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美国6年多的全力打压,中国制造现在究竟怎么样?美媒说了句大实话:美国的遏华行动步履蹒跚。
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急速变化的不仅仅是地缘局势,全球的经济格局也在重塑,美国的单边霸权和保护主义逐渐被唾弃,华盛顿的遏华政策也遭受美媒的抨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思。
据环球时报报道,日前,美国彭博社发表了一篇文章,称自从前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对中国产品挥舞关税大棒以来,他意在削减美国在美中贸易中逆差的行为,就像滚雪球般地扩大成了美国两党的全面共同行动,以阻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阻止中国获得挑战美国军事霸权的技术。
彭博社在文章中指出,该行动似乎获得了成功,但事实却是,尽管美国六年多来一直针对中国,对其征收高关税,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但是中国在新兴科技领域的发展依然稳健,仍然是“未来工业”的领头羊。
有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制造业巨头。例如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无人机、太阳能电池板、智能手机等产品,在除美国外的全球市场被广泛使用。
彭博社还引述了旗下研究机构的数据,称中国在全球13项关键技术中,5项获得了全球领先地位,还有7项进步神速。这预示着西方对中国的封锁制裁已经开始失效,反而奠定了中国成为新兴技术领域领导者的基础。
彭博社表示,中国实际上仍然按照“中国制造2025”计划稳步前进,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技术围堵中成功突围,美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努力正在失败。
无独有偶,随后还有美媒指出,中国的电动汽车生产商正在向世界各地扩张,比如比亚迪去年收购了位于巴西的一家被遗弃的福特工厂,另外长城汽车等中国车企也接管了巴西一家被遗弃的奔驰工厂,中国的汽车厂商正在“杀向”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海。
彭博社强调,这意味着,美国的遏华政策只会反噬己身,让美国陷入孤立,并且美国企业、消费者权益都遭受损失。
目前,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中国仍将长期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因此,美西方很难实现与中国“脱钩断链”,并且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那么,在美西方的打压之下,中国制造业为啥还是王者呢?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持续推行的开放政策和不断完善的营商环境,尽管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依靠较为成熟的投资环境、现有的劳动力供应、广泛的供应商基础和物流基础设施等,中国仍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
《亚洲时报》刊文分析指出,高效的港口、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可靠的铁路系统、健全的工业园区、稳定的管理、庞大的劳动适龄人口,这些都使得中国在众多潜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中国的工业化是史无前例的,英国被赶下“制造业之王”的宝座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当时美国花了近一个世纪才超越了英国,而中国只用了大约15到20年就超越了美国。简而言之,中国的工业化无可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