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之后,1923年7月16日,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在北京城传将开来,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是什么事情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呢?溥仪把紫禁城里面的太监给裁撤了。
西太后慈禧还活着的时候,紫禁城内的太监多达3000多人,到了辛亥革命之后,人数虽然是每年在减少,但是还有八、九百人。除了御膳房的厨役、匠役和维修人员以外,例如敬事房、奏事处、尚书房、南书房、四执库、尚乘轿、钦安殿、毓庆宫等地方都是太监。
溥仪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溥仪最终下定决心要裁撤掉这些太监呢?有三个原因。
一、建福宫大火。
在溥仪下令驱逐太监的二十天之前,也就是6月26日晚上的9点多钟,紫禁城中的建福宫突然起火,火势很快由静怡轩一直烧到延春阁,以至周围的宫殿一起化成火海,数百年的参天松柏也付之一炬。大火直至次日中午才被扑灭。此次大火共烧毁房屋三、四百间和大量珍贵收藏,延寿阁里收藏的全部古物,以及广生楼的全部藏文如大藏经,吉云楼、凝辉楼的数千件大小金佛与金质法器等都没能幸免于难。
建福宫大火后的废墟
失火的那天晚上,晴朗无风,天气很好;况且这里无人居住,只有该宫首领太监等七个太监负责看守,不大可能是由于自然的原因引起火灾。同时,据消防队员说,他们初到宫中救火时,还曾闻到煤油气味很大。溥仪听说后,就更以为是监守自盗了。
建福宫大火,无疑是使溥仪下定最后决心的直接因素,不过,在这之前,溥仪也早就听说过,在当时北京的各个古玩店里,就不时发现过宫内的古物。
二、部分太监贪污腐化,偷盗成性。
每年紫禁城新招进来的太监进宫以后,都照例要拜一个年纪大、地位高的太监做师傅,来学习宫内的规矩礼节。每逢节日,徒弟都得向师傅送礼。送礼多的,提升就快;送礼少的,一辈子也别想抬头。这些都是大太监们一笔不小的收入。有些老的太监,因为徒子徒孙多了,就形成一个个小集团,营私舞弊,相互包庇。
清朝太监
有权势的太监生活得都很富裕,有的甚至富盖王侯。那些大多数的穷太监们,每月薪俸不过10元左右,除了过节必须孝敬师傅以外,每天还会狂吸滥赌,当时抽大烟在太监中很流行。他们穷到了一定程度就只有靠偷窃宫内的物品来还债了,所以造成宫内的盗窃之风愈来愈盛。
这些因素,造成了溥仪对身边的这些太监们一直很反感,也很厌恶他们。
三、受庄士敦的影响。
庄士敦是给溥仪请的外国老师,而且,溥仪对他还十分尊重。庄士敦一进宫就对这些太监们很反感,认为他们简直是奴颜婢膝。他曾不止一次地对溥仪说:“在今天的世界各国,大概只有中国的紫禁城内还保留着中古时代的太监吧!”
庄士敦和溥仪
有一次,春节过后的一天,有几个太监给庄士敦叩头拜年,这本来闹得他已经面红耳赤,不知所措,可是太监们又接着向他讨赏,结果庄士敦大发雷霆,大骂太监们“太讨厌了”!太监们虽然表面上对庄士敦十分恭顺,但实际上对他也很反感,常在背后骂他“洋鬼子师傅”。
庄士敦对太监们的这些看法,不可能不会影响到溥仪对太监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
7月16日的中午,溥仪把内务府大臣绍英叫到了养心殿,对他说:“今天,我决定把宫内的太监全部裁撤,叫他们 出宫。”绍英感到十分的意外,就迟疑地说道:“一切全都没准备好,这怎么行呢?”溥仪说:“夜长梦多,迟了恐怕第二次火灾就要发生了。”绍英听后便是一再地劝说,还说祖制也不可违背呀!
绍英
溥仪不为动摇,他把预先写好的“将宫内太监全部裁撤,立即出宫”的一道谕旨,交给绍英,说道:“宫里如果发生第二次大火,谁敢负这个责任?”绍英听后无言以对。静默片刻后,他请求道:“除三个太妃、皇上和淑妃这五个宫各留20名太监外,其余的全部裁撤掉吧。”溥仪随之点头表示同意。
由于绝大部分太监在北京没有家,若让这数百名太监流落街头,未免会影响社会治安。最后由内务府商定,马上想办法筹措一部分遣散费,北京有家或有亲戚朋友的,即刻携带行李出宫;实在无处投奔的,就暂时住在地安门内大街雁翅楼内,待领到遣散费后,再各自回乡。
清末太监旧照
当绍英把全体太监召集在乾清门内,宣读了溥仪的谕旨后,大家非常恐慌和愤慨。因为这些太监,绝大部分是河北一带的人,他们在宫中当了几十年的差,宫中就和他们的家差不多了,也积攒了一些东西;如今限令在几个小时内出去,叫他们投奔何处?以后怎么生活?所以有的嚎啕大哭,有的高声咒骂,情况极为悲惨。
晚9时许,除留下的太监以外,其余人已经全部出了紫禁城。神武门门外堆积的太监们的行李、物品,像一座小山,有的还在抹黑找自己的东西。这时的宫内一片漆黑,空无一人,溥仪居住的养心殿里,也只有两三名随侍。次日,溥仪吃饭时,连摆桌盛饭的事也无人管了。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溥仪也感到许多不便,就又叫回了100多名太监,才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太监被驱逐出宫
7月下旬,内务府发放了遣散费。统计这次裁撤的太监,共有700多人,首领每人发200元钱,普通太监发20元。这些太监除北京有家的外,其余有的搬到了庙里,有的回到原籍,但是还有300多人实在无处可去,就仍旧住在雁翅楼内,他们衣衫褴褛的如同逃荒的难民,实在可怜。后来,军警怕他们做饭会引起火灾,就屡次驱逐他们离开,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先后散净。
溥仪起初以为把太监们裁撤了,宫内的偷盗之风就可以绝迹了,不料还是经常的会丢失东西,所以裁撤太监的结果,并没有刹住偷盗之风,只是由太监们的监守自盗,变成了护军们的监守自盗。此后,太监们每谈到此事,都表示了极大的怨恨。
溥仪和皇后婉容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24年,当溥仪也被冯玉祥驱逐出宫的时候,太监们无不拍手称快地说道:“这才是一报还一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