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11月13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德阳专场。德阳素有“古蜀之源·重装之都”的美誉,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德阳经济总量跨过3000亿元台阶。今年前三季度增长7%、居全省第三,入围全国百强城市榜单。发布会上,德阳市委书记、市长刘光强用四个关键词,向媒体介绍德阳有关情况。
“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德阳专场。(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看家本领”:制造业
“制造业是德阳的‘看家本领’,德阳过去因三线建设国家布局大工业而立市、兴市,未来也必须依靠工业富市、强市。”刘光强说道。
德阳工业基础雄厚,有“中国重装之都”的美誉,拥有国机重装、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东方风电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
据数据统计,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出自德阳;白鹤滩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国之重器”在这里诞生。
目前,德阳现有全部工业大类41个、规上工业企业1523户、国家级产业集群2个,德阳成为全省高端能源装备、新能源、绿色建材3条重点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全市工业总量长期位居全省第二,连续3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今年,德阳提出9条硬举措,进一步推动工作重心向工业聚焦、力量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倾斜,旨在更好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的重要承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争到2030年工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台阶,再造一个“工业德阳”。
“动力源泉”:科技创新
今年10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德阳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的意见》,极大提升了德阳在全省乃至全国产业和创新版图中的战略位势。
刘光强提到,科技创新是德阳的“动力源泉”,德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德阳坚决担负起为国铸剑的重大使命,主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中国之首’。”
德阳大学科技园(德阳市科技局供图)
东方电气集团13年磨一剑,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实现了商用,打破了国外垄断,被媒体誉为中国“争气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德阳把德阳大学科技园作为核心载体,已招引包括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一批项目团队入驻,着力打造成果孵化转化新高地,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双向发力。
“金字招牌”:三星堆
德阳被称为“古蜀之源”,与三星堆有着莫大关系,德阳也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擦亮“世界三星堆、天府后花园”城市名片。
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据了解,去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超过700万人次。
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伍勇摄)
据悉,德阳一手抓三星堆文物保护利用,成功创建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一手抓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建设,以“三星堆+”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打造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和77个文旅名村。
今年1-10月,德阳25个A级景区接待游客1944.12万人次,较去年增长23.5%;门票收入27141.44万元,较去年增长87.88%。
“基因密码”:敢为人先
为何说敢为人先是德阳的“基因密码”?
刘光强解释,德阳是因改革开放而闻名的城市,农村改革开全国先河,国资国企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德阳大力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县域经济是德阳“重返前三”的重要抓手,德阳大力实施县域进位战略,以“百强区进位、百强县冲刺”为牵引,出台县域进位综合评价办法,建立“红黄绿”县域发展评价机制,推动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抓”的工作格局。
德阳夜景(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旌阳区连续3年入围全国百强区,广汉市进入四川省全国百强县培育名单,什邡市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绵竹市、中江县进入西部百强县,有力夯实了德阳现代化建设的底部支撑。
“德阳底蕴深厚、钟灵毓秀、美不胜收,诚邀海内外朋友多到德阳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天府之国’的别样精彩。”刘光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