劲儿一冲,瞬间顶撞了回去:“我没用?你拿那么多钱还不是去供你那个干女儿!我亲生的倒是没人心疼!”
话音未落,老赵的脸瞬间黑成了锅底,老头子一拍桌子:“你再说一遍?”
小华冷笑一声:“就你那点心思,谁不知道?”父子俩一句接一句,你怼我一句,我顶你一句,火药味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