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去世了一年才下葬?出殡时恶臭熏天,棺椁还渗血

世人皆知慈禧太后是大清朝最后一位垂帘听政的统治者,却鲜有人知她的身后事竟如此离奇。1908年11月15日,在光绪皇帝驾崩后的第二天,这位呼风唤雨48年的统治者,在中南海悄然离世。按理说,以她尊贵的身份,理应享受最高规格的葬礼。然而,她的遗体却在棺椁中静静地躺了整整一年,才得以下葬。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她的棺椁被抬往东陵时,不仅散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沿途还留下了点点暗红色的血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后,在死后遭遇如此不堪?为何她的棺椁会渗出血来?这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慈禧匆匆离世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的消息传遍紫禁城,慈禧太后正在中南海养病。当时的慈禧已是74岁高龄,身患重病的她听闻光绪驾崩后,并未表现出太多悲痛之色,反而立即召集重臣商议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日深夜,慈禧在中南海勤政殿召见了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臣。她虽然卧病在床,却仍然以惊人的意志力主持这场关系大清国运的重要会议。会议上,慈禧宣布由年仅三岁的溥仪继承皇位,并任命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次日凌晨,慈禧又传召太监李莲英,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私人财物清单交给他保管。这份清单上详细记载了她收藏在颐和园、中南海等处的珍宝数量和位置。据当时在场的宫女回忆,慈禧在交代完这些事情后,面色突然变得苍白,呼吸也开始急促起来。

就在光绪驾崩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15日午时,慈禧在中南海仙逝。临终前,她握着溥仪的小手,目光却始终停留在墙上挂着的那幅"福寿双全"的匾额上。据说,这幅匾额是同治皇帝亲笔所书,送给慈禧贺寿之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驾崩的消息传出后,朝廷上下一片混乱。虽然继承人已定,但光绪皇帝的丧事尚未完全安排妥当,慈禧又突然驾崩,这让整个紫禁城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慌乱之中。

摄政王载沣接手朝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安排这两位至尊的身后事。按照大清礼制,皇帝的葬礼要比太后的规格更高。但慈禧生前的特殊地位,又让朝廷不得不重新考虑葬礼的安排方式。

就在朝廷忙于筹办两场大规模丧事的同时,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出现了:慈禧的遗体该如何保存?当时正值深秋,天气渐冷,但要等到光绪的葬礼结束后才能正式安排慈禧的丧事,这段时间可能长达数月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太监总管李莲英立即召集御医,商议遗体防腐事宜。他们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防腐技术,在棺椁四周堆放大量冰块,并在遗体上涂抹了珍贵的防腐香料。这些香料都是从宫中库房中精选出来的,价值连城。

二、延误下葬的原因探析

慈禧太后驾崩后,按照清朝礼制,本应由太监李莲英立即主持入殓仪式。然而,由于光绪皇帝的丧事尚未完全安排妥当,朝廷上下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