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值此十周年之际,新华社联合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启动“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 行进式大型融媒体报道。
跟随汩汩南水,解码大国重器,倾听民生故事,见证生态变化,新华社行进式报道团将踏访南水北调重要工程节点和沿线受水区,以接力直播、采访扎记、图片故事、卫星新闻等方式,展开全媒体中英文报道,全景式展现南水北调巨大成就。
“信语南水北调”特开设专栏,为您带来记者们一路探访的系列报道。
敬请关注!
游船在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内游览(2024年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其中河北段全长596公里。通水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河北省供水超217亿立方米,供水水质始终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河湖生态安全,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动了滹沱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5100万人。
这是11月8日在保定市拍摄的西黑山节制闸工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特大桥(1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11月7日在石家庄市拍摄的滹沱河上的河心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竞文 摄
这是11月7日在石家庄市拍摄的滹沱河倒虹吸工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这是11月7日在石家庄市拍摄的滹沱河倒虹吸工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竞文 摄
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内的村庄(11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11月7日在石家庄市拍摄的滹沱河退水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竞文 摄
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沿岸景色(1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特大桥(1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旅游码头(2024年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1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游船在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内游览(2024年7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沿岸景色(1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1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11月7日在石家庄市拍摄的滹沱河倒虹吸工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荷花大观园景色(2024年7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11月7日在石家庄市拍摄的滹沱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这是11月8日在保定市拍摄的西黑山节制闸工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这是11月7日在石家庄市拍摄的滹沱河倒虹吸工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来源:新华社
责编 | 宋 昕
校核 | 李 萌
审核 | 李东海
【猜你不想错过的精彩内容】
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
为“信语南水北调”点亮星标!
点亮在看,关注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