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先士卒,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整理 | 小雨

编辑 | 云舒

出品|极新

2024年,段侧AI技术浪潮席卷全球,这股力量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消费电子行业无疑站在了这场变革的前沿。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大模型的飞跃式发展,不仅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更为消费电子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引领着一场科技创新的浪潮。从智能手机到个人电脑,再到智能家居设备,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这些产品的每一个角落,革新着人机交互的方式,加速着终端设备的电子化与智能化进程。美国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的言论,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这一变革的深远影响:“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并非是渐进式提升,而是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

在这场由AI驱动的消费电子复兴中,企业们纷纷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

本文,极新对话深圳黄鹂智能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猛,对消费电子结合AI技术会出现怎样的火花这个问题,从原因、成效、结合企业运营遇到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姜稳 极新创始人 ;右:王猛 深圳黄鹂智能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王猛给出了关于这些回答:

“针对不同的用户做好细分市场,看准客户画像,足够一个企业生存了。”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实力,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优势,未来的产品升级将是合作的过程。”

“现金为王对于创业企业特别重要。”

以下是问答整理(「视频号:极新企服」有直播回放)

01一招鲜,吃遍天

“针对不同的用户做好细分市场,看准客户画像,足够一个企业生存了。”

极新:我们先请王总给我们介绍一下黄鹂声和您个人在行业里的经历。

王猛晚上好,极新直播间的朋友们,我是深圳黄鹂智能的联合创始人王猛。我2000年大学毕业进入联想,一直做销售和市场。后来又在方正、宏碁、惠普履职整整20年,一直专注在中国电脑领域里,获得了很多荣誉,在电脑圈里算是小有名气,大家都起外号叫我“王PC”。后来发现电脑行业是个传统行业,没有太多科技含量,整个行业的发展受限,所以决定转型。

那下半场职业生涯该怎么选?大家一直说选择比努力重要,这是真理,尤其像我这种40多岁的人,选择不是那么随意的,没有那么多试错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必须要很慎重。

后来在我对于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后,我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大趋势,叫做第四产业革命,我甚至认为在未来叫“无AI不产品”,我有一个观点——所有的产品都要AI化,都要AI再重做一遍。像“互联网+”一样,互联网发展的20年给了很好的例证。人工智能时代到了,其实跟互联网的发展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又一次新技术的出现,这个技术就是“AI化“。

全球人工智能做的比较好的是中美两国,美国的优势在于先发制人,它有很强大的科学理论基础,所以在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上,短期内超越美国不太容易。但是中国有中国的优势,我国的优势在于制造业发达,全世界只有中国拥有最全的全产业链。

现在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困境,就会产能过剩,而且是低附加值的、低技术含量的产能过剩,导致发展受限。所以在AI领域弯道超车的最大机会就是AI加硬件,通过AI赋能硬件,让它发挥出更大的功效,提升产品竞争力。

另外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是电动汽车,其实电动汽车很多原始技术不是我们发明的,但现在中国电动汽车在全世界排在前列。传统的增长模式已经走不通了,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在未来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有技术。

科技强国,科技兴国,绝对不是一个口号。科技是改变人类的重要工具和武器,有技术的企业才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和发展重点,才是企业与个人破局的根本。

后来某一次机缘,我遇到了AI识音灭噪技术,这个技术市场非常的广阔,而且不是每家大厂都掌握的技术。因为噪音的干扰无处不在,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效果和效率,最典型的是出差临时要开会,在机场却找不到安静的地方。

首先这个项目处于AI这个大风口,第二技术很领先,第三个应用前景非常的广阔,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所以我加入了深圳黄鹂智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耳机,但只有我们的耳机有识音灭噪技术,这就是独特性和领先性,解决了商务人士的痛点,我们的机会来了。

目前技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尤其是在海外市场,用户对降噪效果感到震惊。尽管没有大量的广告预算,依靠口碑营销,已经吸引了近10万用户,并在2022年获得了1100万的天使融资。

极新:市场对于AI耳机的接受程度是样的?再往后过几年,会不会出现拐点?

