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黄浦区,气势磅礴的锦江饭店已经接待了数百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你是否也以为如此宏大的饭店,它的创始人也一定是一位名门世家或者德高望重的人?错!锦江饭店的缔造者仅仅是一个逆袭的草根,她的一生跌宕起伏,面对磨难重重,是如何成功逆袭、名声大噪的?
这个人叫董竹君,你可能永远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身世的姑娘,后面竟能有如此成就。
(一)儿时就有一股倔强劲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一个黄包车夫家中,父亲踏实倔强,母亲性格火爆,但也勤劳能干,平常给人干点零活,虽然一家人都出身贫寒,身份低微,但是都很坚强,靠自己的体力踏踏实实地养家糊口,也算很有骨气。
本来董竹君小的时候还有两个兄弟姐妹,但是很不幸的是早早夭折了,他就成了家里唯一的孩子,靠着爸妈两个人辛苦操劳日子还算是勉勉强强,还能供得起她上学,但是后来父亲不幸染上了风寒,在那个年代几乎是绝症,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就压到了母亲身上,而且还重了好几倍。随着父亲的病重,日子越过越难,小竹君不得不辍学回家,董妈为了给丈夫治病把能跑的路都跑了,能借的都借了,无奈穷人的周围也是穷人。为了救回丈夫,性格火爆的董妈不得不狠心把小竹君抵押给了“长三堂子”,为期三年,换来了块大洋300。从这个价钱就可以看出来董竹君天生丽质,不然也不会卖到这么高的价钱。
“长三堂子”是一个妓院,但是十三岁的董竹君只是做一个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她陪客的时候从来不笑,只是为了能让自己在这个肮脏的环境中更安全一点,别看当时的董竹君只有十四五岁,略显青涩,但身上也浮现着上海滩堂子里的种种风情,又因为她长得好看,她的生意还是络绎不绝,一天下来也是很疲惫。
小小的董竹君因为上过两年私塾,思想与此地格格不入,出淤泥而不染,她迫切地渴望离开这个龌龊的地方。就在她苦闷的时候,一个男人闯进了她的生活,董竹君的命运也就此发生了再一次的改变
(二)为何远洋去日本?
眼前这个风云人物名叫夏之时,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军事,后来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学成回国在军中服役没多久,正赶上辛亥革命,夏之时率区区两百来人热血起义,一路攻到了重庆,成立了蜀军政府,升任副都督,一时间名声大噪。
但是夏之时并不喜欢官场争权,不久就遭到排挤,不得不离开四川来到上海,准备再赴日本学习军事。但是到了上海之后,怀揣救国梦的夏之时并没按计划马上前去日本,而是秘密参加了二次反袁运动。
作为革命党人,为了掩人耳目,夏之时经常出现在上海滩的风月场,这也使得他有机会遇到了董竹君这个后来令他郁郁半生的人。
没想到的是二人一见如故,约定终生。
在当时,风云人物或者一方望族把堂子中的女人弄出来当妾的不少,但娶回家当正室的几乎没有。虽说透过此事可以看出夏之时对董竹君的痴情,但也能从侧面发现董竹君绝非普普通通之人。
对于夏之时起义且成功的事情,董竹君也觉得他是个英雄,对此非常崇拜,但当夏之时提出要给董竹君赎身时,董竹君的个性就展现出来了,对夏之时提了两个要求:首先,不做小老婆,要做正室;其次,要带自己去日本学习。夏之时答应了。
夏之时的妻子在老家病逝,这让两人都轻松了下来,恢复了自由身的夏之时想马上把董竹君赎出来,但是董竹君不同意,她不想自己是以被买回来的东西的身份嫁给夏之时,她对夏之时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又不是一件东西,再说以后我和你做了夫妻,你一旦不高兴的时候,也许会说:‘你是我用钱买回来的!’那我可受不了。所以,你要是想花钱买我,我就不同意结婚,只要你答应我的条件我会自己想办法出去,跟你结婚。”
此时的夏之时对眼前的这个女人更是刮目相看了,于是耐心地等待董竹君自己脱身。董竹君为了逃走多次假装生病,以便找到出逃的机会。鸨母看她久病不治,又害怕传染给堂子里的其他人,就给他安排到了别处住,也好慢慢养病。
这时的董竹君已经根本不在乎自己这么些年攒下的积蓄了,趁着堂子里疏于防范,怀揣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以及手里那两角车钱,不顾一切地就跳窗跑了。
那时候的上海滩,从堂子跑路的人身份最为低下,被抓到的话是免不了扔进黄浦江喂鱼、种荷花的。由此可见,董竹君是一个敢拼敢搏、令人佩服的女人,冒着被喂鱼、种荷花的风险出逃,只是为了让自己不是别人口中可以用钱买的东西,难能可贵。
董竹君逃跑后,堂子里的老鸨火冒三丈,随即就有黑势力的人开始满城搜捕董竹君,就连巡捕房的人也一起搜捕她。夏之时和董竹君及时躲了起来逃过一劫,巡捕房不甘心无功而返便抓了夏之时的大哥。最终还是夏之时托人并且花了一千大洋,才把大哥捞了出来。
