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甲午战争的平壤战役中,清军的武力优势比日军强,不过清军除了个别人,都在摆烂,所以平壤战役中,清军打了一阵就放弃了,士兵被日军追杀,将帅跑路回家。本文就来聊聊当时清军和日军的武力差距和清军将领的腐败无能。
一、清军和日军的武力差距。
首先在人数上,当时在平壤的清军一共有15000人,包括步、马、炮三个兵种在内。进攻的日军也就16000人,按照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的说法: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这个时候如果清军有胆子坚守,靠着不惜性命的强攻,日军是吃不下平壤城的。
此外,平壤城地势险要,有着易守难攻的特点。并且在后勤上,清军也远胜日军,不仅朝鲜人愿意支持清军,不仅可以说箪食壶浆以迎接王师,甚至在朝鲜首都汉城里头的大院君,也积极地向清军传递情报。清军的伙食、弹药和武器都能够全军一个月支用。而日军则是一如既往的穷,它的几路部队只有几天的给养,用日军的话说,“除粗米饭外,副食毫无,仅以一匙之盐,供数日之食”,也就是说日军连吃个米饭都费劲。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军只要能够坚守住,那日军自己就崩溃了。所以清军统帅叶志超一开始严令各军坚匿平壤城,龟缩不出,除了显得窝囊了一些,倒也不是说错。
二、清军将领的腐败无能。
不过和硬实力的强大相反,当时的清军根本不想在朝鲜半岛这种地方拼命,毕竟要是输了小命亏的是自己,赢了算大清的,所以能打顺风仗,那就打,不能打,那就把大清卖了,根本没斗志可言。
于是到了1894年的9月14日,平壤战役刚打响,率先在城北的清军初战不利,立马就退入城内。两军刚一交手,叶志超就开始研究跑路,毕竟这哥们本来就是个败军之将,要不是因为他是老李鸿章的亲信,早就被砍了,还能留到今天。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有忠于大清的人,总兵左宝贵就看不上老叶,他坚决反对老叶这种逃跑主义,要求叶志超“同心合力,共济时艰”。甚至为了防止叶志超逃跑,左宝贵还派出亲兵暗中对之进行监视。
不过在接下来的平壤战役中,左宝贵为了提振士气,站得太前面了,直接阵亡殉国了。而清军也跟日军打了一个五五开。不过因为平壤城玄武门的失守以及左宝贵阵亡,使得清军主帅叶志超彻底魂飞魄散,于是他跟众将一商议,当即决定弃城逃走。到了当年9月24日,驻朝清军基本上将朝鲜拱手相让,全部退入中国境内。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据了朝鲜半岛。
结语:随着叶志超的逃跑,只剩下两天的补给的日军获得了足足一个月的粮草弹药,混得继续入侵的实力,而胜利的天平逐渐偏向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