王猛:跟当年智能机市场的变化一样。在功能机时代,诺基亚只追求通话质量,人们未曾想到触摸屏和电脑功能会集成在手机中。但技术的演进带来了颠覆性的产品和技术。当然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功劳,而是市场多方推出的多样化产品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讯飞在翻译领域取得成就,我们则专注于降噪技术,未来AI可能会赋予耳机更多功能,让用户有不同选择。

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厂商的增多,推广力度加强,用户逐渐感受到了这些产品的便利,形成了口碑、裂变,市场革命性的那一刻或者叫颠覆的那一刻就出现了。就像智能机的兴起,由苹果引领,功能机迅速消退。

其他产品也一样,包括电脑,手机未来可能也都是这样,先是厂家推出新技术,然后到市场去感知,用户慢慢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技术,还有产品的不断迭代、完善。当用户形成了共识,产业的临界点就来了,就会爆发,电动汽车的发展也是技术进步推动市场临界点到来的结果。

AI+硬件,不管是耳机、手机、电脑,还是音箱,当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在产品上,当用户越来越感受到产品带来的好处时,市场的临界点就会爆发。

没有任何一个厂家或一个产品可以一统江湖,因为客户画像是不同的,有不同的需求,针对不同的用户做好细分市场,看准客户画像,足够一个企业生存了。

未来消费电子的发展一定是技术驱动。华为的三折叠手机就是一个例子,它的创新性吸引了市场的关注。很多企业尤其创业者,当没有既得利益,也没有老本可吃的时候,要想在市场上存在,要想成长,必须有自己的“一招鲜,吃遍天”,否则无论是与大厂拼品牌,还是与工厂拼成本,都没戏。所以创业路上的朋友们,一定要做出独特的东西,而且还必须有壁垒。

02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生态很重要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实力,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优势,未来的产品升级将是合作的过程。”

极新:您可以给我们介绍耳机迭代的路径,还有这几年迭代路径形成的逻辑是什么

王猛首先从迭代这个角度,迭代分为两种:一是外观或基本功能的简单迭代,如手机更薄、屏幕更大,这类迭代容易被仿制,缺乏高技术壁垒;二是核心技术迭代,如触屏反应速度和屏幕亮度的显著提升,这种迭代能带来新机遇。

在中国,外观结构的仿制相对容易,难以形成壁垒,即使有专利保护也难以完全阻止仿制。因此,技术壁垒至关重要,如我们耳机的降噪算法,别人难以复制。产品的迭代应以技术为核心,外观迭代易被逆向复制。

创业者不应期望产品一步到位,而应采取快速试错、迭代更新的策略。产品可以先上市,即使稳定性和美观性不足,关键是让用户了解和感受技术效果,然后快速改进。创业公司应灵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不断推新。

面对竞争,应利用现有优势,快速扩大产品影响力,在别人模仿时继续升级领先。创业者要有正确的心态,不必追求行业第一,只要做好自己的事,达到目标即可。市场上不可能只有一个品牌或产品,我们应专注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极新:最开始咱们是怎么打开市场的?从一个用户都没有,慢慢有一百个用户,一千个用户,一万个用户再到更多,是怎么过来的?

对于小公司来说,如果是靠成本打,基本就没戏了。

我们之所以能够出海,是因为我们拥有遥遥领先的技术和功能。尽管面临挑战,如何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优势是个大问题。过去,互联网公司通过烧钱买流量来获得用户和知名度,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资本市场也不再支持这种做法。

我们最初也是摸索着前进,后来意识到海外众筹平台是一个机会。科技产品的流行往往是由发烧友推动的。这些人愿意尝试新技术,哪怕产品不稳定或有问题。在海外,众筹平台上的顾客愿意尝试新产品,这些人通常有一定的身份、技术或影响力,在一定范围内是意见领袖或标杆人物。2022年我们一把火就火在海外,当时全球移民会议类的众筹,这个领域觉得我们是NO.1,一下子卖了几千只,几千个发烧友用到我们产品,用到之后给了很多好评,市场逐渐打开。

现在在美国卖的最好的州是德克萨斯,为什么?德克萨斯大企业很多,有一个企业的高管,他是我们的众筹用户,用完之后“安利”了周围的上百的朋友,但是众筹的前提是你真的是有技术,你东西真的好。但众筹成功的前提是产品必须有真正的技术优势,不能靠欺骗。在海外,一旦口碑受损,品牌就完了。国货要自强,要靠技术、性价比、设计去征服海外用户,而不是欺骗。诚信是关键,要坚持踏踏实实做事,这才是长久之计。

极新:跟我们谈谈AI对于整个消费电子产业会有怎样的加成?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新产品将不断涌现。我们的未来产品将从单一的麦克风降噪技术扩展到听筒降噪,实现全面通话降噪。在地铁等嘈杂环境中,通话双方都能清晰听到对方声音。对于创业企业来说,不可能所有技术都自主研发,我们主张术业有专攻,企业应专注于自己的技术领域,做到专、精、特、新。

产品升级的核心在于建立生态,不仅是技术升级,还包括功能扩展。通话降噪需要话筒和听筒的双重降噪,还可能包括通话转写等功能。可以通过合作,付费使用他人技术,形成产业联盟,而不是所有功能都自己研发。产品多功能化是趋势,一个产品能解决多种问题,这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各自发挥所长。

在产品升级过程中,了解最新技术很重要,大公司不应自负,应开放合作。小公司也不应忽视合作机会,尤其是财力人力物力有限时,更应采取合作策略。围绕自己的核心技术,整合各种功能,使产品多样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获得市场认可。

英特尔也好、惠普也好、微软也好,甚至最经典的安卓,都是小公司做出来的,所以不要小看小公司,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实力,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优势,未来的产品升级将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大公司和小公司都应以开放的态度寻求合作,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这样的合作不仅能促进技术发展,还能帮助企业更快地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03生命的温度就是激情

“现金为王对于创业企业特别重要。”

极新来自极新社群伙伴提出的问题,王总最近两年经历过的最大的坑是什么?