这件事情解决之后,由于夏之时的参与反袁正在被悬赏通缉,于是夏董二人简单举行了婚礼结为夫妻,随后便乘船逃往了日本。
(三)婚姻步入危险境地
来到日本后,董竹君决定继续求学,但是因为出身问题,屡屡遭到冷眼相对,他们不但觉得董竹君的学业不会有所成绩,而且在夏之时那些革命党的进步分子眼中,董竹君根本没有资格和夏之时在一起。
但是董竹君又偏偏是一个敢于向生活决斗的人,加之本来就懂着世俗,如此一来事情就简单了。虽然嘴上没有承认,但在董竹君心里,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河的思想已经逐渐成型了。她没有争辩,也没有反击,只是暗下决心,要顺利完成学业,要用事实证明自己。
原本以为婚后生活会一直很甜美,但幸福了没多久,董竹君就如同当今新婚夫妇一样发现丈夫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完美,不但大男子主义,而且非常多疑,总是怀疑妻子出轨。董竹君非常喜欢音乐,但是夏之时对音乐又一窍不通,经常为此产生不愉快。当时有一个男人一吹箫,董竹君就会凝神聆听,思绪随着音乐飞扬,但是夏之时听不懂,他便从一开始的争风吃醋到后来怀疑是董竹君喜欢上了这个男人,行为也从一开始的发呆变成了后来的监视。
来日本两年后,董竹君生下一个女儿,又当妈妈,又当学生,着实不容易。这时又赶上夏之时要回国参加蔡锷的反袁护国,而董竹君却并不想跟他一起回国。
更戏剧的是,夏之时在临走前拿出一把枪给了董竹君,一是为了防身,二一个竟是不放心妻子安分守己,要是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可以用这把枪自杀。除了这把枪以外,更荒唐的是,夏之时还把在读书的四弟从上海急召了过来,名义上是陪嫂子读书学习,帮着处理家务,实质上就是替哥哥盯着董竹君。短短两年,两人之间的关系就从千千万万直接就到了用枪用眼线来约束的地步,可笑至极。
果然,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她就读完了东京女子高等学校师范理科专业的全部课程,而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夏之时刚回国的时候,时运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切都顺风顺水,袁世凯病死后,他又随唐继尧参加了护法运动,并顺利上位,当上了司令。此时的夏之时手下掌管三千多人马,风光无比。
可在这风云激荡的乱世,世事无常,此时的夏之时又一次从万人之上跌落至谷底,一次变局下,手下三千人马被收编,糊里糊涂地丢了一切。夏之时一蹶不振,彻底告别了往日的风云模样,成了一个郁闷的赋闲之人。
1917年,此时的董竹君也读完学校的全部课程,而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董竹君带着孩子回到国内。可这个时候的夏之时已经面目全非了,从做了四川靖国军总司令,效仿大军阀,变得穷凶极恶,欺压百姓,到后来因为派系斗争,丟了官位,成了闲人,再到现在的郁郁不得志,开始赌博、抽大烟,非常颓废,而且也不知道关心妻子。董竹君生肺病在院里的亭子里住了三个月,夏之时不闻不问;董竹君生孩子夏之时丝毫不惦记;董竹君劝他接受新的文化思想,放下往日都督、司令的架子,办点实业,做点有益社会的事,他也置之不理。
董竹君心生厌恶,想远赴巴黎继续学习,但是迫于没有学费,不得不回到夏之时身边,但是夫妻重聚,并没有使感情好转,反而闹得鸡毛满天飞。一来董竹君出身堂子,思想封建落后的夏之时一家根本看不起她;二来董竹君又一连给夏家生下了三个闺女,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无疑是让家里雪上加霜的事情;三来董竹君一点也不省油,压根不会去做封建大家族里守妇道的女人。
满地的鸡毛,使眼前这个过了气又失了势的夏之时彻底颓废了,整日抽大烟。
所有的这些变化都让董竹君寒心,她心里的英雄彻底消失了,变得还不如常人。最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冷漠和看不起,这让她心如死灰。
(四)最终决裂,开始经商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董竹君在四川办过实业,但是因为大环境所致,再加上资金不能周转,最后都失败了。无可奈何之下,1929年春天,她带着四个女儿来到上海。
这对于夏之时来说母女来上海是一个能缓和夫妻关系,甚至重归于好的绝佳机会,但是夏之时不知搭错了哪根筋,心里只想着如何卷土重来,重振威严,对刚到上海的母女一点也不关心。
另外他们的观念也不一样,董竹君有见识,又有点女权主义,她喜欢做出一番事业,但是夏之时虽然出国留学,但仍旧是封建思想,觉得妇女就应该相夫教子。
