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
你关注的博主!更更新新啦!!
当李子柒回归之作下的这条评论点赞都破万的时候,大家终于意识到,这个昔日的顶流网红,这次是真的回来了。
暌违三年之久,一复出就连更三条,让无数粉丝心满意足。
而除了国内的网友欢呼,最开心的还有国外的诸多网友。
油管下面的评论,几乎有来自各国网友真情实感的留言。
三年多没更新,重新出现之后,李子柒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似乎并没有因为时间而减弱。
只能说,有些内容真的是可以跨越文化、肤色、语言差异来传递的。
而李子柒,正是这样一个存在。
在停更之前,她YouTube上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了750万
在外网拥有 750 万粉丝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CNN——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它的粉丝才刚 792 万。
但 CNN 的视频数量有 14 万条,而李子柒那会儿只发布了 104 条视频
两个账号的粉丝粘度也完全没办法比,
比如李子柒几乎每一个视频,播放量都在500万以上
让人意外的是,油管上的视频跟B站上的视频一样。
都是中文字幕,原音发送,没有翻译。
却依然挡不住国外粉丝的观看的热情
她的油管视频评论里,尽是来自世界各国网友的彩虹屁
可是回到国内,李子柒面对的却全是质疑:
首当其冲的,就是团队问题
2017年那一段时间,骂她的人特别多,甚至影响到了李子柒的正常生活
一气之下,她决定暂停更新
并放出了未剪辑的视频花絮——
做兰州拉面时,开关机都得靠自己。
做秋千时,钉桩弄伤了手。
但为了减少相机损耗,看都没看伤口就继续拍下去。
而实际上,看她那次风波前拍摄视频的细节。
瓦罐的反光截图能清楚的看到周围没有任何人
后来,为了拍摄的更清晰,她买了人生中第一台单反,对着说明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
这台单反陪着她上山下河,一言不合还要上树。
架在小板凳上。
桌子上。
用石头微调高低角度。
好不容易等团队问题平息,新的质疑又出现了——
“她的视频是否能代表中国文化输出”
问题无非围绕两点在争论:
其一,是她拍的农村生活都是假的。
其二,几个视频而已,没有办法代表中国文化。
甚至有人说
“李子柒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
“务农不算文化输出”
且不管务农不算文化输出这种伪命题
中国人厨房里不可或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吗?
李子柒从一颗黄豆的播种到用亲手做出的酱油炒出的腊肉
春种一粒,秋收百颗
一颗粮食
从育秧 、打田、插秧、生长、抽穗、扬花、灌浆
再到成熟,收获至端上饭桌
这其中折射出的坚韧、勤恳,脚踏实地
哪一点落后了?
哪一点属于文化糟粕?
正当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结果央视爸爸也出来说了:
没有热爱成就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的热爱
外国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所以没有翻译也依旧能火遍全球~
退一万步讲,就算李子柒没有扛起文化输出的重担
对于喜欢她的人来说,并不会有多大的阻碍
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李子柒视频中呈现出来的岁月静好
在李子柒的世界里,一切都顺应时节,自然而然:
樱桃红了,她采来做酱
桃花开了,她采来酿酒
豌豆黄了,就整上一顿豌豆凉粉……
清明,素手做青团
七月七,新月如钩,制作乞巧果子
八月中秋,新出炉的月饼满屋飘香
入冬则腌制腊肉和香肠,院子里挂个满满当当……
本以为她只会做美食。
没想到还能纳鞋底做蚕丝被。
以为纳鞋底做被子就是极限了,没想到她还能造个窑;
以为造窑就是最高技能了,没想到她又盖了个凉亭……
甚至,她还会再现那些近乎失传的老手艺。
现采园中花,制成胭脂膏和眉粉。
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学习东源木活字印刷术。
向中国仅有的两位蜀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一孟德芝老师学习蜀绣。
接着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做了一幅绣品,制成了蓝染绣裙。
用麻皮和树皮制作成最原始的纸张。
取羊毫造湖笔、洗烟阴造墨、磨端石造砚。
12分钟的视频,历时两年。
最后还送了一套给马来西亚的国王。
不得不说,李子柒真的是在踏踏实实地干活和拍视频。
放大看一下,确实是一双干惯农活的手。
一举一动都十分娴熟。
看她干活是种享受,自带节奏
行云流水、手起刀落
如果把李子柒的视频,看成是一个综艺节目,一个娱乐视频,其实是合格的,甚至还拍得十分好看,让人向往。
李子柒自己也不止一次地解释过:
“拍片子和过日子,其实是两个概念,视频就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治愈的力量。”
“真实的农村生活其实很累的,没有你们想像的那么好。”
当打开视频时发现,真的有一个人在远方,至少看起来是在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理想生活。
对于快节奏、压力大、被焦虑包裹的都市人而言,多多少少也能带来一些慰藉和希望吧。
李子柒完美无缺吗?
这一点别说粉丝不认为,她自己都不会这么认为。
那大家喜欢她是因为她外界赋予的各种高大上的意义吗?
实际上也不是。
对于很多喜欢看她视频的人而言,之所以愿意看喜欢看她的视频,说到底不过是觉得看着舒服,看的轻松,并没有想其它太多。
不在乡村的人,通过她的镜头来看想看的乡村;
离开乡村的人,通过她的视频回忆记忆里的乡村:
人啊,总是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桃源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