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工伤认定往往涉及复杂的法律条款与实际情况的权衡。2018年,一起因探视女友后上班途中遭遇车祸而引发的工伤认定纠纷,不仅考验着法律条款的适用,更折射出人性、情感与法律之间的微妙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并分析这个典型案例,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袁某,陕西省商洛市某县某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普通员工,他的生活原本平静而规律。然而,2018年7月19日的一个决定,却将他的命运推向了未知的深渊。

当晚,袁某因工作需要加班至22时。下班后,他并未选择回家,而是驱车近28公里,前往女友所在的镇上看望因病在家的她。两人共度了一夜后,袁某于次日清晨6点20分左右从女友住处出发,踏上了前往单位的路途。

然而,不幸就在这时降临。在上班途中,袁某因疲劳驾驶与一辆大货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全身多处骨折、高位截瘫。交警部门认定,袁某与货车司机王某各承担事故同等责任。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袁某及其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为了寻求一丝慰藉,袁某的母亲于2018年12月27日向当地人社局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希望袁某能够得到应有的工伤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2019年2月28日,当地人社局作出了《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该决定书认为,袁某所受的伤害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认定工伤或视同工伤的情形。人社局指出,袁某从女友住处出发上班并非合理路线,且其疲劳驾驶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不予认定工伤。

面对这一决定,袁某及其家人表示强烈不满。他们认为,作为适婚青年,探视女友是日常生活中的合理需求,且事发当天袁某确实是在前往工作地点的途中遭遇事故,因此应当认定为工伤。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袁某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的相关规定,向省人社厅提出了复议申请。

然而,复议结果并未改变。省人社厅维持了当地人社局的不予认定工伤决定,认为袁某女友住处并非其居住地或经常居住地,从该处前往工作单位上班并非合理路线,且其行为显著增加了上下班途中的潜在风险。

03

面对接连受挫的工伤认定申请,袁某决定诉诸法律。一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人社局的裁量范围予以了尊重,认为袁某所受的伤害不符合上下班途中合理路径的相关规定,因此驳回了袁某的诉讼请求。

袁某自然不服,继续申诉。经过审理,二审法院给出了不同的判决。二审法院认为,探视女友是职工日常生活中的合理需求,袁某在业余时间前往探视女友,并未改变其前往工作地点上班的合理路线的相关事实。因此,当地人社局认为袁某所受交通事故伤害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上下班途中”的“合理路线”中所受伤害,属于理解和适用法律错误。

最终,二审法院判决撤销了当地人社局的《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及省人社厅的行政复议决定,指令当地人社局重新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这起案件虽然以袁某胜诉告终,但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首先,工伤认定的标准应当如何把握?在法律条款与实际情况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这考验着法律制定者与执行者的智慧与良知。

其次,这起案件也引发了我们对人性与情感的思考。探视女友本是人之常情,却因一场意外而引发了如此复杂的法律纠纷。在冰冷的法律条款面前,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人性的温暖与情感的合理需求?

最后,这起案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危及自身安全,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安全第一,拒绝疲劳驾驶,珍惜生命,关爱家人。(素材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