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春,北京的街头多了一个带着女儿的妇女。她身着破旧的衣衫,手牵着自己亲生的女儿,一路摸摸索索,来到了北京饭店的门前。
看得出,她非常想要进去,却又在担心着什么。北京饭店的警卫看见这个妇女在北京饭店前踏步徘徊,便拦下了妇女,询问起对方的目的。
那妇女似乎不好意思开口,反倒是她十多岁的女儿没有半分的怯生,看见有警卫询问,女儿便替母亲回答道:“我们来找彭叔叔!”
彭叔叔?北京姓彭的那么多,这个回答通常来看未免有些敷衍和无用。然而妇女女儿的这一句话语,却让警卫的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浪花。
因为今日的北京饭店之中,确实住着一位“彭叔叔”,他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为革命做出过无数功绩的新中国奠基人之一:彭老总。
建国前后,彭老总本是在西北为新疆地区发展进行筹备,然而就在几天之前,彭老总为了参加中共中央的会议,特意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到了北京。
而彭老总下榻的酒店,正是警卫身后的北京饭店!母亲看见女儿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便对警卫解释,她们这次来到这里,为得正是见彭老总一面!
然而,如果彭老总却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见到的,因此,警卫便问起了眼前母女的身份以及求见彭老总的目的。
只见那妇女犹豫了许久,这才缓缓吐出几个字:“我的丈夫,是黄公略。”
红军三杰飞将军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1930年,毛主席曾特意写诗赞扬黄公略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做出的贡献。
纵观毛主席的诗词,能够得到毛主席诗词正面赞扬的人并不多。“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老总是一位,而黄公略也是其中之一。
若是对红军历史有过了解,那么一定会知晓这位同毛主席、彭老总、朱老总共称“朱毛彭黄”的红三军“飞将军”,到底有着多么响亮的名望。
1922年,在湘军中广受赞誉的黄公略,来到了湖南陆军讲武堂进行学习深造。这一经历,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然而若是同1922年这个时间联系起来,那么便会发现:在同一时期来到这里的,还有彭老总以及李灿。
没错,黄公略和彭老总之间,有着极为深厚的交情。黄公略、彭老总以及李灿三人,也曾被誉为“红军三杰”。
在黄公略参与湘军时候,他的班长便是彭老总。当彭老总回忆起自己在湘军的生涯时,曾经这样描述过:
“我在这段时间结交了许多来营当兵的知识青年,最后只剩下黄公略和李灿”。在红军时期,他们二人,一个做了红三军的军长,一个成了红八军的军长。
因为志向相投,黄公略和彭老总结下了莫逆的交情。当时,彭老总担心自己学历低,考不进湖南陆军讲武堂,就是黄公略的劝说,才让彭老总下了决心。
就这样,培训结束的二人再一次回到了湘军之中。第一次国共合作展开之后,他们所在的部队被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的第一师。
随后,黄公略和彭老总,便投身革命,并向着中国共产党的方向坚定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1927年一月,黄埔军校第三期开始报考。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战绩,黄公略成功成为了黄埔军校的学生。
在那个时候,能够进入黄埔军校,就意味着这个人的潜力,已经达到了可以担任高级将领的地步。在蒋介石的亲信中,大部分的高级将领都曾在黄埔军校就读。
得知黄公略考入了黄埔军校,彭老总的心里由衷地为黄公略感到高兴。在黄公略前往黄埔军校的那一天,彭老总特意约出了黄公略为他送行。
二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语,黄公略看着身旁同自己志向相合的老友,取出陪伴了自己多年的驳壳枪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随后,“412反革命政变”爆发,大肆屠杀爱国人士的行为,让黄公略的心里感到无比的厌恶。他彻底倒向了共产党,还在这一年的年底参加了广州起义。
因为黄公略在起义中的贡献以及黄公略曾经作为湘军将领的经历,叶剑英和叶挺对于黄公略十分看重。他们为黄公略写了一封推荐信,正式将黄公略加入党中。
1928年,黄埔军校毕业的黄公略到了展露自己才华的时间,然而在黄公略的心中,依然惦记着自己曾经的老友:彭老总。
于是,在毕业的第一时间黄公略便来到了当时彭老总任职的地方,他想逗逗彭老总,于是在聊起打倒“新军阀”的时候,黄公略问道:“新军阀是谁啊?”
听到这里,彭老总直性子根本没有犹豫地说道:“当然是蒋介石!”,没有想到黄公略听完之后却佯装生气“质问”到:“蒋介石是校长,你们怎么能打倒他呢?”
彭老总听完,心里一咯噔,还以为在黄埔军校的时间里黄公略的心已经投向了国民党。身旁的张荣生和李立更是第一时间找来了抹布,还将黄公略押了起来。
“如果让他回去,我们的行踪都会暴露!”张荣生将水倒在抹布之上,随后一把捂住黄公略的鼻子。多亏了邓萍及时制止,这才让黄公略没有遭到误杀。
得救的他面色惨白,大口地喘着气,随后掏出一封书信递给了彭老总。这正是叶剑英为他写的推荐信!
这可把彭老总吓了一跳,一想到刚刚差点将黄公略捂死,张荣生也吓得急忙捂住胸口:“公略啊!你怎么不早说啊!”
