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编辑|t
引言
南京,这座城池,自古就是富饶之地。然而在太平天国定都之后,南京——也就是那时被称作天京的城市——却成了乱世里的缩影。
百姓们的日子嘛,就像把他们夹在官府的两个大门之间:一边是天王府和诸王府的奢华靡费,另一边是清军的围攻与炮火。既要应付朝廷的军粮征收,又得面对自家的饭碗见了底,这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咱们从头说起,1853年3月,太平天国的雄师进驻南京,宣布这地方改名叫“天京”,太平天国的大本营就此扎根在六朝古都。
初来乍到时,百姓们其实心里还有些期待,毕竟这是推翻清朝压迫的新势力,似乎有望带来一番新的局面。然而很快,他们发现新政权的“理想天国”,和他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天京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地位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一占领南京,就开始建造天王府。这天王府,那可是个不小的工程,占地广阔,从东接黄家塘,西至碑亭巷,北连浮桥、太平桥,南接科巷、大行宫。
这地方,可不单单是个豪华的住所,它简直就是个自成体系的小城,内外城相互围绕。内城叫金龙城,外城叫太阳城。建筑群气势恢宏,就连大门内的正殿——金龙殿,也全都是雕龙画凤,金光灿灿。
这天王府一修,花费可是巨大的,洪秀全不但拆毁了不少六朝以来的古迹,还将南京的大量人力和物力都集中在这个项目上。这还不算完,诸王也纷纷效仿,东王、北王、翼王等个个都在城里大兴土木,自己也搞起了宫殿府邸。
南京的百姓们哪见过这阵仗,一时间城里到处都是兴建的工地,打桩、运料、搬砖,尘土飞扬,吵得人连觉都睡不好。可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则是苦难,劳作的辛苦和生活的紧张让他们无从喘息。
更让百姓们难以接受的是,这些所谓的王府不仅规模庞大,且装饰极尽奢华。瞧瞧天王府吧,天王决策朝政的地方叫金龙殿,梁栋之上都涂了金粉,雕刻着龙凤,金光四射。
府内古玩珍宝更是数不胜数,就连门帘也都是用绣龙黄缎制成,缀着细碎的珠玉。洪秀全还在天王府设置了后宫,妻妾成群,奢华程度就像是封建皇帝一般。南京的百姓们看着这样的排场,心里自然不是滋味:这些钱财,怎么就没有用在他们身上呢?
天京内部的社会管理
为了维持天京的经济运行,太平天国实行了一种叫做“圣库制度”的资源管理政策,说白了就是把全城的财物集中起来,统一调配。
按理说,这个制度本该保证百姓们的基本生活,可事实却不是这么回事。圣库中的物资,优先用来保证军队的供给,而大部分的剩余财富却被诸王府的建设和王侯的享乐所消耗。
洪秀全占领南京后,设立了“天朝圣库”,规定所有的金银财宝、粮食物资都要交由圣库管理,再由天朝统一分配。然而这些物资却往往先被分给了天王府和各诸王府,剩下的才轮到普通百姓。诸王的生活奢靡无度,甚至将圣库当作私库来使用,毫不顾及百姓的生计。
而普通百姓呢?只能在一次次的征调中不断失去自己本就不多的积蓄,生活质量一天天下滑。
不仅如此,太平天国的政权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尤其是1856年爆发的“天京事变”,更是使得整个太平天国政权从内部被削弱。东王杨秀清与洪秀全之间因权力之争而反目,杨秀清被杀,东王府中的资源也被天王府所吞并。
这样的内斗,让原本就不太稳定的天朝雪上加霜,百姓们的生活也因此更加艰难。每一次内部争斗之后,百姓们都要面对新一轮的征收与压榨,生活的苦楚简直无法形容。
不过,太平天国并非全然不顾经济的发展,他们也认识到了贸易的重要性。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外国列强开始频繁派使者来访,要求与太平天国建立贸易关系。
对此,太平天国的领导们表现得颇为开放,允许外国商人自由出入南京,进行商贸活动。尤其是忠王李秀成,他更是积极主张发展对外贸易,用“茶、丝换军火”,为太平军提供军备支持。
在太平天国的对外贸易中,主要的出口商品依旧是茶叶和生丝。太平天国设立了关卡,规定外国商人必须领取护照,缴纳一定的税款,才能在天国辖区内进行贸易。
相较于清政府当时收取的厘金,太平天国的税率相对较低,这使得外国商人对天京的贸易颇感兴趣。
尽管战争不断,但在生丝和茶叶的出口上,太平天国的表现相当不错。尤其是在苏州被攻占后,外国商人纷纷来到太平天国的地盘进行交易,整个江南一带一时间帆樯林立,热闹非凡。
不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样的贸易活动并未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好处。生丝和茶叶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往往来自于普通的农户。
为了满足贸易需求,百姓们不得不加大劳动强度,甚至有的家庭为了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将家中所有的劳动力都投入到生丝生产中。而这种高强度的劳动,却换不来与之匹配的回报,百姓们依旧处在贫困的边缘,生活举步维艰。
军事压力下的南京生活
如果说天王府的奢华让百姓们感到失望,那么军事上的压力则让他们感到恐惧与绝望。从1862年开始,湘军对南京展开了长时间的围攻,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的湘军,与其他部队合力围困了天京。湘军的炮火不断轰击着南京的城墙,天京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
聚宝门是南京城门中最坚固的一道,却也在湘军的猛攻之下岌岌可危。守城的太平军士兵在炮火中拼死抵抗,而在他们身后的,是无数无助的南京百姓。
洪秀全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不断发布诏令,命令忠王李秀成率部救援南京。李秀成多次率军攻打雨花台要塞,但都被湘军顽强击退。
1864年,湘军终于突破南京的防线,攻入城中,曾国荃更是下令焚毁天王府,天王府一片火海,几万太平军士兵在烈火中成为了牺牲品。
对于南京的百姓们来说,这样的战斗场面无异于人间炼狱。战火在城中肆虐,粮食变得愈加稀缺,许多人不得不挨饿度日。湘军攻入城中后,南京的百姓们更是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危险。
清军对太平军的残部进行了血腥的镇压,而对于普通百姓,许多也难逃被怀疑、被清算的命运。城中的建筑被毁,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所,只能在废墟中苟延残喘。
结语
生活在天京的南京百姓们,注定是这一段历史中的牺牲品。他们在朝廷更替的风暴中被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一边是奢华靡费的王府建设,一边是不断压榨他们的“圣库制度”。
他们本以为太平天国的到来能改变命运,结果却发现新政权的理想,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背道而驰。更糟糕的是,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们的头顶,军事围困、粮食短缺、居无定所,这些都成了他们无法摆脱的梦魇。
太平天国的梦想在天京实现了短暂的辉煌,但对于生活在南京的普通百姓而言,那些梦想却从未照耀到他们身上。金碧辉煌的天王府是天国领袖们的象征,但在它的阴影下,是无数百姓艰难求生的身影。这个“天国”,是权力者的天国,却不是百姓们的乐土。
南京城内的百姓们,只能在这一场“天国”的幻梦中苦苦挣扎,期盼着有朝一日能逃离这一片困顿与战火交织的土地。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运动背后的世界贸易战争 澎湃新闻 202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