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琉璃流光溢彩,如同彩虹落人间。”变幻瑰丽的琉璃,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构件,材质坚固,色彩鲜艳,釉色光润,精致细腻,是中华建筑文化思想情感与艺术呈现的完美融合。如果说山西是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话,那么位于山西中部的介休就是建筑琉璃艺术的宝库。“霓彩越千年,无处不琉璃。”介休烧造琉璃技艺源远流长,千年窑火淬炼出的琉璃宝色,点缀在一处处建筑上,愈显绚丽鲜亮,如同瑰丽的霓彩装点在黄土高原。

琉璃之乡霓彩越千年无处不琉璃

介休南依太岳,北临汾河,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这片沃土的毓秀钟灵。春秋时期“割股奉君、功不言禄”的介子推辅助晋文公上位,淡泊名利拒不出山被烧死在介山(今“绵山”),清明、寒食便由此而来,介休也因“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如果说介子推为介休这座古城,平添了一抹苍凉的历史底色,那么,造型各异、绚烂夺目的琉璃构件,则为这里铺就了一道流光溢彩的城市新色。介休市内矗立着各式各样琉璃装饰的古寺庙宇,或气势恢弘,或精致典雅,琉璃使古建筑散发出动人的光泽。这种从火中淬炼、匠人手中涅槃而生的琉璃艺术,相承不衰,代有佳作,历经千年风霜,依然色彩斑斓。介休周边保存完整的琉璃建筑与构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质量之精、历史之久,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琉璃的宝库,艺术之美,世所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道出了琉璃的精美和保存的不易,中国古代建筑上繁复精美流霞霓彩般的琉璃构件,将建筑装饰得富丽堂皇庄严大气。介休自古就有“琉璃之乡”的美誉,建筑琉璃艺术久负盛名,琉璃工艺源远流长。琉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起源于北魏。大约自唐代起,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介休洪山发掘出土的唐贞元十一年(795年)“法兴寺碑”碑文载:“神峰北,地一所:东至大烟头,南自至,西至琉璃寺,北至石佛脚。”这说明介休唐代时即有“琉璃寺”,建筑琉璃已经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袄神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岳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建筑琉璃的发展历史上,介休这座黄土地上的小城不仅是中国建筑琉璃烧制的起源地之一,而且在建筑琉璃产量上也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古代最顶级的建筑琉璃也多出自介休工匠之手。元代,介休的琉璃匠师已开始向外地输出,明代外迁者更甚,沈阳故宫和盛京三陵的琉璃就是由山西介休侯氏家族烧造而成。介休琉璃盛烧于明清时期,此外介休市域内的后土庙、五岳庙、城隍庙、袄神楼等琉璃建筑群也都烧制于此时期,其中后土庙还被称为“琉璃艺术博物馆”。难能可贵的是,窑火不灭,生生不息,繁盛千年的介休琉璃,虽历经坎坷却依然在传承。

琉璃庙宇国保后土庙琉璃博物馆

在介休众多的琉璃建筑中,艺术成就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则首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土庙,堪称是“中国琉璃艺术的博物馆”。这是一处专门祭祀后土圣母的道教庙宇,位于介休市老城西北角,现存多为明清建筑。寺庙南北长110米,东西宽40米,沿中轴线依次排布有后土庙影壁、山门过殿、三清楼、后土大殿等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琉璃影壁,它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即公元1519年),是一座方块砌面的琉璃脊顶影壁。影壁青砖为基,方砖磨面,壁心砌琉璃“麒麟闹八宝”,正中的中国传统瑞兽麒麟,造型精巧灵动,身型健硕筋骨强健,肌肉饱满狮尾前卷,脚踏宝物蹬蹄回首,双目圆睁鬃毛飞舞,观之立刻感受到财源兴旺、福寿安康的美好祝愿。四周从左到右依次环绕着吊钱、元宝、双菱、海螺、珊瑚等道教八宝物件和寓意“福禄寿禧”的蝙蝠、绿草、松树、喜鹊图案,影壁四角又独具匠心地点缀琴、棋、书、画“四雅”器物,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整个画面色彩艳丽,丰富而不显呆板单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殿、台、楼于一体的重楼合体建筑三清楼,更被称为“琉璃建筑艺术的宝库”,其下层为三清正殿、上层为阁楼,背面为后土庙的戏台,屋顶配以黄、绿、蓝三彩琉璃烧造的鸱吻,华美的琉璃饰件,极尽繁缛奢华,雍容华贵,组成了神奇、雄浑的屋顶奇观,是中国庙宇琉璃中难得的珍贵艺术作品。尤其戏楼前八字影壁的博风板上,采用罕见的紫色和白色釉烧制了“老鼠偷葡萄”的通俗故事,熟透的葡萄颗粒饱满,令人垂涎,反映了明清时期介休高超的琉璃烧造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土大殿,也称太宁宫,始建于南北朝之前,现存建筑是明正德十六年所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与两侧的真武殿、三官祠并列构建。三殿的屋顶均采用纯黄色琉璃覆顶,并配以绿色琉璃剪边。大殿的脊刹是三间悬山顶琉璃牌楼,上置三狮驮瓶的黄色琉璃组件。主脊正面采用凤凰戏牡丹,而背面则采用龙戏牡丹,殿脊之上的假山巍峨,祥云翻卷。后土圣母被认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黄色为五色之首,位于五行的中央,象征着大地的颜色,是最高贵的一种颜色。后土大殿作为祭祀大地之母——后土圣母的场所,其屋顶全部采用了只有皇家才可使用的黄色琉璃构件进行装饰,反映了人们对后土圣母的无比敬仰,显示了后土娘娘在传统文化极为尊贵的地位。

