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日系车“三巨头”之一的日产汽车,宣布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并且将降低20%的全球产能。
这还不算完,除了以这些方面缩减成本之外,日产首席执行官还高调宣布,自己自愿放弃一半的月薪,日产其余高层也将减薪。
曾经凭一款车撑起半边天的日产,怎么现在突然崩了?
每日经济新闻:巨头官宣:全球裁员9000人,CEO自愿减薪50%!公司称在美国和中国销售不佳,今天股价大跌
日产业绩暴雷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日产公司新发布的财报息息相关。
2024年从1月到10月,日产汽车在中国区的销量为55.8万台,同比下降了9.98%。
仅是今年10月份,日产在中国的销量只有5.7万台,同比下降了16.52%。
更令人惊讶的是日产公司的净利润下跌,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时候,日产的净利润就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73%,到了第二财季,日产的净亏损就达到了93亿日元。
要知道,去年同期日产的净利润还实现了1907亿日元,而今年的第二财季,日产的净利润仅为192亿日元,同比下跌了94%!
从财报数据可知,日产无论是在中国区还是全球,目前都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但是,短短一年的时间,日产为什么会沦落至此呢?
澎湃新闻:10月销量两位数下滑,日产汽车在华跌势依旧
一款车吃到死
三点原因,第一,日产的销量太过于依赖一款车了。
日产哪款车销量最好?毫无疑问,轩逸。从2006年轩逸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它就成为了消费者的心头爱。
彼时日系车因为省油、省事、耐用而受欢迎,不仅是日产,丰田、本田也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由此才成就了“日系三巨头”的神话。
与其他两家汽车品牌相比,日产胜就胜在十分稳定,尽管多年来没有停止过推出新的车型,但朗逸的地位却没有任何一个系列可以撼动。
中国汽车销量冠军变化
十几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轩逸的年销量还有三十万台左右,可以说,轩逸真的顶起了日产的半边天。
虽然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车企的实力,但这也很容易让消费者形成固有认知——日产除了轩逸,其他就没什么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消费者喜欢,那日产公司就侧重轩逸,这也就造成如今轩逸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家族,经典的、全新的、超混电驱的......真可谓是凭一款车吃到老了的典型。
但太过于依赖一款产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并不好,日产站在十字路口,又应该怎样选出正确的道路呢?
新能源的冲击
第二,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崛起后,给传统汽车品牌带来的冲击较大。
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突然崛起,其速度之快,令所有传统燃油汽车厂商都没能反应过来。
中国的技术,加上中国恐怖的工业制造能力,再加上中国恐怖的消费能力,新能源的成功,是必然趋势。
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不过对于汽车市场来说,市场份额就那么多,新能源占据了,那燃油车的销量就会受到影响。
日产就处于这样的状态,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已经严重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希望选择一款先进的、智能化的汽车。
除此之外,消费者选购还非常看重价格。之前,新能源车的价格并不算太亲民,而日产轩逸的入门款价格只有十二万左右,相比之下,人们还是更愿意选择便宜一些比较耐用的。
但从2024年开始,这个局面就变了,燃油车仅存的价格优势也不复存在,因为新能源汽车已经打响了价格战。
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传统燃油汽车不得不加入价格战之中,其中日产轩逸的入门款,价格低到了7万元。
由此,日产的销量虽然看起来还好,可业绩和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更新迭代慢
第三,在新时代的浪潮下,日产的反应速度比较慢。
他们作为传统燃油汽车品牌,是燃油车造就了他们的成功。但在时代的快速变革下,他们出现了左右摇摆的趋势。
日产汽车智能工厂
是坚持传统,还是拥抱创新?未来的汽车市场会是什么样子的?电动汽车真的会成为主流吗?
谁都无法预测到市场下一步的变化,而日产就在这浪潮中举棋不定,在其他燃油车企均布局新能源汽车时,日产只拿出了一款纯电车型,销量还非常低迷。
第四,在今年六月份,日本多家车企被曝光汽车测试数据造假。其中包括丰田、本田、马自达、雅马哈、铃木汽车。
这一消息曝光后,日系车瞬间就站在了风口浪尖,日产汽车虽然没有被囊括其中,但身为日系三巨头之一,其他两个均被曝光,它自然也受到了牵连。
所以,在多种原因影响之下,日产的净利润下跌、业绩下滑等等结果似乎都成为了必然。那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日产要怎么改变呢?
从现在日产对公司的整改,我们就得以窥见一斑。
日产的改变
尽管销量不断下滑,但日产仍未放弃中国市场,此次,他们终于下定决心推动新能源转型,预计在2026年推出八款。
创新是日产未来要做的事情,而降本增效,是目前日产正在做的事情。
首先,日产将目光瞄向了人力成本,他们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以此节省开支。
其次,由于库存积压和销量下滑,他们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减产20%。
同时,以CEO内田诚为首的高管,在此次危机之下还主动放弃了50%的月薪,其中的意思除了为公司节省成本之外,还有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气势。
另外,由于资金流转问题开始出现苗头,日产开始着重于手握资金流,他们降低了对三菱汽车的持股比例,以此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危机。
最后,面对目前不容乐观的局势,日产还下调了全财年预期。
一系列应对措施出来之后,日产股价在次日的跌幅就超过了10%,但长痛不如短痛,日产迟早要面对这一残酷事实的。
新浪财经:日产业绩暴雷!宣告全球裁员9000人、减产20%,CEO自愿降薪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