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社会”
ZJUSOM
2020年,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引爆网络,其中算法技术对骑手劳动的影响、外卖骑手的人身安全相关问题引起广泛讨论。
对于骑手而言,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手机屏幕”是不得不使用的工具,而“低头族”恰恰是交通事故频发的罪魁祸首。
时至今日这一棘手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外卖骑手发生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发生外卖骑手交通事故1.2万宗。
如何“解放”骑手们的双手,让他们更能专注于行车途中的路况,从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图片来源:千库网
“AR-Track 骑行AR抬头显示”项目致力于解决“外卖骑手安全之困”现实痛点,让外卖骑手在送货途中,在保持对周围环境高度关注的同时,快速获取路线导航、天气更新、送餐时间、疲劳预警等数据,为骑手安全保驾护航。
这项聚焦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项目不仅获得试用骑手的一致好评,还先后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金奖。
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该项目成员由管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等本科生组成,不同学院、不同学科背景的他们为什么会走到一起,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聚焦于“外卖骑手人身安全”这一现实问题。【“服务社会”特别策划】系列专题二,我们一起揭秘项目背后的故事。
01
“引导科技向善”
是他们眼里“有意义的事儿”
在朱可欣看来,大家走到一起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她与项目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周婷怡相识于先前的创赛项目,在先前项目中彼此合作愉快,建立了“革命友谊”。而叶博文是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大四学生,也是启真交叉学科创新创业实验室硬件团队项目组的负责人。本着“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共同信念,三人走到一起,组成了参赛核心团队。
2020年,一篇引爆网络的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使骑手这一新兴群体前所未有的进入公众视野,人们因此更加关注数字时代外卖骑手的人身安全、劳动保障等相关问题。彼时,这群年轻人的心里悄然埋下一颗“引导科技向善”的种子。
图片来源:人物
共同的关注使他们有着共同的愿景与期待,在团队近一年的努力下,从产品研发到商业模式设计,到项目落地执行,再到多场科创比赛的打磨……他们只为实现最初的目标:我们践行的“科技向善”是让生活的重心回到日常所需,日常所爱。
02
从课堂作业到创业灵感:
一条评论引发的创新之旅
叶博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R-Track 骑行AR抬头显示产品的技术雏形源自于“电子产品策划与设计”的课堂作业,即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做出一个电子产品的样品。
热爱骑行的叶博文发现边骑车边查看手机导航非常麻烦,且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于是,他灵光一闪,“做一个‘抬头显示’的可穿戴设备安装在头盔上不就可以了吗?”
2023年9月,受到Apple Vision Pro启发,叶博文开始考虑AR在骑行上的应用,开始设计技术调研和光学原理。在与同班同学农玉俊、俞乐源两位同学齐心协力下,产品初具雏形。
眼见团队自主设计制作的产品终于“诞生”了,叶博文兴奋地在哔哩哔哩网站上发布视频。没多久,视频评论区收到疑似一位来自于外卖骑手的评论:“这个产品能给骑手用就好了!”
这则留言令他思路顿开,联想到之前报道里提到的“外卖骑手的安全困局”,外卖骑手的确存在“解放双手”的现实需求,而这一“小众赛道”尚未受到普遍关注。
正如团队建立的初衷“引导科技向善”,这一细分赛道的转向令大家目标更加明朗。于是,团队进一步开展了市场调研。
通过桌面研究、二手数据收集、实地调研等对市场需求总体情况开展调查。在调研的日子里,叶博文曾短期兼职骑手,切身体验外卖骑手职业生存现状。
团队实地调研
团队特意与外卖骑手们一同在食堂用餐,旨在深入了解他们在一线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产品的使用意愿和反馈。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骑手普遍对于这款产品的接受度比较高,甚至有些骑手自发地愿意体验。
经过一番实地调研,团队对项目的市场痛点、市场切实需求以及用户使用体验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项目的推进和落地打下良好基础。
03
本科团队自主研发头戴式AR抬头显示,
为骑手安全护航
AR-Track头戴式抬头显示到底是怎样的一款产品?又是如何护航外卖骑手?
