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水平。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要求(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积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11月14日极目新闻)
消息一出,立马登上热搜。过去,一些校园招聘中明确写明限定985和211高校毕业生报考,无形中把其他毕业生拒之门外。这种简单的“一刀切”做法,看上去是为了提升招聘效率,直接从优中选优,实际上却是懒惰的表现,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去更大范围选人用人。无形中也助推了就业歧视的现象,难道其他的学生就连参与竞争的资格都没有了吗?难道一般高校的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再优异,也抵不上一个普通的985或211高校毕业生的价值吗?
《通知》明确指出,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这是一个强烈的招聘信号。既有利于遏制不良的招聘风气,也有助于保障各类学生平等竞争的权利,还有助于促进各类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人才不问出处,创新不问出身,谁有本事谁揭榜,靠的是真才实学,靠的是肚子里有货。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应该支持谁,谁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就应该重用谁,与他是什么学历、什么学校毕业,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只盯着过去的一纸文凭,就先入为主地打上刻板印象,既不利于充分释放人才活力,也不利于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对于国家发展来说,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高校来说,前端培养好了,是为了在以后踏入社会的时候能使用好、发挥好。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招聘是为了补充新鲜血液,是为了找到志同道合能够为单位解决问题的贤才。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创新思维、实践经验等综合素质,应该是要重点考查的内容。
实践一再表明,哪家单位的思路开阔,不拘一格降人才,在选人用人时眼光独到精准,哪家单位的发展自然会更好,竞争力也会更强。反过来,只顾拿着过去的“老花镜”,对人才吹毛求疵,不爱才惜才,最终的结果会“说话”。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无论是大国工匠还是青年科学家,无论是人民教师还是医护工作者,不少都是踏入社会后用扎扎实实的沉潜之功换来的,翻看他们早年的学历,往往并没有那么亮眼。但这没有影响他们的发展,也没有埋没他们的价值。
政策的红线划出来,更需要用人单位转变观念,摒弃唯学历论的招聘思维,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校园招聘的公平性,让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