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无意间看到一段视频,五味杂陈。

一个上六年级的男孩放学回到家,刚进门,便遭遇了妈妈密集式的语言轰炸。

先是提醒一定要换拖鞋,然后嘱咐说桌子上有水,洗完手再喝,紧接着开始滔滔不绝的跟孩子说老师在家长群里都强调了哪些事情……

5分钟的视频,这位妈妈整整说了四分半钟。

更要紧的是,这些表达都是车轱辘话,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说。

男孩或许觉得有些聒噪,拿出耳机套在脑袋上,但妈妈不以为意,上前拿下手机,仍旧喋喋不休。

在视频下方,有些人评论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全由母爱滋生,更何况整个视频,妈妈的语态都很平和。

可实际上,暂且不论六年级的大孩子是否需要这么密切的关爱,单是唐僧念经式的表达,想必都没几个人能够招架得住。

所以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的行为,有时就是在“坑娃”。

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在中国式家庭中,还特别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新型坑娃”悄然存在

也许,上述我说的一些问题,有人会觉得是危言耸听,上纲上线。

可事实上,还真不是。

宾夕法尼亚拉斐特学院的Jamila教授和他的团队,曾开展过一项名为“美国社会生活,健康与老龄化”的研究项目,跟踪调研了1734名男女。

结果发现:

经常受到伴侣批评的人,过早离世的可能性,是平常人的2倍以上。

而那些经常被唠叨的人,在5年内死亡的风险要比偶尔被批评的人高44%。

这也就是说,唠叨对人所带来的冲击力和杀伤力,远比批评还要大。

在这一点上,孩子其实也不例外。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很多时候会因为孩子的学习、生活等各种事情,从而试图通过百般提醒、来回嘱咐的方式,改变孩子。

在父母眼里,这是一种“为了孩子好,才会唠唠叨叨”的行为。

可实际上,在这种关心的背后,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心理压力。

尤其是一旦突破孩子所能接受的心理阈值,那有时不但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甚至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与自我认知模式。

这就像是唐僧的碎碎念一样,尽管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也很难全身而退。

所以说,频繁唠叨、不断提醒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超限效应”。

当外界刺激足够密集、强烈,哪怕家长的初衷是好的,但也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反复提醒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提醒孩子,有错吗?

当然没有,适当的提醒会避免孩子一些错误的发生,让孩子少走弯路。

但若是在微末小节上来回说,那对孩子可能就是灾难。

心理学家林径分享过一个案例。

有个女孩控诉自己的妈妈总爱管着自己,一件极小的事情也要反复提醒,并且非常喜欢干涉她的选择。

在这个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自主选择权。

也正因如此,后来患上了双向情感障碍,虽然名校毕业,却无法就业,也无法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

事实上,女孩的妈妈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越来越好的。

可错就错在,她那种过于窒息,又喜欢在小事上反复提醒,从而消耗孩子能量的行为,剥夺了孩子成长空间。

久而久之,孩子对一切都没有掌控感,甚至自我配得感会逐渐降低,自我的生命状态,也在最好的年华,慢慢枯萎。

除此之外,不知道有没有家长发现,在不断提醒和反复唠叨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孩子变得越来越拖延和懒惰。

有的家长不理解,明明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得到的却是相反的结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孩子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在我们的提醒之下,慢慢地,他们就会丧失自我驱动力。

一来,长时间的唠叨,极容易让孩子神经紧绷,并且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有时候你让他学习,他偏要偷懒,时间一长,孩子对学习的厌烦心理会逐渐扩大,甚至到了完全丧失兴趣的地步。

二来,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若始终都是在父母的提醒下进行的话,那么他们的自主性就在被不断削弱。

到最后任何行为都需要外部的压力和控制,才能进行。

那么如此一来,又何谈自己的内部驱动力呢?

所以说,不断提醒、唠唠叨叨这种行为,往小了说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往大了说,就是在挤压孩子发展的上限。甚至会对孩子的身体状态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学会闭嘴,是家长要学会的必修课

我之前看到过一句话。

说父母于孩子,就是一次一次脱离和退场的过程。

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着通过自己的既往经验,或者是关心疼爱,最大程度上保护孩子,让他们变得优秀。

可实际上,我们越是如此,越是会体现出一种“不尊重个体成长”的不公平性。

比如孩子放学回到家,想看会儿漫画书,再去写作业。

可我们家长却偏偏固执己见,反复提醒他们要先完成作业。

那么无论我们的语态多么平和,方法多么正确,也会瞬间浇灭孩子心里燃烧的小火苗。

万一,孩子本身就觉得先看漫画书、再写作业的效率更高呢?

所以,我们不是孩子,很难在一件事情上,为他们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既然不能,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闭嘴,何尝不是对孩子发展与成长,最有力的帮助呢?

就像网上有人说的那样:

养孩子就像是放风筝,家长只需牵着线,至于孩子怎么飞,如何飞得高,那就让他们自己去感受风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反复提醒孩子,可能是对孩子缺乏信任。

但有时多一分相信,远比不断的唠叨,更具有力量。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