经历过的最大的坑就是有一款产品作废了,因为我和其他CEO都不太了解制造供应链这一块,有一款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外观看着还可以,但是不耐用,最后直接全部作废了,连成品带备料带模具全部作废,但没办法必须要这么干,因为我不想砸品牌。

市场上经历的最大坑是我们刚成立时,靠在线教育获得了很多在线教育大公司客户,他们的老师讲课时根本不用直播间了,几百个老师在工位上同时开课,声音不会串,学生在远端不会听见老师周围乱哄哄的声音,特别方便,老师也可以在家里开课,很多在线教育的公司大量买我们的耳机,公司的销量就起来了,一下卖了好几万只,我感觉到很兴奋,但这个无法控制,谁也想不到2021年双减来了,一片萧条,所有的销量一下归零,而且还积压了上万台的货,现金流出了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赶快转型,开始往企业办公、在线会议发展,疫情期间大家居家办公,都在家开会,需要灭噪耳机,我们的市场定位就是企业通讯和在线会议领域,甚至直播这种领域也很看好。

另外还想说,哪个创业公司、创业者没掉过坑里的,哪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只要保证一点,别掉坑里出不来了就行,要赶快转型,拼尽全力要爬出来,这是关键。

极新:有人说现金流是一个创业者尤其是男创业者的腰杆,你怎么看这句话?

非常赞同。最简单的例子,每个月我最担心的就是公司发不出工资,我不能告诉我的员工等公司有钱了再发工资,我也不能告诉员工公司没钱要不给你发耳机。

不管是任何公司,不管是不是创业者,做老板最基本的道德和义务是必须保证员工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所以现金流很重要,现在我们做业务账期免谈,全部现金现款,宁肯少挣点卖便宜点也要收现款,而且有风险的业务我不做。现金为王,尤其在下一轮的融资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情况下,必须保证账面上有钱,最起码保证工资能发得出来,还有保证运营、产品开发各方面的投入,所以现金为王对于创业企业特别重要,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极新还是这位网友,问有没有经历过隐性成本的坑?我猜他是想问本来成本挺好的,突然成本增加了,感觉不够了或者出现了其他情况。

王猛:隐性成本我觉得更多的是两个,第一个是机会成本,因为没选对产品错失了很多机会,或者开发产品完全是闭门造车自己想象。

我之前开发的产品失败了,这一年的损失都是隐性成本。其实还有一个隐性成本——人力成本,发了半年工资,最后发现员工业绩不能达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招人上我们现在就是一个原则:不求人多,但求好用,人多不一定力量大,人多一定费用大。一定要量力而为,根据业务规模招合适的人,既不能太超前,太超前养不起,也不能完全不招人,尤其作为领导、老板,必须要把握好时机,什么时间、多大业务规模、招多少人,这些才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老板要思考战略性问题,否则这些隐性成本全支出了。

极新:招不人怎么办?什么时候应该招人什么时候用兼职合作或者外部合作的模式,什么时候要把外部的人吸引到内部?王总是怎么思考的?

这个比较复杂,有几个因素。第一,根据公司的发展状况、财力以及人力的配备情况来决定,但每个老板想法不一样,每个企业不一样,所以没有标准答案,看老板的认知和想法。

极新您的销售部或者市场营销部什么时候开始招人,您是怎么思考的这个部门?

我就最简单一个标准,按订单来,比如现在一年做一两千万的业绩,带俩小孩就够了,如果一千万,我就可以自己干,让其他人配合我,把新人带起来,给公司培养人才,这是现阶段。业务当然海外有单独团队。

但如果做到五千万,可能就要分大区了。深圳是不是要放一个人?上海是不是要放一个人?成都是不是要放一个人?北京再放一个人,要考虑这样的布局了。

甚至业务再大,还要考虑线上是不是有专人,线下是不是有专人,未来还考虑到做直接客户的是不是一个人,做渠道的是不是有一个人,根据业务发展状态,根据业务量力而行,一定是这个原则。

极新接下来是第一个漂流问题,来自启集团的CEO曹新宇先生,曹总问,如何在高压创业状态下保持生命的温度保持激情?

