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赵丹的这篇文章发表在198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五版头条。文章见报当天下午,病势垂危的赵丹在医院得到文章发表的消息后,眼珠动了一下。两天后,赵丹在医院去世。
起初,赵丹文章标题为《管得太具体,文艺要完蛋》,经整理文稿的人斟酌,把后半句改成“文艺没希望”。
文章发表后,文艺界一片叫好声。
然而不久,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胡绩伟和副总编辑秦川相继传话说,上面一个领导讲:“赵丹临死还放了个屁。”
赵丹是扬州人,1932年,他在上海进入电影圈开始拍戏,先后参演《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林则徐》等多部影片。
赵丹在这篇文章里说:大可不必领导怎么种田、怎么做板凳、怎么裁裤子、怎么炒菜,大可不必领导作家怎么写文章、演员怎么演戏。
文艺,是文艺家自己的事,如果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有希望,就完蛋了。
四人帮管文艺最具体,连演员身上一根腰带、一个补丁都管,管得八亿人民只剩下八个戏,难道还不能从反面激发警觉吗?
哪个作家是组织叫他当作家就当了作家的?鲁迅、茅盾难道真是听了组织的话才写?组织叫写啥才写啥?那么,马克思又是谁叫他写的?
生活、历史的进程,产生一定的文化、造就一个时代的艺术家、理论家,“各领风骚数百年”。从文艺的风骨——哲学观来说,并不是哪个派、哪级组织、哪个支部管得了的。非要管得那么具体,就是自找麻烦,吃力不讨好,就是祸害文艺。
试问,世界上有哪几个国家,文艺领域中的非业务干部占如此大的比例?咱们这社会,不兴说谁养活谁,因为除农民和青年(以及部分老年和妇女)外,总算各有铁饭碗一只。
但是,为什么要死死拽住那么多非艺术干部来管住艺术家们呢?有些非艺术干部在别的工作岗位上也许会有所作为的。
可是,如今那么多“游泳健将”都挤到一个“游泳池”里,就只能“插蜡烛”了。
习惯,不上真理。陋习,更不能尊为铁板钉钉的制度。层层把关、审查审不出好作品,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有生命力的好作品是审查出来的:电影问题,每有争论,我都犯瘾要发言。有时也想管住自己不说。对我,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只觉得絮叨得够了,究竟有什么作用......
——赵丹80年9月于病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