琉璃牌坊工艺极精美世上所罕见

太和岩牌楼,当地人称之为“琉璃牌坊”,在介休城西北20公里的北辛武村,曾为北辛武村真武庙的门前坊,牌楼坐北向南,高8.5米,长9.65米,宽1.55米,占地27.7平方米,为四柱三楼歇山顶琉璃砖石结构,通体采用琉璃饰件包砌,色泽鲜丽,工艺精美,庄重典雅,世所罕见,不仅是我国琉璃艺术发展到明清鼎盛时期的典型性佳作,也见证了当年晋商文明的起落沉浮,成为山西琉璃艺术不可或缺的经典代表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和岩牌楼四柱基座为石刻须弥座,圭脚四角雕角兽,中间用缠枝花瓣相连。牌楼顶上的每条脊上都布满骑马的神将和腾飞的龙兽,让人感受到动态十足。主楼与次楼的斗拱中均设琉璃匾额,南面主楼檐下为牌匾“太和岩”,柱头上的两层普柏枋上分别装饰八仙拜寿、喜鹊登梅、凤凰牡丹等花草飞禽及人物浮雕图案,中间是扶杖依鹿而坐的寿星老儿,两侧是八仙。牌坊次间柱的外侧面以“松下猛虎,鲤鱼化龙”的精美图案装饰。整个建筑通身包砌琉璃饰件,采用仿线刻、仿高浮雕、透雕等多种表现形式,并融入了绘画技法,庄重典雅,色彩绚丽,内容丰富而生动,图案无一雷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晋商冀家》记载,北辛武冀家是“万里茶路” 晋商的开拓者之一。康熙五十六年,冀家十四世冀州升开始在武夷山经营茶叶,到第十七世冀国定时,冀氏商业帝国达到鼎盛。太和岩琉璃牌楼建于当时冀氏家族辉煌之时,当地流传,建造此琉璃牌楼时,北辛武村现场搭建琉璃窑,每一个构件都是根据设计方案当场制作烧制,场面极其壮观。牌楼上“紫极腾辉”四个大字,道出了冀氏家族代表的晋商雄居华夏的盛极之势,如今辉煌的历史已消失在尘烟之中,但是太和岩牌楼却依旧绚丽夺目,讲述着跌宕起伏的沧桑往事。

琉璃技艺时光任淬炼斑斓出精品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都说琉璃好看,却哪知璀璨背后的艰难。介休琉璃手艺人刘开宝就是这样一位矢志不移发扬光大古老琉璃技艺的新时代工匠。介休琉璃制作技艺主要传承在洪山镇村,从介休县城出发沿377县道行至石屯村与洪山镇的岔路口,远远就看几件大型琉璃制品沿路安放,威武的琉璃双狮左右对视生动传神、精美的琉璃宝瓶色泽鲜艳上浮盘龙、壮观的四狮抬瓶四面观望仿佛在保佑着这块土地,众多琉璃制作品,簇拥着的是一座两层白楼,楼顶横幅上“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介休琉璃烧造技艺”几个大字分外醒目,这就是刘开宝创办的专门设计烧造琉璃构件的传习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件流光溢彩的建筑琉璃构件背后都饱含着琉璃艺人的匠心,刘开宝制作一件琉璃作品,需要经过原料筛选、小件试烧、艺术设计、作品造型、浇注模具、模具开模、模具编号、模具修理打磨、泥坯脱制、泥坯修整、泥坯拼合、泥坯烘干、泥坯入窑及素烧。素坯出窑之后,还要经过素坯上釉、素坯釉烧入窑、釉烧、出窑、打磨拼合、组装等几十道工序,制作周期长达几个月,大中型琉璃构件甚至需要半年以上,而这其中每一步都需要手艺人的精准拿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回来的泥土加工好后,便是造型,这个过程像是一位雕塑艺术家搞创作一样。造型是重中之重,刘开宝先要构思好作品,把大形立住,再一点一点用手工雕出细节,如果是大型琉璃构件,则需要造型后分解开来做成模具,倒模出来后由若干块拼合而成。刘开宝和工人们正在修整打磨即将完成塑形的大型影壁“麒麟闹宝”,整个影壁直径六米见方,为目前已知最大的琉璃影壁。刘开宝耐心地将每一处泥坯部位都修整得光滑自然,他说,修坯是对琉璃造型细节上的把控,不细致会影响到琉璃的美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介休琉璃烧制技艺自成一派,多用于建筑,也被称作是建筑琉璃,在整个烧制过程中,每一件琉璃构件都饱含了金木水火土的淬炼。做琉璃是个苦活,然而刘开宝却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为自己生在介休这个琉璃之乡,与琉璃结缘而感到幸运。介休烧造琉璃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金属原料、煤炭柴火、洪山泉水、低铝坩土,烧窑制瓷做釉每样原料都很丰富,历史上的介休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百姓富足教派云集,寺庙民居的大量修建,促成了介休琉璃产业的壮大,并逐渐成为了向四周输出琉璃制品和匠人的建筑琉璃烧制中心。刘开宝的祖爷爷刘泽长、爷爷刘少银、父亲刘洪春都是琉璃工匠,有记载的到他这里已传承四代,因而,他认为自己只有扎根于此,方成能就琉璃产业的辉煌。