生命的温度就是激情,创业的人就是激情,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好的问题。

有三点给大家分享。以我自己为例,第一,要有强烈的信念,不管路有多难,只要我还活着,跪着也要把它走完,必须有这种决心和霸气,而不是心态,创业者必须有这种狠劲。

第二,不能光靠精神胜利法,一定要知道我是公司的老板,想让我的员工跟我一样有激情,不能喂鸡汤,要把我自己当鸡炖了给他喝汤,得是这种水平。一把手或者老板必须做表率,坚决不能官僚,不能指望别人干得好。如果一个创业者指望别人能给你把业务干好,这辈子就不保了,别人会把你替代。

胸怀大志,最关键的是双手带泥,自己得去操办,仰望星空最关键的是脚踏实地。

第三,现阶段接受现实,或者更俗的一种说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公司小、不知名、没钱、做不起广告,必须认,不能抱怨。

极新:下一个漂流瓶问题,漂流瓶问题是校管家的CEO邵之琼提出的,一位女性创业者,她问AI时代如何让数字化把企业建设的更好数字化如何能够利用到更具实用价值的程度?

首先这方面我真的不是专家,但是以我这么多年跟别人交流了解的结果,首先智能化和数字化不是一回事。数字化是数字智能化,在数字的基础上加入智能。当产生数字化的需求后,有的是企业会去做这件事情。

当然在之前,一定有一批先烈去试错,就像当年互联网2000年的泡沫,必须经历一次大泡沫、大洗牌,必须经历市场的阵痛和变革。

最后大家会发现,沉淀下来的才是未来市场的弄潮儿和主流。所以我相信在AI这个风口上,很多人都是图概念、都在追热点,还处在想往风口里进的阶段,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掌握风向的人。

所以还需要几年时间,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的试错,一定会有相关的产品技术和企业出现,让应用数字化也好,还是智能化也好,一定会做好,这是大势。

极新:邵老师那天还给我们分享了她理想当中的AI出海应该怎么做,她认为应该是AI能够在海外或者在国内降低大家信任的成本,让AI能够帮助人更容易获得信任。

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此前我参加新质生产力讨论会时提出过一个观点:在算力算法方面,中国相较于美国较为落后,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然而,中国的优势在于数据和市场。我们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能够产生海量的数据,同时还具备规模巨大的市场。基于这些特点,中国在 AI 应用领域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

其一为 AI 垂直应用,例如 AI 医疗、AI 教育、AI 服务、AI 养老等。邵老师提到的降低人的信用成本,像 AI 信用评估体系也属于此类。由于中国市场广阔、人口众多,且在国内独立发展过程中,国家对于数据和隐私保护的要求不像海外那般严格,这使得我们有更多机会进行训练,从而将垂直应用做得更为出色,也无需担忧过多的法律诉讼风险,因此这是中国在 AI 领域的一个重要机遇。

其二是 AI + 硬件赛道,像 AI 手机、AI 电脑,联想的 AI 电脑销量就呈现出数倍的增长。未来还会有 AI 音箱、AI 眼镜等,机器人本质上也是 AI 产品。人们不能一提到 AI 就只想到ChatGPT,人工智能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并非仅局限于大语言模型。智能汽车也是一个典型例子,它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还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能够接收人的指令。音箱、VR 眼镜等领域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都属于 AI 加硬件以及 AI 加垂直应用的范畴。

极新:好的,谢谢王总,非常精彩,请王总给下一位做客极新直播间的嘉宾,提出一个属于您个人的问题。

我想给下一位嘉宾的问题:在他来看中国的或者全球的AI时代,什么时候真正到来?现在是不是已经到来?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句话:一定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这是最重要的,谁也不要去逆势。雷军说风口里猪都能飞起来,但是下一句话是我说的,如果我是个猴子,在风口里就可以大闹天宫腾云驾雾,机会更多。尤其是优秀的创业者,请关注一下AI,关注第四次产业革命,也许你的机会会更大,祝愿大家都有好的发展,也希望中国的AI能够真正的跟美国比肩,自强靠技术!

更多干货分享敬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视频号~超多精彩对话内容等待您的解锁!

关于极新:

极新是垂直于产业AI的创投和行业研究媒体,致力于陪伴和记录科技企业进步和产业成长。已与多家平台和创新企业深度对话和合作,包括华为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飞书、火山引擎、钉钉、东软、Zoho、容联云、百家云等平台企业,以及智谱AI、百川智能、格灵深瞳、深势科技、百图生科、瑞莱智慧、创客贴、生数科技等高成长公司。

2024投融资趋势追踪:| | | | | ||

深度对话·创新&增长的源动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