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反击战中炊事班,编制是什么?战斗力有多强?
1979年2月,对越反击战打响。数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分东西两线,跨过中越边境,直抵越北腹地。在对越反击战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野战部队的战绩。其实,由小及大地去看,对越反击战中的炊事班发挥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毕竟,兵家古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对越反击战中的炊事班,编制是什么?战斗力有多强?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军步兵连炊事班的编制,基本上是9人。野战装备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基本上是步枪1支、行军锅5口。因而,参战炊事班战士,经常也会抱怨,别人拿枪冲锋陷阵,自己却拿着锅铲,这要怎么行军打仗?实则不然,步兵连炊事班武器虽然比较匮乏,可发挥的作用确实是至关重要。
在我军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即挑5个好的炊事班长往往比一个资深政委管用。据国防大学教授、作家李钢林在《怀念步兵》中介绍,部队出去拉练,炊事班有一辆卡车,到了地方,班长生了火两把工兵锹一个煎鸡蛋一个烙饼。班副带着挖灶收拾菜,等班副那边菜下锅,班长这边鸡蛋和饼好了,部队也走到宿营地,每人一个鸡蛋一个饼吃饱了开始安营扎寨。
刚扎下帐篷一声哨子全连开拔,炊事班把做好的饭菜抬上车沿途发饭。其他的连队因为时间太紧炊事班饭菜都没熟,部队全部饿着肚子。网上盛传我军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步兵野战炊事车,都不及二战德军水平,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决定战争走向的,武器装备是一方面,人的因素也至关重要。
1979年对越反击战中,炊事班创造了不少经典战斗,战斗力也是非常强悍的。实际上,我军的炊事班,无论是班长还是战士,不仅做饭呱呱叫,而且战斗力也是在线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武汉军区第43军128师383团7连的炊事班,在大部队回撤之际的“回马枪”式战斗中,副班长黄吴荣更是孤胆作战,凭借一人之力歼敌近30人。
战后,7连炊事班荣获“集体一等功”,并且被广州军区授予“英雄炊事班”荣誉称号。副班长黄吴荣,更是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对越反击战中,像黄吴荣这样的炊事班战斗事迹并不少见,无论是后勤保障还是参加战斗,都是一把好手。由此可见,我军步兵连炊事班的战斗力,也是非常的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