琉璃地标四狮抬瓶瓶世世享太平

介休市是我国著名的琉璃之乡,琉璃烧造技术天下闻名,为了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打造“琉璃之城”, 2012年新落成的介休市博物馆“三贤故里”广场上,需要烧造一件大型琉璃制品作为新的城市地标。刘开宝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要烧制一件如此大型的地标性琉璃建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什么样的建筑,才最能彰显介休琉璃文化?刘开宝来到介休市博物馆寻找灵感,这里陈列的艺术品都是介休后土庙、五岳庙、城隍庙等建筑上替换下来的琉璃构件。有一件出自介休五岳庙钟鼓楼的“四狮”琉璃脊座,造型精巧,色彩灵动,四只狮子分别朝向四面仿佛在镇守八方,背部又巧妙地围在一起,共同顶起了一只宝瓶。狮子、宝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寓意吉祥,“四狮抬瓶”谐音可解读为“事事太平、时时太平、四时太平、世世太平”,特别是狮身上的孔雀蓝釉色,色泽艳丽,流光溢彩,刘开宝在它面前驻足良久,心中也有了自己作品的大致轮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型立意确定后,刘开宝面临的是更大的难题,“整体要求从底基座到顶上九米九,重达百吨,从历史上到现在来说,这么大的琉璃建筑,哪个地方都没有做过的,第二个难点就是釉料中要有孔雀蓝才出彩,而这已失传了一百多年,是个巨大的挑战和难题。”琉璃美在其瑰丽的外表下蕴藏的传奇色彩,最为名贵的要数孔雀蓝琉璃了,这种古老的琉璃色釉用天然矿石颜色调配而成,创烧于元兴盛于明清,配方在时代更迭中失传已久,现在的化工颜料虽然能做出相仿的颜色,但却比不上矿石颜料的细腻。破解孔雀蓝色釉古配方,刘开宝感觉到自己此时肩负的,是传承介休琉璃文化的重任。他先是购置研磨机、烤炉等小型实验设备,进行试验,无数次反复中终于有一次烧制出了和孔雀蓝相近的颜色,功夫不负有心人,孔雀蓝色釉终于在刘开宝的手里成功恢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3年9月29日,伴随着三贤广场、介休新建博物馆的落成,刘开宝特制的孔雀蓝大型城市琉璃雕塑艺术品《世世太平》(四狮抬瓶),矗立在新建广场中心。整座璃雕塑高6.6米,连基座总高近10米,光滑剔透,灵动饱满,寓意“以匠人之心、祈风调雨顺、愿国泰民安、保世世太平”。这尊作品象征着我国古法孔雀蓝琉璃烧造工艺百年失传后再一次面世,成为古城介休一张新的城市名片,为这座“琉璃之城”勾勒出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昭示着中国建筑琉璃文化以及介休琉璃烧造工艺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

专辑

影子之美 自游之旅

图文原创

初心无极。

摄影就是智慧的修行,

是清晰地观照世界,

是真挚地表达情感,

是由衷地懂得感激,

是深切地体味幸福!

欢迎关注 扫码关注 长按二维码关注

搜索 yingzizhimei 微信公众号 关注!

QQ:406902551 微信号:yingzi299348

欢迎各位朋友阅读、转载、分享。

原创图文作品,作者拥有全部著作权。

微信平台、网络平台、纸媒等媒体使用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