黄公略喘出一口大气,随后才对着彭老总说道:“下一次遇事千万要冷静,可不敢再像刚刚那样了。”
就这样,两个密友再度相聚之后,开始积极筹划起“平江起义”。随后,他们二人又联手创办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星星之火的燎原大业。
1930年年初,红6军正式成立了。黄公略作为军长,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便将这支部队打造成了赣西南的主力红军。
正是因为黄公略在湘鄂赣的贡献,才有了毛主席当时称赞黄公略的“偏师借重黄公略”。
6月,红6军合并成为红三军,并隶属毛主席领导的红一军团。四大名将“朱毛彭黄”齐聚一堂,1931年黄公略更是亲破第二次围剿,重创蒋介石主力。
毛主席在其诗词中写道: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从此,黄公略便有了“飞将军”的威名,将蒋介石比作胡马:“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为了策反黄公略,将这个帅才吸纳进自己的麾下。曾经作为黄公略校长的蒋介石要挟了黄公略同父异母的哥哥黄梅庄要让他带1500大洋劝黄公略“迷途知返”。
然而为了革命的大业,黄公略毅然拒绝了蒋介石的“一片好心”,继续投身于红军的发展建设。
然而,令彭老总没有想到的是,就在1931年9月15日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之中,黄公略遭到了国民党的飞机袭击不幸身亡,年仅33岁。
令彭老总更加悲伤的是,当初的“红军三杰”、彭老总的另一好友红军第八军军长李灿,也在一年后被叛徒出卖遭到国民党的杀害,年仅31岁。
至交密友的逝世,曾令彭老总万分悲伤。不久之后,一座“公略亭”在瑞金屹立而起。与此同时,彭老总也开始寻找自己好友的亲人。
然而在国民党军队的“白色恐怖”之下,彭老总一直没有寻找到半丝踪迹。他害怕黄公略的妻子刘玉英遭到国民党的迫害,于是将这一任务交给侄子彭启超。
“一定要找到她们,我想见见。”彭老总这么嘱托地说道。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一条寻人之路,一直持续到湖南的解放。没有了战事,彭启超这才找到了黄公略的家人,也就是文章开头的母女:刘玉英和黄岁新。
在这之后,母女二人都被安排在了后方居住,而彭老总更是亲自挂帅,前往我国西北,开始了自己解放新疆的道路。
1950年,彭老总返回北京参加会议。刘玉英得知这件事之后,当即带着女儿来到了北京。
警卫将刘玉英到来一事告诉了彭老总,彭老总当即便将母女二人带入了北京饭店之中。
一听闻黄公略的大名,一众解放军和警卫肃然起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建设奉献出自己生命的黄公略,是所有解放军战士的优秀榜样!
看见好友唯一的孩子,彭老总百感交集。他将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拥入怀中,只见黄岁新早已泪流满面。
“彭叔叔,我们好想你啊!”对于黄岁新和他的母亲来说,除了家人,和他们关系最为亲密的便是彭老总。
彭老总安慰着痛哭出声的黄岁新,望着这个革命烈士黄公略的后代,郑重地对她说道:“你好,小同志”。
这是彭老总对于黄岁新的称呼,在那个年代,能被彭老总这么叫的,还有任弼时的儿子以及左权的女儿。
他们的身上,继承着父亲璀璨的光辉,所以彭老总对他们格外重视。
“元帅”与“同志”
当时的彭老总在北京还没有居住的住宅,手头里也没有合适的礼物。他思索了一下,便将自己的相片以及崭新的衣服递到了黄岁新的手上。
做完这些,彭老总转向刘玉英。没有了黄公略的照顾,刘玉英独自一人将黄岁新拉扯长大,这样的毅力同样令人无比敬佩。
“要坚强地生活,如果有困难,就来找我。在我这里,当成家就好。”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前,彭老总再一次于北京饭店会见了黄岁新和刘玉英。
刘玉英知道彭老总一生没有孩子,只有一个侄女。于是她提出将黄岁新送到彭老总的身旁。
彭老总只是摇了摇头,对着刘玉英说道:“你只有一个女儿,就不要送给我了。我将他认作侄女,这样也就可以了。”
在彭老总的身边,黄岁新确实得到了侄女的待遇。1952年,彭老总得知黄岁新因为不想离开北京上学,于是专程回来开导黄岁新。
他将40元塞在黄岁新的手中,告诉她现在国家十分困难,彭老总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也不会用自己的职权,来帮别人谋求福利。这是彭老总一生的清廉品格!
国家发的布料,彭老总优先想到黄岁新,百姓们为彭老总捐赠的善意,他也总是带着黄岁新教导她党员干部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看见彭老总对于黄岁新如此照顾,就连彭老总的亲侄女彭钢都不免有些嫉妒。她问彭老总为何都是侄女,黄岁新的待遇就要好上这么多。
彭老总对彭刚说道:“她是革命烈士的女儿,国家不能对不起革命的烈士。正是因为你是我的亲侄女,所以论起待遇享受,你在我这里才永远排不到第一。”
黄岁新毕业之后,彭老总将她放到了王震的队伍之中,让王震带着前往东北的牡丹江农垦局进行学习。
没有让她得到多大的地位,这对于彭老总来说,却是最好的选择。1966年,彭老总遭受到了不公正地对待。有人说黄岁新是彭老总的干女儿,也要受到牵连。
然而,他们最终因为毛主席曾经对黄公略的赞誉让黄岁新相安无事。即便如此,因为受到了彭老总的影响,黄岁新的入党申请才被拖到了1979年。
彭老总逝世之后,黄岁新万般悲痛。她的心里始终挂念着彭老总,并将彭老总当作自己真正的亲人。
而她的父亲黄公略,则在建国后被人们铭刻在历史的石碑之上。郭沫若、聂荣臻元帅等无数人为黄公略题词,他的功绩,也被评为: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在黄公略的葬礼之上,曾有诗惋惜:“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新中国的建国之路充满着辛酸,是一部在血与泪中铸就的史诗。黄公略为世人做出的贡献不应遭到遗忘,历史将会将他深深刻在这一条长河之中。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