据团队介绍,这款头戴抬头显示可以安装在骑手的头盔上面,通过磁吸的方式牢牢固定在前沿位置。佩戴头盔后,骑手就可以通过一个半反半透的镜片查看各种信息。在骑行过程中,设备会在大约1到1.5米的视线范围内显示这些信息,比如导航、外卖订单等。这样,骑手就不需要频繁低头看手机,大大提高了骑行的安全性。
此外,即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这款设备也能稳定运行,无需任何额外操作,极大地方便了骑手的工作。总的来说,这是一款简洁而实用的创新产品,为骑手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项目产品介绍
这款产品在今年4月提交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同时拥有多项核心知识产权,包括“一种GMR非接触式心率检测电路”“一种基于折叠光路的低成本AR光路结构”“ 一种骑行场景下的便携抬头显示”等知识产权专利,专利第一发明人均为团队成员。为关照骑手群体,团队反复迭代产品,通过技术优化降低成本以期切实解决骑手关切难题。
04
面对项目痛点难点,
跨学科思维碰撞激发问题解决灵感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设计商业模式成为大家不可避免的难题。这不仅关乎产品的市场定位和价值主张,还涉及盈利方式、客户关系、渠道策略等多方面。团队成员也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着不同的主张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跨学科的交流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团队成员背景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在会计学背景的朱可欣看来,骑手可能对于新款技术产品的接受较为保守,采取分成的租赁方式去推广产品更容易在最初打开市场;而在一手把着产品“技术关”的叶博文眼里,产品的吸引力足以使其在商业化过程中以直接付费的方式租赁出去。
图片来源:千库网
不同思维花火下的交织碰撞最终使团队达成一致的商业模式:前期先与主流外卖服务商合作,在站点投放产品;待市场打开后直接面向骑手租赁。
而这种结合“To B”与“To C”的商业模式不仅能够搭建直销渠道,构建分销网络,也能够帮助平台提升品牌形象,这一模式也受到赛事评委们的认可。
“我们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经历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意见,但是我们会多沟通,有想法直接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慢慢磨合,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谈及跨学科合作的心得,朱可欣表示。
在此次项目合作中,团队各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知识,在一次次观点的碰撞中有所成长。
05
以创新创业解决社会痛点难题,
贡献青年智慧力量
外卖骑手是一座城市物流运输的“毛细血管”,畅通城市运输,然而,他们的行车交通问题目前已成为各大城市的“痛点”,其人身安全和基本群体权益不仅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水平也关乎社会公共责任。
“我们做这款产品的初衷是让骑手心无旁骛地抬头看路,如果说更加抽象一点的观念,那就是‘科技向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款打磨出的AR硬件,真的能去响应一些现实的需求,去改变一些现实的状况。”这是团队的共同愿景与期待。
一路走来,AR-Track 骑行项目先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上突破重围,在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600个项目的激烈角逐中斩获金奖;后又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839个决赛终评项目中胜出,再添一金。
“挑战杯”省赛团队合照
作为一名会计学背景的大三学生,朱可欣在这次跨专业的多元化合作中“收获许多”,“这段宝贵的创赛经历,使我在市场调研中更加体会到目标客户骑手们的痛点与不易。从创业者的视角来看,我发现了许多之前学习中偏向于理想化的思考疏漏,也在担任商业负责人的过程中,推动验证商业模式,领略到一项技术、产品商业化的道阻且长。”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即时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强调应完善即时配送行业管理,“研发应用智能头盔等可穿戴设备,探索借助技术手段规范网约配送员驾驶行为,提高配送环节交通安全治理水平”。
“‘科技向善’要坚持人是技术的尺度,科技应该努力去解决自身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这是团队成立的初衷和远景。面向社会痛点及国家需求,这一项目致力于解决骑手急难愁盼的人身安全难题,为促进外卖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这群热血青年们,凭着一腔坚持与热爱,关切社会民生痛点与现实,以创新思维和实际行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不懈努力与前行。
图片来源:《逆行人生》电影截图
近年来,在“学科交叉BEST战略”引领下,越来越多管院学生与兄弟学院同学携手合作,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交叉融合进行创新创业。
如管理学院与机械工程学院联合推荐的“领盾智航——盾构智能掘进与辅助操控系统”同样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银奖;与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联合推荐的“X-Brain全球卒中疗愈技术领衔者”获“挑战杯”银奖……
这些项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科技前沿、人民生命健康等关键领域,以学科交叉优势积极拥抱科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动社会行业健康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浙大青年力量。
编辑:曹敏
审核:佟庆、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