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5月,陈赓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1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博得“黄埔三杰”之一的美名,同年11月从黄埔军官学校毕业。1928年起,陈赓化名王庸,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隐蔽斗争。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陈赓调任第12师师长。第12师下辖第34团、第35团和第36团,这3个团的团长都是我军著名的战将。那么他们都是谁?1955年被授予什么军衔?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第34团团长许世友,他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少年时期家贫,曾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到少林寺学习武术。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尤其擅长大刀。在红四军担任军长时,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红军枪弹不足,大刀等冷兵器是最为便利、最令人胆寒、最有号召力的一种兵器。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1928年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成立后,许世友历任班长、排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12师34团团长。虽然做了红军团长,许世友还是一如既往地带头冲锋陷阵,一马当先。他曾7次参加敢死队,2次任敢死队队长,4次负伤,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也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大刀团长”。1955年授衔时,战功赫赫的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第35团团长高绍先,他是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07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营长、红12师35团团长。1932年,在黄安作战中牺牲。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第36团团长徐海东,他是湖北黄陂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人,出身贫寒,当过11年窑工。在战争年代,徐海东被称为“中国的夏伯阳”,可见人们对他的崇敬。夏伯阳是苏联内战时期的传奇人物,他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逐渐成为英勇善战的军队指挥官,许多农民在他的影响下穿上军装,并在他的指挥下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因此夏伯阳的故事被搬上了荧幕,变得家喻户晓。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徐海东的成长经历和夏伯阳极其相似,都是从农民一步步成为英勇善战的红军将领。不论是参加北伐战争,还是参与我党领导的黄麻起义,徐海东都表现出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气概。由于徐海东作战勇敢,敌人畏之如虎,都称他为“徐老虎”。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敌人听闻与他们作战的是徐海东,不是望风而逃,就是缴械投降。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徐海东担任第12师第36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陈赓担任第12师师长,第12师下辖3个团的团长分别是许世友上将,高绍先烈士和徐海东大将。徐海东是唯一一位没有参加过解放战争,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可见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1955年授衔时,徐海东位列十大将第二位,排在陈赓大将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