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恒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司马迁

谈起历史上的变法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商鞅变法,这一场变法不仅改变了秦国羸弱不堪的局面,甚至还影响了中华大地的历史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真正称得上“第一场变法”的是七国的管仲变法,亦或者是管仲改革,这一次改革图强使得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作为春秋时期的一次跨时代意义的改革,管仲实行的一些政策不仅提高了齐国的国力,甚至对后世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一个话题。

一、管仲改革的时代背景

商周时期世人的心中只有“天下”的概念而没有“国”的概念,直至西周灭亡东周出现礼乐崩坏,数百封疆裂土的诸侯国开始相互吞并,君主的称霸欲望急剧膨胀。

1.管仲与齐桓公

根据历史的记载,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然而,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这背后也充满着无尽的辛酸与坎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动乱,权臣公孙无知杀死齐襄王取而代之,他毕竟名不正言不顺,仅仅一年后就被他人所杀。

古人云“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时齐国最有资格成为君王的便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管仲则是公子纠一派的人。

他暗中帮助公子纠尽快回国继承王位,并且在半路埋伏截杀公子小白,所幸后者福大命大箭矢被铜制饰品挡住捡回一条命。后来,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公子小白率先到了齐国成为了齐桓公。

登基后公子小白做了两件事情,其一便是赏赐鲍叔牙,其二就是要找管仲报仇,但此事却被鲍叔牙阻止了。原因就是管仲乃是天下奇才,齐国新君登基政治不稳,继续这样的人出来主持大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桓公也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思考鲍叔牙的建议后便放下个人恩怨,将管仲接回了齐国并拜为丞相,管仲也感恩齐桓公的以德报怨倾其才助其成就霸业。

2.危机重重的齐国

除了新君登基政权不稳外,齐国还面临两大严重的问题。其一,礼乐崩坏后八百诸侯征战不休,北方的狄人、西方的戎人、南方的蛮人伺机入侵中原,齐国作为东方大国深受其害。

其二,因早期内部的军事政变,齐国早已不复往日的繁华,国库空虚民生凋敝,随时都有被列国入侵吞并的危机,可以说此时的齐国已经到了身死存亡的关头。

古人云“不破不立”,危机之中既有危险也有机遇,战乱使得天下列国饱受苦难,同时也摧毁了旧的体系制度,为新制度的诞生撕开了一条口子,管仲改革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帷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管仲的改革

管仲改革的范围非常之广,他也是第一个提出“四民”之说的人,若是将其改革进行归纳分类,亦可以归纳为对“士农工商”四民的一次改革,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

1.政治上的改革

最早期的官僚制度是“世卿世禄制度”,这样一种官僚制度使得上流社会的人,可以通过世袭不断掌控国家的权力,不利于人才的崛起与国家的发展。

管仲在政治上改革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人才选拔,他提出德不当其位、功不当其禄、能不当其官三个社会现象,随即又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以“慈孝”、“拳勇”、“聪慧”为标准,让各级官吏推举相应的人才,随后通过君王的考察突出的人便可以走向仕途,既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又刺激人才的积极性,也是“士”集团崛起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何时何地人才都是发展的基础,因重视人才之风盛行,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有才华的人皆到齐国谋求一官半职,齐国的强大从春秋一直持续到了战国中期,可见管仲此次改革影响之深远。

2.经济上的变化

有一句话叫做“仓食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很多人皆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却不知道这一句话是管仲提出了,也是他经济改革上的一个纲领。

管仲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藏富于民”,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他针对农业、商业两大领域进行了相应改变。

管仲改革之前,齐国的土地大多集中在王孙贵族的手里,管仲改革之后他将土地收归国君所有,而后又将土地以国君的名义分发给普通百姓,使得“忠君”的思想深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管仲还在齐国境内开辟荒地、兴修水利,使得齐国的农业蒸蒸日盛,农业兴旺发达则农业税便有了来源,齐国从此摆脱了贫困的局面。

商鞅变法认为王朝应该“重农抑商”,但管仲却没有这样的思想,他认为发展农业的时候也必须要兼顾工商业,这便是“无市,则民乏矣。无末利,则本业何出?”

商业税是古代王朝的一项重要来源,但真正商业税制度化的却是管仲,无形中还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他在齐国每三十里设置一处客舍以接待外国的商人,极大地促进了齐国鱼盐之利的提高,从此“商贾归齐若流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春秋之前并没有“城市”这一个概念,管仲将天下人划分为士农工商之后,各行各业的人便有了各自生产发展的区域,以至于“城市”聚集区开始慢慢出现(当时称之为邑)。

城市的存在促进工业的发展与商业的交换,工商业的发展又使得城市不断优化,传统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商业税为齐国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城市的出现又促使县、乡、卒、邑等早期的城镇出现,有利于国家对人口的管理,从而改变了部落时代老百姓的野蛮思想,无形中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3.军事上的调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又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强军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管仲打破齐国原来的军事制度,建立了伍、小戎、卒、旅等体制,类似于现在的军师旅团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期的军队一般是由贵族管辖,新的军事制度实施后,军队由国君直接掌管,进一步瓦解了旧氏族贵族的权力和威胁,加强了国君的权力和控制力。

另外,部队每天的春天和秋天进行训练,农忙之时则以农业为主,既能够提高实战水平,又可以保障国家的经济来源,与南北朝时期的府兵制颇具异曲同工之妙。

三、管仲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我国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次变革,每一次都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管仲改革也是如此,他虽然是在齐国进行的图强革新,但其意义却影响了整个中原大地。

1.以商止战、尊王攘夷

在管仲的改革下,齐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几千年之后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远非其它诸侯国能够相比的,此事齐桓公便开始了自己的称霸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强权”之下的霸业,齐桓公的称霸事业更偏向于外交化,即利用外交手段和军事压力让各大诸侯承认自己“诸侯长”的身份,可以代天子讨伐不敬之人。

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各大诸侯国不得不听从齐桓公的号令,开始停止战争与兵戈,一致对外抵御戎狄,这也就是管仲所说的“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从某个角度来说,混乱的春秋时期华夏文明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不被戎狄、南蛮之人所迫害,离不开管仲的这一次变法,所以他又被称之为“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除了以上各种称号之外,管仲还法律条文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后世人提供了一个变革的依据,他也被誉为法家先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管仲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很多个“第一”,后期历朝历代的变法基本都是以他为蓝本。

2.管仲的结局

我们都知道,每一次变法都会触动旧贵族的利益,而每一个变法之人的下场都不会怎么好。然而,管仲却是一个例外,因为他的变法很多都具备一定的“怀柔性”。

比如,商鞅对于土地的改革采取的办法是强行从地主手里收回土地,管仲采取的办法则是与贵族进行协商,双方达到了一种利益的平衡,使得齐国的变法既没有血腥,也没有政治动荡。

这样怀柔的手段使得管仲能够得以善终,公元前645年病逝,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但他的荣耀与辉煌却名留青史,至今都被人所称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商周虽然承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痕迹,但文明真正迎来蜕变的一次则是在春秋之时,而管仲的变法为之提供了稳定积极的土壤,孔子、孟子和老子皆被称为圣人,而管仲则被后人称为“圣人之师”。

短短的四个字概括了他的历史地位与贡献,对于管仲此人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管子》、《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