董竹君知道良好教育的重要性,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夏之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他认为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上几年学就可以了,没必要太多花费。
不同的人生观念,让这对夫妻越走越远,最后差点反目成仇。据说夏之时曾经派手下勾引董竹君出来借机推下水淹死她,但因为董竹君巧言善辩收拢了夏之时手下的人心,这才逃过一劫。
后来,在董竹君的坚持下二人离婚了,董竹君自己养家带孩子的日子也开始了。开始的时候,日子过得还能说得过去,到后来她就不断地跑当铺,把自己的首饰以及贵重物品典当出去,住的地方也越来越简陋。
她又开始做生意、办工厂,但是都因为资金问题,或者日本鬼子捣乱,没有成功。她穷途末路时也想过自杀,但是每每想到到夏之时那一副瞧不起自己的面孔以及那些看不起人的话,董竹君就又来了精神。
夏之时认定董竹君办实业这就是在瞎折腾,浪费时间,败坏家业,因此他愤怒地撂下了一句大话——如果你董竹君也能在上海滩站稳脚跟,我就用自己的手掌心煎条鱼给你吃。
或许就是因为这一句如万箭穿心一般伤人的话刺激了董竹君,有可能就是这句话,使每次对生活无望时重拾希望,董竹君在上海的传奇就此慢慢开始了。
董竹君从一开始的痛苦沉浮,慢慢地找到了感觉,并且凭借“督军夫人”这一名号以及自己的些许姿色,学会了踩男人的肩膀,让自己的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并且越做越大。
慢慢地董竹君也有了一些名气,这时候一个名叫李嵩高的四川人突然出现在了董竹君眼前,他告诉董竹君,听说董竹君会经商,自己慕名前来,特意登门拜访。当他听说董竹君缺乏资金时,表示愿意出资帮他东山再起。
可能是前面吸取了太多的经验教训,在得到资助后,董竹君的幸运开始找上门了。
(五)锦江红颜机缘巧合
在商业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董竹君深感做工厂的难度之大,但是她也发现了餐饮业的势头和前景,并且自己也想过把川菜发扬到上海,做成一种餐饮文化。
1935年3月15日,锦江川菜馆正式在上海开业,并且凭借着改良后的川菜特色一炮打响。
锦江饭店的前身就这么诞生了,董竹君为了给菜馆取名也是费尽了心思,首先成都有 “锦官城”和“锦城”之称,而且在锦江边,还有一座著名的望江楼,这楼和唐朝诗人薛涛有关系,也算又加了一些文化底蕴。
锦江菜馆走的是上流圈子的风格,并且凭借着“督军夫人”的名号,黑白两道各路名人志士都来捧场,其中不乏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这样的大人物,就连喜剧大师卓别林到访上海时,都慕名前来尝了锦江川菜馆的香酥鸭子。
名气有了,店里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租界招牌难搞,扩建也是件令董竹君头疼的事。为此,董竹君聪明的头脑又发挥了作用,每当杜月笙来吃饭的时候,就隔三差五的故意给他的菜晚上,杜月笙性子急,责怪起来的时候董竹君就以女人的姿态说话了,想给杜老板快上,但堂子太小,实在快不起来。董竹君知道杜月笙为人仗义,一定会帮忙。
果不其然,杜月笙一句话的事情,扩建牌照就拿到了,锦江菜馆往后扩张了好多倍。而且借着杜老板这句话,她是得场合就跟人说,这都是仰仗杜老板的关照。如此一来,杜月笙高兴,董竹君的菜馆也算是有了靠山。并借着一来二往的契机,董竹君与各大鳌头大佬都打了很深的交道。
1936年初,董竹君趁热打铁在锦江川菜馆的基础上,又开出了锦江茶社,同样生意火爆。
这期间,尽管董竹君去菲律宾看女儿被当作难民扣押了五年,饭店贪污亏损严重。但是她回来后,还是想办法让两家店起死回生。
1949年上海解放后,国民党即将败逃,董竹君听从了上海市委的指令,她在原来锦江川菜馆的人员基础上创立了锦江饭店,同时甚是舍得地捐出了自己的积蓄、豪宅等几乎所有的财产,从而在解放后改天换地的上海滩获得了一个崭新而高尚的地位。
然而1950年10月6日,在另一边的四川老家,因为董竹君郁郁半生的夏之时被执行枪决,罪名更是荒唐至极、子虚乌有的“组织策划土匪动乱”。据说董竹君听到这个消息后,瘫坐在椅子上,一天都没有说话。
1997年,董竹君老人去世,九十七岁的人生虽饱受磨难,但不妨碍传奇人生的闪闪发光。此外她亲手培养的四个女儿后来到美国学习钢琴声乐、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的三女儿还参与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创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物是人非,但锦江饭店依旧屹立,传奇依旧流传。
虽出身低微,但志气高昂,虽饱受磨难,但从不低头。人生路上,最珍贵的就是坚持不懈,敢于斗争,人生再高傲,就要敢于攀登凶险的山峰,就要敢于搏斗汹涌的海浪。除非自愿低头,没人能夺走你的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