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5月,林觉民牺牲后,遗书由亲人带回福州老家。路上行李被强盗拦路抢劫,强盗看完遗书后跪地痛哭,泪如泉涌,最后将遗书和行李悉数归还,并一路护送其亲人一路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觉民出生于1887年,青年时期正值革命思潮翻涌之际。
14岁的林觉民就常常和同学们高谈阔谈,谈国家、谈革命、谈未来,这也让他逐渐坚定了投身革命的信念,并为此付出行动。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娶了和陈意映,他和妻子的感情十分好,还写了一首《原爱》赠予妻子。但他没有沉溺于小家的短暂幸福,而是更看重大家的安危。
当时,国内的革命人士流行去日本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和叔父(养父)说了自己想留学的打算,叔父全力支持他,妻子也尊重他的选择,但是家里的钱不够用,还是走运顶了一个公费生的缺,才去了日本。
他十分珍惜在日本的留学机会,可短短一年后,他就回来了。
他这次回来是打着放假的借口,可实际上,他是打算参加广州的武装起义,这场浩大的起义聚集了很多爱国人士的心血。
有数百个敢死队成员,还有海外人士捐赠的经费,从日本和越南购置的武器弹药,秘密运往香港再运往内陆...
林觉民不敢和妻子说,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的那几天,他全心全意的陪伴妻子,随后又借口游玩和同伴去了广州游玩,和战友先转去了香港。
因为大批人进入广州肯定是会被察觉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在广州周围,或者是香港等地,等着分批进入广州。
原定计划是在4月13日,可8号时发生了一起刺杀事件,让清吏加强了搜查和巡管,他们只能把计划推到半个月后。
4月23日,林觉民等人成功进入广州,他激动的彻夜未眠,有即将投身革命的兴奋,也有对亲人的不舍,他在当晚写了三封绝命书。
其中两封是给父亲,一封是给妻子的《与妻书》。
他参加革命的事情,从未与妻子说过,如今这一去他可能不复返,妻子又怀着身孕。
小小一块方巾,写不下对妻子的诸多思念,字越写越小,可想说的话越来越多,直到天亮,他才拿着这块方巾转交给战友:我死,幸为转达。
27日,他们拿着简陋的武器工具去攻打广州总督署,可里面早已经人去楼空,反倒是被巡防营堵在了里面。
他们在经历了激烈的巷战后,林觉民被捕,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亲自审问他,对他印象颇深的除了出色的外貌,就是林觉民激昂的发言。
有人认为这般英雄人物,死了实在可惜,可张鸣岐认为不能给革命党留有机会,于是下令处死了林觉民。
在处刑的前几天,林觉民不吃不喝,绝食抗议。
引颈就戮时也视死如归,牺牲时才25岁。
林觉民牺牲后,朋友不辞辛苦要将他的信送往老家。
陈意映看到丈夫的《与妻书》,痛心疾首后早产生下孩子,为他取名林仲新。而陈意映在几年后就郁郁寡欢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林仲新一直珍藏着父亲写给母亲的《与妻书》,有一次逃亡时被土匪打劫,林仲新苦苦哀求对方,称林觉民的遗书在里面。
土匪们让人读了《与妻书》的内容,被其感动,决定护送林仲新抵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